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0 17:01:18瀏覽575|回應4|推薦0 | |
社論1:蓄勢待發(?)----詐騙上馬 【經濟日報╱2008.03.18╱社論】 眼前的台灣經濟格外詭譎難測。一方面美國次貸風暴不斷發酵,不僅令美國經濟失色,甚至其權威經濟研究機構NBER判定美國已陷入二次大戰後最嚴重的衰退;而且還透過不良金融資產輸出及對外進口大減兩個管道,讓包括日本、中國大陸、歐盟等重要經濟體深受波及。由於其中大多是我們的重要貿易夥伴,台灣也必須面對此一「輸入型的不景氣」。 另一方面,週末的總統大選,不論其他方面如何,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至深且巨。因而論斷股價消長、經濟成長率盛衰者,都由於這個變數,做出截然相反的預測。就股價而言,若藍勝將上衝萬點,這是相當一致的推論(?);也有人鐵口直斷,倘若綠勝,指數將慘跌至6,600點左右。至於經濟成長率,許多機構樂觀預測今年可上看5.5%(?)。 不過我們的看法較此更為激烈:如果民進黨繼續掌權,八年的苦日子即使略有好轉,台灣經濟的格局可能難有大破大立,則在國際經濟烏雲蓋頂的抑壓之下,今年的情況或將不甚樂觀。但若政權輪替,由臥薪嘗膽八年,而且完全拋棄其「戒急用忍」的前領導者的國民黨執政,連綿十年的鎖國政策一夕打破,則股價將不僅萬點而已,經濟成長將猛然揚升,應非區區5.5%可以拘限。(?) 有幾個理由支持此一論點: 首先【1】,全球一片鬱悶的低氣壓,正等待一聲霹靂打破悶局。而環目四顧,唯一的突破口正在台灣,豈不將吸引四方的力量,齊來此間覓其用武之地? 其實數周之間,將有高達數兆資金活水湧入台灣的說法即甚囂塵上,連馬蕭團隊亦曾明指4兆資金即將流入(?)。其來有自:在次貸風暴爆發之前,由於日本等國堅持低利率實質上為負利率政策,國際間熱錢滾滾,四處尋找獲利機會。次級房貸此一惡質資產無孔不入,即多拜其所賜;中國大陸股市狂熱、人民幣迭迭升值亦與此有關。但次貸風暴摧毀大部分獲利機會,反而處處引發泡沫破滅危機,許多熱錢紛紛逃離是非之地,找尋安全可靠的避風港。環顧全球各國,數年來風光一時,股價、匯價齊揚者,目前反而高處不勝寒。過去八年,深受鎖國之禍的台灣(?),一方面與世隔絕,本身潛力無法發揮,一方面施政無方,百業蕭瑟,股市、匯市皆疲弱不振,屈居各國之下,因而恰巧成為特別封存的一片秘密花園;只要一朝鎖國政策打破、治國能力提升,就會活力迸發、光芒四射。總統大選正是這一個重要的關鍵時刻。(?) 其次【2】,數月以來,密切觀察馬謝雙方的政策主張,我們本以為不論何人勝出,鎖國政策均將打破,而國內政風與治國效能也都會完全一改扁政權的積弊,大見起色。但愈近大選,謝陣營的面目愈為混沌;他原先亦步亦趨甚且後發先至追隨藍營的開放腳步,當他選擇「一中市場」為抹紅對手主軸(?),借屍還魂地大搞「台灣意識」、爭取中南部老農、中高齡勞工的弱勢族群選票,開放之路已完全扭曲;我們已不知道一旦當選,在備受基本教義派牽掣、裹脅之下,鎖國政策能打開多少,兩岸關係有多大改善。而且從其選戰完全放棄經濟政策,重回本土路線,大玩恐嚇手段,其未來治國的能力、對經濟民生的用心,也令人憂心忡忡。因此,要期待這個綠色政權打破沈沈的積鬱,機會大為降低。 反之,馬陣營雖然一路走來,對於共同市場在現階段可能招來的疑慮始終不察而授人以柄,卻正顯示其打開鎖國政策的決心;而其以「愛台12項建設」為主軸的經濟政策,雖然被認為少有新意,卻也充分顯示其扎實穩步前進的施政作風。尤其在馬陣營中許多技術官僚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則專業人才必無所缺(?)。綜觀這些條件,台灣蓄積多年的機會,也是今日舉世悶悶唯一可以期待的機會,勢將在其手中實現。 一旦機會實現,國人多年來驅馳海外的資金,台商手中無比豐沛的資金,各國投資者各處撤離尋覓良機的資金,將全部匯聚於此,則股市、匯市之洶湧澎湃、奔騰飛揚,何可限量!(?)一旦台灣的大鎖打開,活力迸放,商機湧出,每一個企業都將面對前所未見的機會,每一個國人都會進入充滿希望的時代,近悅遠來,台灣的地緣優勢、產業潛能、人才薈萃,必將為這個寶島上的無數子民開出一個嶄新的紀元;則5.5%,股市上萬點,何足道哉(?)。但這一切,都繫於一次大選。不知台灣人民會如何選擇? 社論2:海峽對岸是台灣經濟頓挫的主要禍源----馬上痛風 2009.01.09【經濟日報╱社論】 早在我們料中的可怕噩夢,終於成真;12月的出口大幅衰退41.9%,是9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衰退,尤其對第一大出口地區大陸與香港,銳減54%,而且由於外銷訂單仍在衰退之中,今年第一、二季的情勢也不能樂觀。近年來經濟成長主要靠出超支撐,這就預告,台灣經濟將深陷衰退之中,到下半年前景仍難卜。 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官員學者信口開河地誣指這都是受到金融海嘯的波及。觀看12月出口數字,對日、歐及東協六國等主要出口地區衰退的幅度只有兩成而全年出口仍為正成長,遠優於對大陸地區的出口,即知海峽對岸乃是此次台灣經濟頓挫的主要禍源。進一步觀察大陸本身出口的波動,11月大幅衰退38.5%,12月則劇降51.8%,與台灣的數字若合符節;因而我們不卜可知,不待大陸出口好轉,台灣經濟難見起色。 至於大陸出口出現如此可怕的直線下降,金融海嘯只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真正的始作俑者,正是中共高層天真地以為經濟實力已強大到可以不再倚恃加工出口部門,而決絕地全面祭出各種手段要將加工出口業趕盡殺絕,以「騰籠換鳥」。從前年開始積極籌畫,去年全面大力實施的這個自戕行動,雖然到8月份發現鑄成大錯力圖回天,奈何木已成舟,沿海地區的加工出口廠商哀鴻遍野,成片成片地走入絕境。因而大陸的出口數字隨著時間不斷惡化,到年底已腰斬,但是情勢仍未趨穩,到今年上半年恐怕還有更多廠商不支倒地,出口的衰退也可能更加嚴重。 對這樣一個寫在「11.5計畫」中的自戕陽謀,早在前年我們即聲嘶力竭地大聲警告海峽兩岸當局,必須趕緊懸崖勒馬,以免兩敗俱傷。奈何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偏要蒙著眼睛向火坑裡跳。如今中共已深覺懊悔,力圖補過,但不知其方;我們的政府則仍然不知不覺,不是全面推諉給金融海嘯,隔岸觀火,就是一味將早已實施多年不見成效的南進計畫重新包裝成「新鄭和計畫」,以為可以替代大陸市場的萎縮;卻不知無謂地拖延,只會令事態更加惡化。 在整個馬政府裡,只有中央銀行總裁對此事極度重視,立刻降息 對症下藥的作法,就是直接與對岸政府攜手共組一個搶救加工出口部門的工作小組;以我方經營加工出口業半世紀的經驗,以及台商本為加工出口主力的條件,加上對岸的公權力與眾多資源,我們相信必可找出靈丹妙藥,令此部門迅速回春,則兩岸經濟都可獲得喘息的空間。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不與對方聯手而自力救濟;具體的辦法,就是將目前已醞釀數月即將成熟的經貿營運特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放開尺度早日促其實現。如果依我們半年來的主張,跳脫既有的加工出口區、航空城、自由貿易港區等等牽腸掛肚、揮灑不開的小腳放大式的自由開放,直接躍升至與新加坡、香港、杜拜等自由貿易港可以媲美的真正的境外特區;在租稅、外勞等方面完全與境內脫鉤,在台中港、高雄港設置幾個面積廣達千頃的「大陸對岸的新加坡」,在其更重要的功能尚未發揮之前,至少可以做為大陸沿海台商回台尋求第二春的棲身之地。當大批加工出口廠商蜂擁而來,與境內中上游廠商密切結合,則若干程度也能使直線落體的出口略有起色。 搶救台灣已到緊急關頭,政府非不能也,何不趕快去做! 社論3:民不可使知之----馬上瘋 一個政府最大的悲哀,就是人民不再相信官方的正式說辭。至聖先師曾經十分嚴肅地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失去民信的傷害有多大。但我們的政治人物,不知是自以為機敏靈變,還是恐怕人民受不了見到真相,卻常喜操弄數據,隱惡揚善,自以為得計。 一場金融海嘯,幾乎讓每個國家都遭受同樣猛烈的衝擊,戒慎恐懼之際,也都竭盡所能採取了幾乎雷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但各個政府在面對本國民眾時,說辭卻有極大的歧異。如鄰近的南韓,所受衝擊猶比我國輕微,但南韓政府正言告知南韓國民,今年可能出現負2%的經濟成長率,必須全國共同努力挽回頹勢。 反觀我國,賴以為命脈的出口金額,從去年9月開始衰退,11、12月急遽下降,降幅在12月高達41%,今年1月出口持續大幅衰退,而進口萎縮更甚於出口,都遠非亞洲四小龍中其他國家所及。然而我們的主計處即將公布的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從原先預估的2.12%大幅下修,卻仍努力要維持在0與1%之間。 這樣的樂觀預測,令幾位統計與經濟專家忍無可忍,引據各項數字直指,今年負成長跑不掉,因而要求主計處秉持誠實美德,忠實呈現經濟的真實面貌。其實主計處的紀錄早就令人不敢恭維。直到去年11月,我們的政府高層猶信誓旦旦,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以高達4%乃至5%以上,甚至對第四季的情況還高度樂觀。行政院主計處既是整個政府部門最重要也最權威的統計機構,這些樂觀臆測當然是主計處的責任。但事實上從第三季開始,台灣經濟已陷入衰退,根據專家的估計,第四季可能負成長5%以上;11月距第三季已有一個多月,而且正處於第四季的中間,主計處對衰退的事實卻渾然不覺,猶能發出無比樂觀的預測,的確匪夷所思。 我們揣度,有兩種可能會導致這樣的後果: 其一是,主計處十分後知後覺,在一個多月後對於已經發生的衰退事實,仍無力覺察、正確判斷,一定要等到全部數字蒐集齊全,最後一個小數點也打下定位,才知道吆喝了許多日子的美景其實是一場噩夢。 其二是,主計處以其專業訓練與對相關事實的嫻熟,已察知情勢不妙,經濟已嚴重惡化,但卻本著報喜不報憂的政治智慧,扣住不發,完全迎合上意,描繪出美麗的空中樓閣,一同欺瞞全國人民。 不過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主計處的相關官員早已提供正確的資訊,但主政者完全不予理會,兀自編織些美麗的前景向人民宣說。其出發點當然可能不可恭維,一方面不敢面對民眾的失望怨懟,不願承受選民更多的責怪詈斥,儘可能掩蓋真相,拖一時算一時;一方面則是以拖待變,期望在拖延的過程中,天可憐見,忽然情勢大為好轉,就不必白捱一場羞辱。 但也可能一切都出於善意,認為人民的身心十分脆弱,面對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人人都已是驚弓之鳥,這時必須以巧言與美麗的前景善加安撫,千萬不能告以殘酷的真相,以免民眾驚慌失措、懷憂喪志,反而釀成更可怕的後果。 我們講了這麼多的可能,在顯示一件事實:紙包不住火,即使當政者果真宅心仁厚,仍免不了種種不堪的揣測不脛而走,反而壞了政府的形象。尤其在事實一次又一次拆穿政府美麗的說辭之後,人民對當政者最後一點信心也會逐漸摧毀,未來政府宣說的任何美事,都難再獲人民相信,政府的任何舉措,都無法引來毫無保留的認同與支持。自以為機敏靈變的主政者,請相信誠實才是上策! ◎ 經濟日報寫了這篇社論,可總結他所要表達的意義,就是這各馬政府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不願意面對事實的真相,用一堆美麗的數字欺騙台灣人民,考驗台灣人民的忍耐能力,當一各執政團隊失去誠信,說出來的話沒有人願意相信,不知道他還有存在的價值嗎?---經濟日報、工商時報選前也拍馬屁抱馬腿,宛如馬英九這救世主降臨人間,但從2008的10月起,就警覺到他馬的比連阿斗還爛!可謂:雖欲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