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論》南方朔:一群人愈抱愈緊 愈抱愈少
2015/07/21 09:08:50瀏覽211|回應0|推薦0

2015-07-12

法國近代政治學家杜瓦傑(Maurice Duverger)指出過,政治最終極的目的,乃是透過摩擦甚至衝突等緊張關係,達到讓步及超越,進而整合與創造團結。但他也指出:有真整合真團結與假整合假團結之分。假整合假團結乃是藉著權力運作的方便,迫使有不同意見的人向他屈服。假整合假團結只會造成更大的分裂。

國民黨「弄權」本質不改

而當代領導學權威龐斯(James Mac Gregor Buras)則指出,一個真正的領導人乃是透過權力的負重與分享,綜合出集體的意識和共同利益,但卻有一種人他不能算「領導人」,只能說是「弄權者」(Power wielders),他嫻熟於權力的操縱,視別人為芻狗,弄權者弄不出好政治。

本文以杜瓦傑和龐斯開場,主要是藉此來反省國民黨「弄權」的本質。國民黨自從民國十四年孫中山逝世起,就進入了弄權的階段,它不曾以現代方式來進行政黨及國家的整合,而是不斷的進行內鬥和權力的驅逐。於是國民黨愈是高喊團結,就愈是把許多人權力驅逐之外,國民黨愈團結就愈不團結,它的地盤也愈團結愈小,最後小到只有江浙集團那一撮人。許多人都以為民國卅七年十一月的徐蚌會戰乃是國民黨敗亡的關鍵。其實是早在徐蚌會戰前,它早已人心離散,硬著臉皮打那一場仗,只是替國民黨畫了結束的符號而已。徐蚌會戰後,國民黨以每天幾百公里的速度一路塌倒,所謂的「兵敗如山倒」原來真有其事。

高喊團結 驅逐反對者

而當年國民黨失去中國大陸的那一幕,今天已在台灣重新上演。國民黨的話語術,台灣的人都知之甚詳。它動輒以「鞏固領導中心」和高呼「團結」為口號。但這些口號只是工具,「鞏固領導中心」是要穩定那一小撮人永遠的權力地位,「團結」的目的則是要驅逐拒絕向它團結的異類。由於它壟斷了「團結」的話語權,所以他們享有「脫黨」和「跳船」的自由。當年李登輝當政,他們不爽,於是大規模「脫黨」,另組新黨,台灣的「脫黨」、「跳船」是他們開的先河;接著又有親民黨,和國慶集會鬧場,以及阿扁時代「如影隨形」的群眾事件。這都顯示出國民黨如果不爽,他們總是會做出破壞台灣團結的奇怪事情!它一方面高喊團結口號,但另方面則做盡有害台灣團結的事。最後當然是它愈團結,趕出去的人愈多,它的團結是一小撮人愈抱愈緊,但也愈抱愈少。國民黨當年失去中國大陸的故事,今天已在台灣重新上演。但這次不是失敗於軍事,而是失敗於政治!

馬政府愈失政 反而愈強硬

近年來國民黨的馬政府日益失政,而權謀政治之祖馬基威利早已說過,一個危機中的君王最怕被人認為軟弱,因而失敗的君王都反而傾向於用強硬的手段來證明他的有能力。於是馬英九愈失政,人民愈反感,他反而愈強硬。近年來,馬的手段愈來愈強硬,其實是有理論上的解釋的。馬會使用重手法整肅王金平,企圖將他驅逐出權力體系之外;馬會動用鎮暴警察的力量來對付太陽花學運,將學生打得頭破血流;甚至於到了現在,他仍以強硬態度來回應高中課綱問題。強硬已成了他的最後手段。

正因為馬的態度及手段日益強硬,所以他在操作二○一六國民黨的初選提名時,當然以強硬為主調,他發動黨政軍卡王,要把王卡到死為止;他動員一切力量要把B咖的洪秀柱膨風拉抬起來。由於它的黨政軍大權,洪秀柱遂在極短期間內由B咖彷彿成了超級A咖。不過人們要注意的是以下數點:

(一)洪秀柱的短期爆紅,並不是洪有超A咖的客觀實力和聲望,而是洪藉著國民黨的權力矛盾,撿到了身分的便宜,她的B咖本質並未改變。

(二)一個政治人物都有它的原形,暫時的膨風拉抬,的確可以吹出很大的假象,但真相畢竟仍在。於是爆紅後自然而然的使他忘了我是誰,於是他的交往關係,小心或不小心的談話這些真相的部分就會顯露。也就是這種爆紅的人物隨膨風吹漲時間的過去,很快就會顯出原形。我們都熟悉《西遊記》的故事,當妖魔鬼怪成精之後,它一和孫悟空對打,就會打出原形,吹漲起來的政治人物也是很快就會打回原形的。

(三)因此最近洪秀柱話題不斷,我不會用陰謀論來猜測有人要卡洪,而寧願相信這是洪秀柱原形畢露的自然結果。國民黨內已有許多人警覺到洪秀柱這個「辣椒精」的危險。國民黨有人要脫黨、跳船,那是他們的自保意識。而人們必須知道,危機自保乃是一種本能,它通常都會非常準確。

(四)國民黨這次初選,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阻止特定人物的蓄意操控,因此它是起被操控的初選。而這種操縱最可能出現一步錯全盤錯,錯一步只得硬著頭皮錯到底,到了現在,國民黨為了合理化它的錯到底,已開始打團結牌。看著國民黨高唱團結,其實是趕出去更多的人,團結的結果是一小撮人愈抱愈緊,但也愈抱愈少,這時候我就想到國民黨失去中國大陸的經驗。當年它有偌大的江山,但卻愈抱愈少,愈抱愈小,徐蚌一役,兵敗如山倒,而今天它把個初選搞得天怒人怨,這是在台灣的政治徐蚌會戰。它在台灣的敗亡之日已不在遠!(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628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