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黨走上反本土化的絕路 ---- 林濁水
2015/07/11 20:43:23瀏覽189|回應0|推薦0

2015-06-22

台灣社會台獨化始於1992年,在國會改選及兩岸人民開始密集往來後,台獨認同扶搖直上。政治的本土化並沒有壯大民進黨,反而替國民黨吸納了相當高比重的的台獨支持民眾,但自李登輝被逐出,且國民黨開始反本土化之後,情勢則完全逆轉。

如今,反本土化急先鋒洪秀柱以候選人之姿,高舉反本土大旗披掛上陣,2016藍營的結局就已經很清楚了。為什麼吃相難看地只搞黑箱課綱微調?理由在於一些極端深藍人士認定李登輝在1990年代推動的文化教育本土化,既造成台灣民眾認同的台獨化,也養大了民進黨,終於讓藍營在2000的政權被輪替,所以非得不顧手段在教育上撥亂反正不可。

深藍人士這一個「確信」大有問題,台灣社會台獨化更早於本土教育實施

首先,台灣社會迅速的台獨化從1992年就開始。1992《聯合報》調查,民眾台獨支持度不到10%,此後以每年平均約8%的速度上升1997-1998年,令一些極端主義深藍痛恨的本土文化教材先後在國中小實施教學時,民眾台獨支持度已經高達45%,而統一只剩下38%了。可見台灣社會台獨化先於本土教育的實施。

台灣社會台獨支持上升的關鍵年份是1992年,這一年,兩項重大事件開始劇烈衝擊台灣人認同的變遷,一是國會全面改選,國會在台灣全面改選,重新確立了台灣政權的代表性:只建立在台灣人民身上而不是大中國的10億人。另一個則是兩岸人民開始密集往來,民眾從此恍然大悟,原來事實上兩岸是兩國不是一國。從此台灣人和台獨認同扶搖直上。

當然,國會全面改選其實也是本土化,但那是政治本土化非文化本土化。政治的本土化也就是民主化,在反民主化的努力上,深藍人士很快就放棄了,但在文化本土化上,深藍卻鍥而不捨地力抗到現在。

儘管深藍人士不喜歡本土化,然而李登輝總統的本土化一旦實施,不但沒有把民進黨養大,實際上還産生了抑制的效果。這様論斷,感覺很不合邏輯,但從選舉的效果上看來卻很具體明確,無法反駁。只要看看且19922012207次立委選舉藍綠得票率的變化就知道了。

19921998年是20多年來台獨支持度上升最快的一段時間,很奇怪的是,民進黨加上建國黨等大小台獨黨全沒佔到台獨支持度上升的便宜,這一段時期得票率一直維持在30%上下,到了1998甚至掉到29.56%的最低點。

1990年代三次選舉,綠營平均得票率為31.26%,落後藍營的55.17%足足有23.91%之多。為什麼台獨支持度上升,綠營得票反而不升,藍營卻也不退?自然是李登輝總統的本土化立場替國民黨吸納了相當高比重台獨民眾的支持所造成的。

到了2001李登輝被逐出國民黨,而且國民黨開始反本土化,情況馬上大變。第一個變化是「藍綠對立急速上升」,這使得無黨籍人士支持度急速消退。1990年代他們得票率平均有13.5%,但是此後剩下平均8.06%本來,無黨籍人士是強烈的地方派系色彩,和國民黨本土派屬性接近。按理,他們沒落之後,椿腳和選票應該流向國民黨,而使國民黨得票率的上升;但是事實上卻相反,2000年之後,國民黨得票率反而下降到51.1%,民進黨則從平均31.26%躍升到43.04%,足足多了11.76%之多。這表示李登輝總統一旦離開國民黨,就難擋本土選票向綠營持續轉移,藍綠差距拉近到8.06%2012更只剩差4.97%,更不用説若以縣市長和縣市議員選票來看,綠早已勝過藍。

從選票浮沈上看,1990年代在李登輝總統的本土化中大佔便宜的是國民黨,國民黨逐走了他,一步步走向九合一之局便是國民黨必然的命運了。洪秀柱在25年立委生涯中雖沒留下什麼令人稱道的事,但在讓國民黨一步步弱化的「反本土化」和逐走李登輝時都是急先鋒。現在,這位反本土化急先鋒在藍軍2016的救亡圖存之戰,以總統候選人之姿,高舉反本土化大旗繼續出擊。流行的說法是「總統候選人要這樣舉旗」,因為,根據歷史經驗,南部本土化,對深藍大不利,但在北部卻反而有票房,是這樣嗎?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很清楚地說明時代已經是不一樣了。

反本土化是絕路,但國民黨竟是非走上不可。本土藍對局勢心急得不得了,問題是,儘管憂心卻沒有能力作為。這樣,在總統候選人的主導下,藍營2016結局已經清楚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2577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