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國昌/公民運動與選舉民主
2014/11/18 10:58:18瀏覽213|回應0|推薦0

2014-11-17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島國前進發起人

過去幾年來,歷經一次又一次公民運動的洗禮,台灣公民社會的體質,雖然還說不上達到煥然一新或脫胎換骨的境界,但無疑地已朝著進步的方向大步邁前。反核運動、反國光石化所高舉的環境正義、大埔案反圈地運動所訴求的土地正義、洪仲丘案所推動的軍中人權、反媒體壟斷運動所捍衛的新聞言論多元到反黑箱服貿協議的太陽花運動,由公民自主組織的發聲與集結,其所展現的巨大能量,不僅在政治上發揮了議題設定的功能,讓在野黨一度淪為在後跟隨的角色,更在社會上颳起了公民覺醒的旋風,喚醒了許多原本對政治冷感、甚至厭惡的公民,特別是年輕的新年代,對公共事務的關注與參與。

這些公民運動之所以得到社會廣泛的迴響,並不是由於有什麼政治明星所號召帶領,也非某些企圖污名化這些運動的評論者所聲稱,不過是煽動了理盲群眾的激情;當然也更不可能是由於民進黨在幕後的密謀策劃。這些公民運動之所以取得強力的支持,理由無他,單純是由於其所提出的訴求,捍衛了台灣人民所認同、所希望守護的核心價值。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表現違反了公民社會的基本信念,即使冠上了「公民團體」的稱號,也難逃輿論的強烈批判與嘲諷訕笑。日前在台北市長選舉連柯電視辯論會上,三個「公民團體」「為一方做球、對他方殺球」的荒腔走板演出,適為最佳例證。

然而,面臨即將到來的九合一地方選舉,許多公民團體並未清楚表態支持特定政黨或候選人,也引來一定的質疑批判。其中,最主要的質疑在於,這些公民團體一方面自己不願意踏入政治,另一方面又刻意與政黨劃清界線,製造公民社會與政治部門間不必要的對立,說得好聽是曲高和寡地自視清高,說得難聽則是只會批評、不願投身的嘴炮。

的確,公民社會與政治兩者間本來即非相互對立的概念,但是,將公民團體未在選舉表態支持特定的政黨,詮釋為製造公民社會與政治部門間的不必要對立,則也是過度化約的誤解。事實上,民主政治本來就不是只有選舉,更不應該被窄化為只有選舉,從民主政治本即公民對公共事務的意見表達與決策參與的角度來看,由公民團體所發起的運動,其目的在於影響政治部門的決策,也當然屬於政治活動的一環。即使將考察的視野集中在選舉民主的脈絡,公民團體縱然未大聲喊出支持特定的政黨甚或候選人,也不代表真正與選舉政治劃清界線或相互對立。

公民運動對選舉民主的影響,其實早在選舉活動正式發足以前,已經開始。無論是價值理念的推廣,還是公民意識的喚醒,都在呼籲選民別再繼續對政治冷漠,都在召喚選民於選舉時透過自己權利的行使,做出價值的選擇,創造改變的希望。當然,在單一選區多數決的選舉邏輯下,我們或許只能做出「較佳」(better)的選擇,而非「最佳」(best)的選擇;不過,伴隨著公民運動所引領的價值、所提升的公民意識,對民主的信仰應該讓我們有理由可以樂觀地期待,我們至少將逐步朝往進步的方向邁進。

連陣營即將夢醒

當公民願意開始關心公共事務、願意正視自己選票的意義,這個社會出現越來越多聰明的選民,不再慣性地跟隨政黨揮舞的大旗而擺動,我們就能迫使政黨推出更好的選項、提出更能獲取選民認同的訴求,否則就面臨遭受淘汰的命運。目前在台北市長選舉中的「柯連」對戰,即使連勝文陣營不斷打出「藍營大團結」、「拯救中華民國」這種不僅過時、更讓人無感的動員口號,也無法挽救其江河日下的頹勢,即將出現台北市前所未見的傳統政治板塊重組現象,不正是一個清楚的例證嗎?由另一個角度而言,如果沒有過去幾年公民運動的累積,又如何能讓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連陣營,即將面臨夢醒的殘酷時刻?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90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