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極拳老前輩練氣的原理及其方法(上)
2024/07/21 11:00:43瀏覽147|回應0|推薦0

2018-02-12 由 太極療 發表于健康

中國傳統武術有句名言:「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在眾多拳術當中,尤以太極拳深得其中的精髓。今天我們不講筋骨皮,只講這一口氣。談到內氣,現在許多人可能覺得陌生。實際上,它在中醫裡面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養生而不談養氣,則幾乎生無可養也。中醫認為,人體的內氣,根據其不同的作用,有不同的說法。所謂真氣,就是人體的先天之氣:而元氣則是身體內部運行之氣;身體中抵抗外邪,風濕的氣,是營氣和衛氣這種氣是什麼東西呢?就是在經絡、血脈中流通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能感覺到。這種氣實際就是一種能量。在人體中,血是看得見的.氣則是看不見的,只能感覺到,比如扎針灸時.如果手扎到穴位上,得氣了,針灸師有發沉的得氣感覺,被扎者也有酸、麻、脹的得氣感;反之,如果沒有得氣,針感就是空的,患者則有疼痛的感覺

經絡和氣血學說是中醫獨有的,但在解剖中是找不到的。氣雖無形,卻是有質的,這個質,就是一種維持我們身體機能正常運轉的能量。這種能量,使太極拳與天地能量諧波共振通過共振可增加骨骼的密度與強度。我們稱是「氣斂入骨,洗髓生精」。《太極力氣解》曰:<氣走於膜絡、筋脈,力出於血肉骨皮。故有力者皆壯於皮骨形也;有氣者,內壯於筋脈象也。>可見,氣在人體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氣遍及全身,無所不在,似「流水不腐,保持身體氣血清新流動,清澈無染」。 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生,散則死。」人之所以有生命,就是因為有了「氣」。「氣」聚在一起,人就活了;「氣」散了,人就死了。《黃帝內經》也有一句話:「氣合而有形。」說的是人的形體是由「氣」相合而成的,所以「氣」是生命的根本,也是太極拳養生的根本。故曰「千古一拳,養氣為根。」

如果說中醫所說的內氣有些抽象,現代醫學上的內氣,則指我們日常的呼吸及。現代醫學也強調「人活一口氣」,並且指出正確呼吸才是身體健康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的呼吸問題不容樂觀。日本研究呼吸問題超過30年的一位科學家不無擔心地指出:「在呼吸時注意提高免疫力的人少之又少,現在進行淺呼吸、無力呼吸的人卻很多。」他感慨地說:「他們只利用了呼吸功能的60~70%。淺呼吸是使現代人健康受損的原因之一。」英國一項研究顯示,「90%以上的成年人都不會有意識地調節深呼吸」。我國呼吸科專家統計,城市中一半以上人呼吸方式不正確。短淺呼吸不僅讓許多人大腦缺氧,容易疲備,還易誘發多種疾病。加上霧霾等環境因素,我們的呼吸功能更加弱化了。

那麼太極拳與養氣有什麼關係呢?在養生上,太極拳追求的是延年益壽,方法上則主要靠內氣的修煉來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所以談太極養生,就不能不談養氣。太極拳練氣,講究內外結合。所謂內外結合.就是動作要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要求「意在動先」,以意導氣,氣遍周身。 「意在動先」並不是太極拳的發明,我們做事情都要意在動先,其他的拳術也是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的,只不過太極拳把意念放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強調「在意不在氣」,使它成為了一種理論。雖然太極拳也講究內氣,並明確提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行氣如九曲珠無往而不到」的要求,但太極拳更強調「有意不在氣,在氣則滯」的要求。太極拳是通過這種意念的鍛鍊,使內氣暢通無阻,運行周身,達到內壯。所以,拳論要求「以心行氣,務令順隨」,「氣遍周身不稍滯」。

在具體練習中,太極拳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練出內氣:

一、通過架子導引內氣運動

太極拳有一系列的動作,俗稱架子,架子是前人的鍛鍊經驗在姿勢上的表現。一個架子,總是要經過多方面的反覆實踐與總結論證才能創造出來,是鍛鍊者的入門階梯。架子除了有技擊作用外,與某些氣功動作有相似之處,可通過外部動作來導引內部的氣血運行。 王宗岳《太極拳論》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架子不僅要准,而且要熟。楊澄甫的弟子董英傑說過,練拳一次要至少三趟,第一趟開展筋脈,第二趟校正姿勢,第三趟再加形意。純熟之後,一出手便有意形,則進步更速。拳勢正確又認真鍛鍊,就會由外引內,逐漸產生內氣的周轉,從最初的腹部充實,到手指麻脹、眼睛微光,到氣遍周身。有志於練太極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確,否則徒耗精力白費工夫,得不償失也。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083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