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動脈粥狀硬化與動脈粥狀栓塞症(上) ----- 中醫學院附設醫院衛教資訊
2022/11/08 07:09:48瀏覽304|回應0|推薦1

2022/1/21

動脈粥樣硬化是因為油脂累積、內膜增厚而形成粥狀斑塊,使得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的病理現象。當粥狀硬化發生在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時,可能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致命疾病。 早期可能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

常見症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臉色蒼白、冒冷汗、眩暈、噁心、全身無力等。需特別注意的是,少部分病人,特別是老年人或糖尿病病人,並不會感到胸痛。此外,也有以腹痛或全身不適呈現的案例。 胸痛的型態可能多變。有可能是短暫、突發的胸痛,也可能是活動、運動、情緒改變引起的胸痛。疼痛或麻木感可能延伸至手、肩、頸、背、顎面等區域。 出現症狀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泛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反覆引起的胸痛即為心絞痛或狹心症。除了心絞痛之外,須特別注意是否進一步演變成危險性更高的心肌梗塞甚至心律不整。而如果粥樣硬化的部位發生在腦血管,可能導致中風;若在四肢血管則引起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血管粥樣硬化的造成因素

一.形成過程:目前的理論為,血管內皮受損,白血球和血小板聚集,伴隨膽固醇、脂肪、血栓、各類結締組織、鈣離子的堆積以及血管平滑肌增生,共同形成粥狀瘤斑塊(atheromas or atheromatous plaque)。 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下,血管壁逐漸變厚且缺乏彈性、管腔變窄、血流受阻,組織的氧氣供應受到影響,進而產生症狀。

二.危險因子: 既定的危險因子:年齡、性別、家族史。男性、年長、有家族心臟病史者有較高的風險。 可改變的危險因子:根據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指出,抽菸、高血壓和血中高膽固醇對於破壞血管壁、產生血栓的影響非常明確。

1.吸菸:危害程度和每日吸菸量呈現正相關。吸菸不只會降低高密度膽固醇(HDL)、增加低密度膽固醇(LDL)比例,產生的一氧化碳也有傷害血管壁的可能。

2.飲食習慣:太鹹、太油膩或高膽固醇的飲食,均屬危險因子。

3.高血壓

4.肥胖

5.高血脂、高膽固醇

6.糖尿病

7.缺乏運動習慣

8.社會環境、心理壓力與急躁性格

一、 初步診斷:

1.病史詢問:包括病人的症狀、持續時間和發生頻率,並且確切掌握過去病史、是否具備上述危險因子等。

2.心電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心肌容易缺氧。利用靜態心電圖或24小時心電圖,觀察ST節段是否下降。若有,則懷疑心肌缺氧;若無,有可能是不穩定心絞痛,並不能排除。運動心電圖則可以觀察心臟增加負荷時的情況。臨床上,醫師會以病人當時的情況,選擇一種或多種心電圖測試,檢測冠狀動脈狹窄的可能。

3.實驗室檢驗:心臟肌肉受損後,會釋放細胞內的心肌酵素到血液中。所以,在胸痛發作後,急診大多都會抽血檢驗心肌酵素,包括CK-MB、Troponin I、TroponinT等。

4.影像學檢查:透過胸部X光,可一併檢視是否患有心臟肥大、主動脈剝離、心包膜積水、肋膜積水、肺部感染等。上述疾病也可能造成胸痛和呼吸急促的症狀。

二、 確切診斷: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 即心導管檢查。一般作法為:局部麻醉後,經由腹股溝的股動脈或是手臂的橈動脈將導管伸到冠狀動脈內。再來,注射顯影劑並將冠狀動脈血流拍攝成連續影像,確認病灶位置及血管狹窄程度。

治療方法:做心導管檢查時,需考慮病人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和身體狀況,決定只服用藥物或是接受進一步的內、外科治療,亦即血管支架置放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不管最終採用何種方式介入,降低危險因子都是不可或缺的方針。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774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