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武肺起源將揭曉?美參院通過法案要拜登「解密情報」---- 自由時報
2021/06/24 22:24:02瀏覽419|回應0|推薦2

2021/05/27〔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26日下令情報機構就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起源展開進一步調查,並在90天內向他提出報告。同日美國聯邦參議院一致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拜登政府和美國國家情報首長(DNI)解密有關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來源的情報。

據《福斯新聞》報導,密蘇里州共和黨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在法案表決前指出,「美國人民應該知道COVID-19的起源,他們應該知道這場肆虐全球和我國的可怕疫情是如何爆發的,它是如何開始的,以及中國在這場疫情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他說,選民應該看到證據,自己判斷,而不是聽任不同的政府官員對病毒來源的不同猜測。」 共同提案的印第安納州共和黨參議員布勞恩(Mike Braun)則指出,「在醫療健保、國家安全、COVID-19等議題上,有誰會不同意所有資訊必須透明?就連在2屆總統任內,都領導美國對抗冠狀病毒的佛奇(Anthony Fauci)博士,也呼籲人們應該對病毒的起源保持透明。」

《福斯新聞》指出,實驗室洩密理論最初被川普政府的批評者嘲笑為陰謀論,但近來美國主流傳媒與學界對武肺疫源的態度突然鬆動,變得較認真看待「意外從實驗室流出」的說法。 此前據美國廣播公司(ABC)5月3日獨家報導,1年前,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對武肺病毒起源開展秘密研究,最終得出結論,當前大流行的病毒可能就來自中國武漢的1座實驗室。LLNL發言人證實,這份報告確實存在,但強調屬於國家機密,不適合透露細節。

本週,《福斯新聞》從川普時代的一位國務院官員處獲悉,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幾名工作人員在2019年11月中旬患病,距離該市首次傳出武肺疫情還早1個月;《華爾街日報》也援引此前未披露的美國情報報導,這些工作人員出現武肺症狀,需要住院治療。

川普:聯合國應對中國「釋放」武漢肺炎究責 ---- 台灣英文新聞

2020/09/23(台灣英文新聞/國際組 台北報導)

聯合國大會總辯論昨(22)日登場,儘管受到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今年聯大多數會議以各國領袖預錄影片並於現場播放等方式進行,但各國仍針對武漢肺炎等議題針鋒相對;其中,美國總統川普便直指中國應為散播武漢肺炎負責。 川普(Donald Trump)現正面臨競選連任的壓力,而美國至今近七百萬人確診武漢肺炎,死亡人數超過20萬,位居世界第一,因而川普在談話中集中砲口對準中國。 「我們必須對將這場瘟疫釋放到全世界的國家究責」,川普也指控北京在武漢肺炎於中國爆發初期,僅限制國內旅遊,但卻沒有禁止國人出國,導致疫情擴散全球。

「聯合國必須對中國的行為究責」,川普也指控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受到中國控制」並錯誤宣稱武漢肺炎不會人傳人及無症狀感染者不會傳染別人等。 川普政府已於早前宣布退出世衛組織,並於2021年正式生效,他的民主黨對手拜登(Joe Biden)則表示若他當選,將讓美國重回世衛組織。 川普也承諾將分配武漢肺炎疫苗,「我們將打敗這個病毒,我們將終結大流行。」

相較川普的嚴詞厲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語調則較為和緩,他在談話中呼籲各國加強合作,並強調中國不打算「和任何一個國家冷戰或激戰」。 不過,習近平的談話明顯與川普相駁,除了強調要透過團結克服武漢肺炎危機,他也指出,「我們應該要遵循科學的引導,讓世衛組織充分發揮領導者的角色,並採取國際聯合因應措施……任何將此議題政治化或汙名化的意圖都必須被否決。」

世衛組織則駁斥川普的指控。「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控制我們」,其傳播總監史登(Gabby Stern)透過推特表示, 世衛組織的武漢肺炎技術團隊在1月14日便告訴媒體武漢肺炎人傳人的可能性,而自2月以來,世衛組織的專家也公開討論了無症狀或尚未發病患者的傳染力。 不過,美聯社在六月取得世衛組織的內部文件發現,中國延遲向世衛組織通報武漢肺炎疫情,而世衛組織在不斷公開稱讚中國處理武漢肺炎的成效的同時,內部卻對中國拒絕釋出更多資料感到非常受挫。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談話中呼籲聯合國派遣國際訪團到中國新疆地區,調查穆斯林少數民族受到北京當局虐待的事情。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則呼籲世衛組織要加強武漢肺炎的全球協調合作,並提議針對疫苗合作召開高階會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則警告世界正因美中衝突「往一個相當危險的方向前進。」 「我們必須盡可能避免新的冷戰」,古特雷斯表示,我們的世界無法承受一個遭兩個最大經濟體分裂的未來,「科技和經濟的鴻溝無可避免地將會演變成地緣戰略和軍事的分歧,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情況。」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6423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