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10/04 08:13:00瀏覽191|回應0|推薦0 | |
———導讀《經濟學的終極基礎》中文版新三版 2019年03月28日訊 隨後歷史的發展,可說完全符合史蒂格勒的預期。在1970年代末期「停滯膨脹」(stagflation)來臨之前,經濟學的發展的確達到頂峰。在此黃金時代,甚至有「從此經濟學家和政府(客)之密切合作,能使經濟體系維持繁榮,不景氣將永不再來」的豪語出現。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在1969年首次頒發,得主就是兩位著名的「經濟計量學家」;隔年第二屆得主公布,又由薩繆爾遜這位「數理經濟名家」獲得。這就更印證:經濟學成為顯學,是因具備了「實證經濟學」的特色。而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黑克曼(James J. Heckman)更堅信:「將經濟學置於可供實證的基礎上……,如此一來,經濟學就可能會有所進展。」 當然,讓政府扮演經濟舞臺要角的總體經濟學,加上數量方法日新月異促使實證經濟學發揮重大影響,是經濟學能夠取得如日中天般地位的重大要因。在政府扮演干預經濟主角這件大事上,庇古(A.C. Pigou,1877~1959)–被稱為混合經濟大師–的貢獻,就不能略而不提。他在1920年出版《福利經濟學》(Welfare Economics),提出外部性、社會成本的概念,以及「市場失靈」因而產生,必須由政府出面校正來達到福利最大的論述,這也對政府干預政策和數理分析、實證技巧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大、更有力的基礎。稍後,當「賽局理論」興起,數理化又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趨勢看似沛然莫之能禦,不過,一直以來,反省的聲音還是不時出現,屢見不鮮。 讓經濟學回歸「人性」本質 1949年奧國學派或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第三代掌門人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1881~1973)在他的巨著(無論是質或量,都可以如此形容)《人的行為》(Human Action)第235頁裡,有這麼一句話:「當今大多數大學裏,以『經濟學』為名所傳授的東西,實際上是在否定經濟學。」轉眼七十年過去,如今重讀這句話,不但不覺得失效,反而更凸顯其真確性。正如自由經濟前輩夏道平先生(1907-1995)所言:「這幾十年通用的經濟學教科書,屬於技術層面的分析工具,確是愈來愈多,但在這門學科的認識上,始終欠缺清醒的社會哲學作基礎。說得具體一點,也即對人性以及人的社會始終欠缺基本的正確認識。 那麼,真正的經濟學是什麼呢?1989年,夏先生在為筆者拙作《經濟學的天空》一書寫序時,以〈經濟學家的思路〉為題這樣寫著: 「經濟學是人的行為學之一部分,但是,問題的發生,是在這句話的那個『人』字的正確概念,沒有被所有唸經濟學的人時時刻刻緊緊把握住。經濟學家所必須了解的『人』,與生物學或動物學家心目中的『人』不一樣。經濟學家雖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動物的慾望、衝動、和本能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人』還具有異於禽獸的意志、理念、和邏輯思考。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大特徵。 人的慾望是會自我繁殖不斷增多的,而其滿足卻要受到外在種種限制。於是在要求滿足的過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選擇。選擇,是出於不得已;選擇什麼,則又力求自由。這就是說:人,並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爭取自由的本性。由於人性中有上述的特徵,所以在漫長的演進過程中,漸漸學習了爭取個人自由的適當方法。這個方法是要不妨害別人也能爭取,否則終會妨害到自己的自由。 這個認知,截至現在,雖還不是人人都有,更不是人人所認知的深度都一樣;但可確信的,只有『人』才會往個別自覺的互動中,形成了分工合作而日益擴大的社會,不同於出自本能的蜂蟻社會。 人類社會的形成與擴大,是由於人的自覺行為之互動。『互動』之『互』字顯示出主詞的『人』是指的多數,而且多到說不出他們是誰;決不是少許幾個人,更不是像孟軻所稱為『獨夫』那樣的一個人。其互動也是在其獨特的環境,各憑其獨特的零碎知識而行為,而互動,決不是靠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設計、規畫、指揮、或命令而組織成的所謂『團隊』行為。 非團隊行為的行為,不正是有些人所說的無政府的混亂狀態嗎?事實上完全相反。因為團隊的行為是受制於這個團隊主宰者個人的知識,即令他有所謂『智囊團』的幫助,也只是有限的少數人。至於分散在社會上無數個人的知識,個別地看來是零碎的、瑣屑的、乃至微不足道的,當然不能與任何專家系統知識同年而語。但是那些散在社會的知識之總合,卻不是任何一個人或一個集團的知識所能攝取其萬一的。即令在將來更高科技時代的電腦也不能納入那些知識的總合。此所以非團隊行為的行為不僅未造成混亂,反而是分工合作的社會所賴以達成、所賴以擴大的基礎。用亞當.史密斯的話講,這是『無形之手』的作用;用海耶克(F. A. Hayek, 1899~1992)的話講,是『長成的社會秩序』。 重視『無形之手」,並不意含排斥『有形之手』;尊重『長成的社會秩序』,並不意含排斥『法制的社會秩序』。 我們用『重視』、『尊重』這樣的字眼,是要強調有形之手不應牽制或阻礙『無形之手』的運作,只能為其去礙,使其運作順暢無阻;是要強調法制的社會秩序不應干擾或攪亂長成的社會秩序,只要提供一個有利於後者得以保持活力而無僵化之虞的架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