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01 11:36:00瀏覽480|回應0|推薦1 | |
2018-12-20 如此大規模的部署軍事力量,中國對外解釋純粹只是用作防禦型的用途是無法說服他國的,南沙群島就是中國掌控整個南海海域的前沿基地,美國要求拆除飛彈系統,主要是「鷹擊—12B」與「紅旗—9B」直接對美國軍艦與軍機(包括B-52轟炸機)構成威脅,而其他軍機或軍艦將不定期的從海南島飛往這些島礁短暫停留,主要因素在於南沙群島海風中含有鹽分,所有暴露在空氣中或者能夠與空氣接觸的材料都會受到腐蝕,所以必須具備抗腐蝕的保護功能。由於戰機常駐南沙島礁的維護不易,只要有些許疏忽便可能有機械故障問題,至於其他硬體設施只要定期保養與汰換,海風影響程度稍可降低。 美國可能回應及結果 面對美國強力要求,中國做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自然不會那麼輕易地答應美國,直接拆除其部署在南沙群島的飛彈,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美國是否願意與中國交換條件,便成為當中最大的變數。預料在國內外壓力下,中國不會撤除飛彈系統,且美國採命令式口氣,也不可能與中國交換條件來換取中國移除部署,因為移除後飛彈系統可再次部署,且保留南沙島礁的防禦能力,也才有本錢與周邊國家及域外國家談判,或者也可作為中國對其他國家釋出善意的行動,「買空賣空」,一點也不會損失,但這樣的發展,的確會惹惱美國。而接下來美國將採取何種回應?恐怕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可能採取的政策選項包括: 選項一:採用應對古巴飛彈危機的「檢疫」(實為封鎖)做法,在南海得以行使自由航行的海域阻擋中國載運飛彈及相關零組件的船舶。如果美國採取此種作法,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美國主張專屬經濟海域的自由航行權,但卻去阻撓中國船舶的自由航行權,這是美國自己無法解釋的行為;第二個問題是登檢理由,如果美國可以隨時隨地不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登檢規範而隨時對中國的貨輪進行登檢,恐怕將引發國家侵權行為而需擔負國家責任,因此,這種方式並不會使得美國行動具有正當性,以至於模糊焦點,更容易引發衝突與抗爭,對美國並不是有利。 選項二:以中國不願拆除飛彈為由,增加部署在周邊國家軍事基地的反制(counter measures)能量。雖然中國部署的飛彈主要是以防禦性為主,但美國認為這是對其在南海海域行使自由航行權的「威脅」,因此,美國將以此為理由,加大部署在菲律賓、澳大利亞等美國軍事基地的軍力防衛能量,增加在南海海域的巡邏能量,以應對中國在南沙群島的軍事部署,這些做法將可讓美國「重返亞太」或者是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更具正當性,增加軍事部署意味著軍事預算的增加,也符合川普政府要求國務院與國防部官員在亞太地區行銷美國軍火的任務。 選項三:除持續執行自由航行計畫,在中國不願配合拆除飛彈系統下,在其他領域施加壓力,亦即將對南海的政治壓力外溢到其他領域,例如針對中國企業採取禁運或司法行動,或對中國企業違反智慧財產權部分採取高壓手段。這種作法將造成美中之間的所有議題掛勾,應是最下策的作法,但如果美國在南海沒有施力點,僅光有自由航行計畫的執行,對中國並不會產生任何威嚇的效果,甚至中國將持續擴增島礁上的軍事設施,最後主宰整個南海,屆時美國想力挽狂瀾時機早已過去,再加上目前中國正積極拉攏東南亞國家,在經濟與金錢的誘惑下,更在軍事力量懸殊的差距下,東南亞國家願與中國發生正面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在中國部署完所有飛彈系統後,東南亞國家也僅能承認這種現狀,而美國提出拆除飛彈要求被中國忽視,東南亞國家都看在眼中,倘美國講話已毫無公信力可言,那東南亞某些與美國存在的聯盟關係將有可能鬆動,不過,相信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美國將會轉移制裁力道到其他領域。 無論選項如何,美國最終目的就是要中國自主地拆除其在南沙群島的飛彈基地,如果中國願意照做,中美兩國關係可能增溫,中國也等於對美國及周邊國家釋出善意,但中國領導人恐怕難以對內;而如果拒絕,或是以拖待變,性子急的川普總統就可能立即出手,中美情勢將更加惡化。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