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共一帶一路讓八國陷入債務風險(上)
2018/06/05 07:24:00瀏覽351|回應0|推薦1

2018-03-06記者張婷綜合報導

華盛頓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週日(34日)發布的一份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共所推出的「一帶一路」項目,可顯著增加眾多小國的債務,其中8個國家的風險尤為令人擔憂。

綜合CNBCCNN等媒體報導,該研究報告指出,與中共就「一帶一路」簽署協議的68個國家中,有23個國家被發現已經有「相當高」的債務困擾(debt distress)風險。斯里蘭卡就是其中一個國家。去年12月,該國因無力償還債務,而將其具有戰略意義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 port)的控制權移交給中共。

8個國家的「主權債務」風險會顯著增加

報告還指出,在這23個國家中,有8個會因為「一帶一路」相關的「未來融資」(future financing),顯著增加其陷入「主權債務」的風險。這些國家分別是巴基斯坦、吉布提、馬爾代夫、老撾、蒙古國、黑山、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

「主權債務」就是指一個國家以自己的主權為擔保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或其它國家借來的債務。研究發現,這些因「一帶一路」項目而增加「主權債務」風險的國家多數是小國且比較貧窮。

巴基斯坦一向被認為是中共「一帶一路」的重點「攻堅」國家。該國與中共簽訂了中巴經濟走廊。華盛頓智庫的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巴基斯坦也是迄今為止面臨高風險最大的國家。「耗資巨大的一帶一路項目和中共收取相當高的利率加大了巴基斯坦的債務困擾風險。」該智庫說。

智庫還指出,另外一個受影響比較大的國家是東南亞的老撾。該國和中共有幾個「一帶一路」的相關項目,包括一個價值67億美元的中國-老撾鐵路項目。這筆資金相當於該國近一半的GDP這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得不警告老撾說,這個項目可能會威脅到該國的償還債務能力。除了巴基斯坦、老撾外,報告還指出,吉布提在2016年底所有外債的82%都是對中共的債務。報告作者估計,根據「一帶一路」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情況,該國外債中對中共的債務份額可能會從2016年底的37%增加到未來幾年的71%

中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CNN指出,一個擔憂是,如果這些國家中有任何國家在債務管理方面遇到問題,那麼中共將會處於一個強有力地位,從而能夠影響這些國家的戰略決定,或者獲得重要基礎設施的控制權。

根據「全球發展中心」的這篇新報告,巴基斯坦的債務風險最大。美國知名雜誌《外交政策》曾在去年73日發表了一篇題為「巴基斯坦承付不起中共的友誼」一文。開篇即指出「巴基斯坦精英們認為,中共的金錢能夠挽救這個國家,他們錯了」。中共和巴基斯坦簽署的「中巴經濟走廊」(CPEC)被認為是中共「一帶一路」的樞紐和旗艦項目。

該雜誌稱,中巴官員吹噓,中巴經濟走廊將幫助解決巴基斯坦的發電問題,加強公路和鐵路網,並通過建設經濟特區來鞏固經濟。但這些好處不大可能實現。該項目更傾向於留給巴基斯坦負擔不起的債務,同時進一步暴露其內部的安全裂縫。

中共和巴基斯坦官員常說他們「全天候的友誼」,但事實上,這一關係一直具有諷刺性。中共通過提供軍事援助等方式將巴基斯坦培養成它的一個客戶。中共也試圖鼓動巴基斯坦去責罵印度,但不至於開戰,因為那會暴露出中共支持的硬極限(hard limits)。

「亞洲時報在線」201712月的一篇文章更是披露了中共用「一帶一路」援助巴基斯坦的真實目的並非出於「全天候友誼」。文章指出,瓜達爾港協議是中巴雙方簽署的中巴經濟走廊一部分。根據這項長達40年的協議安排,中共將獲得瓜達爾港總收入的91%,以及周邊自由貿易區85%的收益。

巴基斯坦港口航運部長Hasil Bizenjo於去年1124日在參議院首次披露了這些數據。他表示,中資銀行將提供16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瓜達爾港開發,自由貿易區以及所有通訊基建,巴方則需要支付超過13%的利率,其中包括7%的保險費用。Bizenjo指出,在40年協議到期後,巴方將收回港口的運營權,並承擔基建設施的維護。

當地的商界人士一再強調,在40年協議到期後,大部分的基建設施將會變得十分殘舊,無法再用。那時候巴國政府接手的將是一個爛攤子,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用於維修升級。

曾擔任過Khyber Pakhtunkhwa投資貿易委員會(KBOIT)總監的Muhammad Ishaq證實說,大多數來自港口和自貿區的收入都將歸於中方,巴方則需要支付高昂的貸款。巴國政府還承諾為中共企業提供長達20年的各項稅收減免。此外,中方在所有港口、自貿區相關的設備、材料、配件等進口都可以享受40年的稅費優惠。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1226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