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行就好比環島旅行,喝茶同理。
2021/10/26 11:26:33瀏覽396|回應0|推薦1

修行就好比環島旅行,喝茶同理。
你可以選擇步行、騎單車、騎摩托車、坐火車、坐公車、自己開車…等方式來完成,各種方式完成環島,沒有對與錯的問題,最終環島目的達成即可。選擇不同方式環島,途中經歷亦會不同,個人所得到經驗心得各不同。不能因為自己開車比較快就去罵其他方式的人笨、不對。畢竟每個人的自身條件與要的過程不同,享受個中酸甜苦辣亦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喝茶也是如此,每個人喝茶的目的不同、需求不同、見解不同、層次不同。古諺語:「文章、風水、茶,懂得沒幾個。」這三種真的很深奧,要能搞懂搞透真的沒幾個。
茶可以解渴、可以解毒、可以治病、可以入菜、可以穩定身體頻率有助禪修。而喝的人目的不同選擇也會不同,沒有對錯。很多人喝著喝著身體越來越差,才發現自己選錯茶、喝錯茶了!這也是一種學習,不過代價比較高而已。另外一個原因是現在汙染太多了,吃的、喝的、大環境都潛藏很多致病讓身體變差的因素存在,所以;很多人身體變差不會察覺是因為喝錯茶的原因造成。
茶可以分為五種屬性:涼性(寒性)的茶、中性的茶、溫性的茶、熱性的茶、燥性的茶。喝錯了不僅僅對身體沒幫助,有時還會傷身。其中燥性(燥氣)的茶最容易讓人忽略,但它卻在製茶中炒茶、烘乾、悶茶、蒸壓茶、焙茶、儲藏茶過程中無處不在,只要溫度超過70度它就會出現。燥性的茶喝多了身體就最容易出狀況。
而這燥氣依筆者經驗,炒茶、烘乾、悶茶、蒸壓茶、焙茶溫度越高越久,需要越長時間燥氣才能消退,另外;儲存環境、溫度、濕度、包裝方式都會影響消退時間。輕者3到5年,重者10年以上。不得不慎。
燥具有乾燥的特點,很容易導致人體缺乏津液,還容易傷肺,因此,燥病患者易出現皮膚乾燥、口乾舌燥、舌苔較少、乾咳、無汗、便秘等病症。喝到燥性茶的反應為何?整個口腔上顎到喉嚨都是乾的。希望更多茶人能注意到這問題。
PS:在《尋覓台灣老茶》(茶覺師養成)一書中有詳細分析。
編撰者:台灣茶訊 林志煌 2021.10.25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69883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