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膨風茶香氣的祕密
2014/05/12 12:31:47瀏覽4038|回應0|推薦1

       最早進行有關膨風茶香氣成份研究工作的學者是日本大妻女子大學小林彰夫等人,1990年小林彰夫等人探討經小綠葉蟬( Empousca onukii Matsuda ,tea green leaf hopper)吸食後製成的台灣膨風茶之香氣成份,同時與一般未經小綠葉蟬吸食所製成之烏龍茶及紅茶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膨風茶之香氣成份有兩大特徵,之一是膨風茶含大量之芳樟醇(linalool)與芳樟醇衍生物(linalool,遠比一般烏龍茶高出許多(但紅茶之芳樟醇較高),而其中linalool和linalool之含量,膨風茶比一般烏龍茶及紅茶高出近1〜10倍,以芳樟醇衍生物總量和芳樟醇之比值進行比較,膨風茶香氣最大特徵是比值明顯特別高,遠比一般烏龍茶和紅茶大2〜10倍,另一特徵是膨風茶含極豐富之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3,7-dimethyl-1,5,7-octatrien-3-ol)遠比烏龍茶和紅茶高出3〜20倍以上。隨後到1996年小林彰夫等人再次進行膨風茶特徵香氣成份之研究,小林彰夫等人比較同樣皆受小綠葉蟬感染吸食後的茶,且同時皆具有蜜香風味(sweet muscat grape flavor)的膨風茶及大吉嶺紅茶,及另一未受小綠葉蟬感染吸食的不具蜜香風味的其它紅茶做比較,結果發現,同樣受小綠葉蟬吸食後具蜜香風味的印度大吉嶺紅茶和台灣膨風茶,香氣成份最大特徵為皆含極豐富之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2,6-dimethyl-3,7octadien-2,6-diol)這個特徵成份而台灣膨風茶含量尤其特別高,反之未受小綠葉蟬吸食的茶,這個成份含量極為稀少,這個成份被視為是膨風茶和大吉嶺紅茶具蜜香風味(muscat flavor)之主要原因。另膨風茶和大吉嶺紅茶還有一個成份含量也非常高,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簡言之,截至目前,什麼是膨風茶「蜜香」風味之特徵成份?有兩個成份即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及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被認為是「蜜香」特徵成份,而其中前者是經小綠葉蟬吸食後茶菁,就會因異常中代謝而生成,後者,則為前者在加工或其它製程脫水(dehydration )所生成。從小林彰夫的研究顯示台灣膨風茶所含之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特別高,遠比同樣受小綠葉蟬吸食後之大吉嶺紅茶高出許多,其它很多大吉嶺紅茶的香氣研究報告也顯示,大吉嶺紅茶含高量之monoterpenes化合物,這是大吉嶺紅茶與阿薩姆紅茶最大不同之處,而在鑑定出600多種大吉嶺紅茶的香氣成份中,目前也證實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及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這兩種成份是大吉嶺muscatel flavor之特徵成份。 由於膨風茶算是台灣特有且珍貴的特色茶,但台灣研究膨風茶化學成份之報告只能以少得可憐來形容,近幾年茶改場文山分場曾進行膨風茶香氣成份研究,結果也顯示,經小綠葉蟬吸食後的膨風茶樣品至少有近10個香氣成份明顯較未經小綠葉蟬吸食的茶菁高,而其中除了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這兩個特徵香氣成份外,benzyl alcohol和2-phenylethanol,在小綠葉蟬吸食後的膨風茶含量亦特別高,另茶改場曾分析膨風茶之發酵程度(兒茶素減少百分率),顯示製作膨風茶之茶菁原料由於鮮嫩(只採一心二葉),其兒茶素含量特別高,遠比一般製作高山茶、文山茶、凍頂茶和鐵觀音等高出至少50﹪以上(膨風茶之茶菁總個別兒茶素含量高達16﹪,這是目前我們分析所有各品種茶菁原料,包括大葉種台茶7 號,台茶8號和台茶18號,僅次於台茶8號,總個別兒茶素含量特高的茶菁,一般烏龍茶茶菁原料總個別兒茶素含量平均只有10﹪左右,而更特殊的是其 EGCG含量是一般品種茶菁原料之2倍以上,可高達 9﹪以上。),另膨風茶之發酵程度達80﹪左右(總個別兒茶素含量從16.5﹪減少至3.6﹪),分析這些茶樣的發酵產物茶黃質(theaflavins),則顯示,台灣膨風茶有明顯的茶黃質生成,而台灣一般之烏龍茶茶黃質含量則極為稀少(含文山茶、高山茶、鐵觀音、凍頂茶),這顯示膨風茶是一發酵極為深重之茶類,遠比台灣一般烏龍茶高出甚多。最近陳國任等(2004)探討不同攪拌次數對白毫烏龍茶(膨風茶)感官品評與水色色差值之影響。其結果顯示:隨著萎凋攪拌次數之增加,顯示茶湯綠色成分減少而黃色成分增加。官能品評顯示,以攪拌五次香味品質最佳,其次為攪拌四次,而色差值b值與茶葉官能評分成高度正相關。

 

膨風茶(蜜香茶)不僅香味特殊,其實這種茶還隱藏著極奧妙的大自然秘密,這個秘密是為什麼小綠葉蟬吸食過後的茶芽要生成這種具蜜香(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的特殊化學成份?目前只解開蜜香茶系列的特徵化學成份是由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及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兩種成份所引起,至於其生成途經為何?目前這個問題則尚未解答出來,僅知小綠葉蟬吸食茶菁嫩芽後,推測其口腔分泌物中的多種酵素會導致茶菁嫩芽改變正常代謝途經,進而生成這兩種(尤其是第一種)特殊化學成份。而為什麼茶芽經小綠葉蟬吸食後要生成這些特殊成份?這裡面隱藏的秘密也許一般茶農不甚感興趣,因為一般茶農只要知道經小綠葉蟬吸食過後的茶芽,若危害愈嚴重,做出來的膨風茶其蜜香就愈濃烈,然而自然界萬物的消長原就存在一些隱藏的奧秘,經小綠葉蟬吸食後的茶芽為什麼要生成這種特殊成份,這秘密最近(2003年)才被解開出來,這一系列的研究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中國科學院院士)等人的重要研究成果,而這領域的研究也是全世界極少數專家學者目前正探討的題目。由陳宗懋等人探討茶樹–害蟲–天敵之間的化學信息聯擊中解開,為什麼小綠葉蟬危害後的茶菁嫩芽會生成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之謎,原來自然界就存在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真理,更精確的描述,與「螳螂補蟬,麻雀在後」的道理互為一致。由於小綠葉蟬危害茶菁嫩芽後,茶樹為了生長與生存,可能歷經數百年或數千年的演化,茶菁嫩芽透過異常代謝途徑生成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這種特殊成份,而這種特殊成份在極低的濃度下,即可引誘一種叫「白斑蠟蛛(Evarcha albaria)(或肉食性昆蟲)」的天敵,讓這種天敵去覓食小綠葉蟬,換言之,茶樹透過異常代謝生成這個特殊成份,陳氏等人已證實這是茶樹為了呼救天敵,保衛自己作用而生成。另陳氏等人也證實,若以人工昆蟲針模擬小綠葉蟬咀嚼式及刺吸式傷害茶菁嫩芽(即機械式損傷),雖然茶樹也會釋放一些揮發物,但所生成的特殊成份與真正小綠葉蟬危害吸食者不同,然而若提取小綠葉蟬口腔分泌物點施在針刺機械損傷的嫩芽上,則證明也會生成2,6-二甲基-3,7–辛二烯5-2,6-二醇,這說明小綠葉蟬口腔分泌物是引發茶樹嫩芽生成這種具蜜香特殊成份真正起因。

 

除了小綠葉蟬危害後的茶菁會生成特殊成份以引誘該害蟲的天敵外,另茶尺蠖,茶蚜危害後的茶菁也會生成其它特殊成份(前者為C5〜C6醛類,後者為苯甲醛) 以引誘各自的天敵,這其間的關係陳氏等人也已證實。而從另一角度審視,其實這些特殊新生成的化學成份,可以當天然的生物防治劑,亦即可透過化學合成來大量生成,藉此來引誘天敵抵抗病蟲害,但這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探討。1997年茶改場台東分場蕭建興曾探討小綠葉蟬危害對茶樹生育及茶菁品質之影響,這篇碩士論文應算是台灣探討膨風茶相關文獻最詳盡的一篇論文,作者試驗結果顯示,有一比較特殊之發現,即小綠葉蟬危害後之茶菁嫩芽,其總兒茶素(酒石酸鐵呈色測定法)及咖啡因很明顯比對照組(未危害者)增加很多,尤其總兒茶素含量增加更為顯著,這是比較特殊之現象,另作者也曾以昆蟲針機械損傷觀察對嫩芽生長及化學成份之影響,結果也顯示與真正小綠葉蟬吸食危害者有明顯差異,唯可惜者當時並未做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這種特徵成份之分析。

 

 ◎摘錄至《台灣茶百科全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2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