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5 11:43:07瀏覽376|回應0|推薦0 | ||
反腐 北京踢走數千"駐京辦" 2010-01-25旺報 大陸各地上萬家的「駐京辦」,被批評為腐敗的溫床,大陸中央主管部門近日發出「加強和規範各地政府駐京辦事機構管理」的紅頭文件,這份紅色標題的行政規範文件顯示,在未來的六個月內,數千家駐京辦將被撤銷完畢。 大陸反腐 揮刀撤銷駐京辦 6個月內完成 根本問題如未解決 恐換個面貌存在 2010-01-25 旺報【記者王超群/綜合報導】 然而撤銷不可能由一紙文件即能達成,伴隨著駐京辦滾雪球般的利益結構,要動刀,必然面對千絲萬縷的利害衝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北京,副省級以上單位的駐京辦有52家,市級單位駐京辦520家,縣級單位駐京辦5000餘家。如果加上各級(主要是省)政府職能部門及各類開發區管委會設的聯絡處(或辦事處)、各種協會、國有企業和大學的聯絡處,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 經費多用於公關 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副省級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濟特區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予以保留。已經設立的地級市、地區、盟、州人民政府駐京聯絡處,確因工作需要,經所在省(區、市)人民政府核准後,方可保留。 資料指出,各級政府駐京辦的資產在2001年就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僅2002年,這些駐京辦在購房、建房上的投資和日常經費開支就高達43億元,平均每家482萬元,比上一年分別增加了23.5%和21%。 這些經費除駐京辦工作人員工資、福利開支外,其中不少是用於「公關」所產生的費用,或是用於地方官員來京接待的開銷。由於財政管理漏洞多,駐京辦主任對經費有絕對的支配權,腐敗由此而生。 駐京辦不僅有數量龐雜的問題,其內部權責不清,以及監督管理體制不健全,是造成駐京辦腐敗問題的最重要原因。 溝通匯總有需求 大陸學者認為,國務院的國管局、派出地和北京市對駐京辦的管理職責要明晰,監管要到位,才能避免管理出現真空。然而要「加強預算、財務和資產管理,將駐京辦事機構國有資產收益及其他非稅收入納入派出地財政管理,每年對駐京辦事機構進行審計,並不得違規使用財政資金在北京新建和購置具有經營、接待服務性質的場所」,卻談何容易。 現在,官方既決定撤銷駐京辦,接下來的問題是,目前他們扮演的角色職能,由誰來承接? 「駐京辦問題遠非一撤了事那麼簡單。原有數千家駐京辦肩負的溝通聯絡、接待服務、信息匯總等職能存在客觀需求,需另闢管道加以滿足。」大陸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龔維斌說,「如果一些根本性問題沒有解決,它還會以各種形式長期隱性存在」。 即使最初設立「駐京辦」有其合理性,但時至今日,「跑部錢進」卻成為形容駐京辦的一句通俗又極傳神的形容;這項特性是駐京辦眾多「職能」之一,但往往也是它神秘而低調的理由。 跑部錢進駐京辦錢權糾葛 成為官場小說最豐富題材 去留難定論 由於駐京辦具有現代性、逐步異化而來的「跑部錢進」特質,從而令其成為大陸現代小說的典型之一「官場小說」最豐富的題材來源。 隱性功能 捨不得丟 大陸的審計署近年審計各部委違規挪用金錢時,多數和駐京辦脫不了干係;中央控制了資源,但是地方透過駐京辦的鬼使神差,在財政集權的政府體制下,「跑」出一片天,讓資源的分配,在隱諱的、地下化的、不公開的管道中流動。 過去大陸計畫經濟時代,此需求在地方政府「呷好逗相報」下衍生無數駐京辦,市場經濟的此際,招商引資成為檯面上的職能之一,但過去積累的隱性功能,諸多駐京辦卻捨不得棄它而去。 王曉方《駐京辦主任》及系列官場小說,透過對東州市政府駐京辦主任丁能通的深入刻畫,層層揭開駐京辦的神秘面紗,塑造了一批從改革精英蛻變為腐敗分子的罪惡過程,生動刻畫了深處政治漩渦的主角詭譎圓滑又精明幹練的人物性格。表面上是一個陷害與反陷害的故事,實際上是對現實的滑稽模仿。 2006年1月,時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開啟整頓駐京辦的先聲。 不少人認為,過去的3年,應該是駐京辦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一次生存危機。但目前種種跡象表明,中央出爐4兆元人民幣經濟刺激計畫以來,駐京辦比往常還活躍。 土壤太肥沃 難裁撤 「駐京辦問題非常複雜,背後利益糾葛涉及到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市等方方面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尹韻公說,「裁撤駐京辦難度大,主要是駐京辦生存的深層土壤太肥沃。」 「有些項目資金,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給誰都可以。這個時候,就看哪個駐京辦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會暗箱運作的,就能獲得最大的那塊蛋糕,其背後難免有權與錢的干預與運作。」湖南省某市一位駐京辦主任說。 文學史上還未能定義清楚的「官場小說」,在大陸已是汗牛充棟,而現實中的駐京辦主任,到底是逐漸退位或是頑強存活,暫時,連專家都不敢定論。 駐京辦主任熱銷勝情色小說 2010-01-25旺報【記者王超群/綜合報導】 暢銷小說《駐京辦主任》,作者王曉方曾是瀋陽市副市長馬向東的秘書,「以駐京辦這個鮮為人知的政治平台,講述了改革精英蛻變為腐敗分子的罪惡過程。」王曉方對駐京辦主任的描述是「既貴為官員,又像個商人。」 近年來出現的一些腐敗案件,也免不了將駐京辦官員捲入其中,河北省駐京辦主任王福友、廣西駐京辦事處副主任李一洪、瀋陽駐京辦主任崔力等案例只是冰山一角。 「跑部錢進」,這是前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對駐京辦的形容。2006年,李金華在談到對預算資金審計監督時曾說,有一些駐京辦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跑步,打探消息,看哪裡有錢和項目,然後寫報告,找關係。事實上,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駐京辦事處成立於1958年至1959年之間,當時共有28個駐京辦事處,主要職能是為當地爭取資金物資鋪平道路。 改革開放初期,駐京辦主要擔負著接待當地的政府官員,和為地方經濟建設招商引資、收集資訊的任務。上世紀90年代後期,駐京辦的數量有了爆發性的增長,2002年時已激增至426個。「負責迎來送往,身分亦官亦商」,難怪在大陸如《駐京辦主任》這類官場小說,比情色小說更熱門。 餐館?賓館?駐京辦角色錯亂 駐京辦」遭人詬病的主因,可以總結為「角色錯位」,到底它是賓館、飯店?還是服務地方人士,或者兼具有「截訪」、「維穩」(阻截上訪、維持穩定)性質的外派機構?它是公關濃厚的地方官員小金庫?或是隨時出弊端的淵藪?事實上,上述特性都有人說。 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如果想吃正宗的、地道的地方菜,首選就是各地方的駐京辦。對消費者而言,能吃到好菜是主要期待,但學者認為,菜館的角色其實不該是駐京辦的功能,如此正是性質錯亂的例子。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說,駐京辦就是地方政府在北京派出機構,可口的地方菜、正宗地方菜,不該駐京辦來做,如果轉型,則要合乎市場規律,完全和地方政府切開,不能又是政府駐京機構又自營生意。 駐京辦若要存留,李成言認為針對邊遠地區才有必要,1000公里以內的省份沒有必要搞駐京辦,因為進北京一搭動車組3個小時就到了。 除了自營生意,駐京辦尚有兩項主要功能,一個是「截訪、維穩」,這兩年日漸吃重;另外,如武漢駐京辦,就是在資訊服務和招商引資方面,自認為是發揮很大作用。 李成言指出,截訪、維穩原有不同的系統在關注,不一定要由駐京辦來完成,他強調,公安部門才是正常的系統。而駐京辦在以往計畫經濟時代,確實可以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發揮溝通作用;只是在今日網路時代,完全不必要花費巨資,付出腐敗的代價,維持一個以網路即可輕易取代達到目標的駐京辦。 網民籲撤駐京辦留美食館
中國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即將裁撤的消息傳出後,許多美食愛好者擔心再也吃不到駐京辦正宗地方美食,紛紛把握最後機會搶食,以致駐京辦飯館及各地土特產品近來人氣強強滾。 中通社報導,駐京辦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為中國各地官員赴北京辦事提供便利,並協助上情下達,但近年來已異化成為公款接待和政府公關的「大本營」。 不過,在北京市民眼中,駐京辦至少有一個優點,便是能吃到由地方名廚料理的正宗地方美食。 在北京食客間風行的「各地駐京辦美食大全」上,貴州駐京辦的絲娃娃,雲南駐京辦的過橋米線、大救駕,新疆駐京辦的(食囊)包肉、大盤雞,福建駐京辦的上湯肉燕、海蠣煎,以及湖北駐京辦的豆豉千張肉等,口碑甚佳。 在電子版的北京美食地圖上,紅點代表駐京辦密密麻麻覆蓋整個北京。有網友形容,遠看「就像長了滿臉青春痘」,如果撤掉駐京辦,北京的美食地圖就「寂寞」不少。 駐京辦將裁撤的消息傳出後,令許多食客感到唏噓「駐京辦美食搜刮,趁沒撤前盡快吃」、「沒吃過駐京辦美食的要行動起來了」等,成為許多網路論壇上的人氣話題。 北京市民既厭惡駐京辦的腐敗叢生,又對美食資源難以割捨。網友們甚至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撤掉駐京辦,但保留飯館」等意見。 在食客的全力支持下,駐京辦的節日生意搶手。目前,四川、江蘇、安徽等駐京辦年夜飯已全部訂滿,而福建、山東等駐京辦也只剩部分位置未滿座。 此外,駐京辦的土特產品也成為搶手年貨。山東駐京辦的饅頭每天賣出700、800箱,銷售量勝過往年。而福建駐京辦近百元人民幣的水仙花,烏魯木齊駐京辦的「特供」水果,以及河南辦的山藥,也常被大宗團購客戶買斷。 據統計,目前在北京,各種駐京機構超過1萬家,預估駐京辦帶動內需超過100億人民幣。 據稱,此次裁撤駐京辦,主要是針對大陸各地、縣駐京辦,省一級駐京辦應不在裁撤之列。 【2010/01/31 中央社】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