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4 11:30:59瀏覽1091|回應5|推薦42 | |
台灣已進入賞鳥旺季,根據統計,今年來台度冬的黑面琵鷺高達一千二百一十九隻,打破二十年以來的紀錄,顯見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工作,已收到顯著成效。 黑面琵鷺是瀕臨絕種的珍稀鳥類,全球僅有兩千多隻,其中六成的族群飛到台南曾文溪口度冬,這是多麼難得的機緣,除了熱情歡迎這群嬌客之外,更應在保育方面持續努力,帶動生態旅遊的風氣。 台灣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但這個小島的地形非常獨特,涵蓋了平原、丘陵到將近四千公尺的高山,高低落差使台灣同時擁有熱帶、亞熱帶等不同的氣候,更造就繽紛多元的自然環境及生物種類。 全世界共有九千七百多種鳥類,台灣就有五百多種,相當於全球的二十分之一,其中有十五種是只有台灣才看得到的特有種,如黑長尾雉,藍腹鷳、深山竹雞、白耳畫眉、冠宇畫眉、台灣藍鵲、火冠戴菊鳥、烏頭翁等,以及六十九種特有亞種,鳥類資源極為豐富,更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也是國際珍稀鳥類八色鳥的主要繁殖區,以及黑面琵鷺的主要度冬區,有這麼熱鬧的鳥況,難怪台灣被稱為賞鳥天堂。 黑面琵鷺的繁殖地在中國大陸東北與韓國北部,每年冬天都會飛到台南縣市交界的曾文溪口「避寒」,從前的人不知其名,從其像飯匙一樣扁平的長喙,和在淺灘搖頭晃腦覓食的可愛動作,俗稱它為「撓杯」。 一八六四年,英國人史溫侯曾在淡水河口獵殺四隻黑面琵鷺並製成標本,這是台灣最早的黑琵紀錄;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三八年間,日本鳥類學家風野鐵吉記載,每年約有五十隻黑琵出現在台南安平港一帶。 國人開始關注黑面琵鷺生態,是近年來的事,根據一九八九年的統計,當年全世界黑琵總數只有兩百八十八隻,而曾文溪口就高達一百九十一隻,這個數據引起各界的驚訝,也吸引許多學者專家投入觀察研究,透過攝影家的鏡頭,更把黑面琵鷺曼妙的舞姿與珍貴生態畫面,傳遞到國人眼前,對於後來的黑面琵鷺生態保育,起了推波助瀾的功用。 農委會於民國八十一年,公告黑面琵鷺為第一類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台南縣政府也在七股鄉十份村,規劃成立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促進國人對「黑面舞者」的認識,同時加強對其棲息地的保護,在一連串的努力下,黑琵的族群數量逐漸增加。 根據今年一月九至十二日所做的「二○○九全球黑面琵鷺普查」,全球黑面琵鷺總數二千零四十一隻,比二○○八年減少二十四隻,台灣不但沒有減少,還逆勢增加到一千一百零四隻,令人刮目相看。日前的最新統計,曾文溪口的黑琵已創下一千二百一十九隻的紀錄,證明台南地區得天獨厚,才會如此受黑琵青睞。 台灣有十大國際級賞鳥景點,有足夠條件吸引各國愛鳥人士前來旅遊、賞鳥,其中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更是魅力無限,每當寒流來臨時,台南沿海除了黑琵的「主秀」,還有許多種候鳥競豔,令人目不暇給,如果善加規劃賞鳥旅遊行程,向國際間廣為宣傳,一定能使「冬季到台南來看鳥」,成為台灣觀光的重頭戲之一。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