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精緻藝術話南管
2009/06/07 14:14:44瀏覽974|回應0|推薦3

 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的台南振聲社,昨日在台南孔廟舉行今年首度傳統南管演出,民眾在古蹟老樹環繞下,細品館閣雅樂之美,誠為人生一大享受。在南管傳統音樂逐漸凋零之際,有待更多人關懷與投入,使這項精緻藝術得以永遠流傳。
 南管音樂源遠流長,早在宋朝,就風行於以福建泉州為中心的閩南語系地區,當時稱為南音。泉州自宋代以後即為南方第一大港,商業貿易發達,很多避難南遷的中原人士聚居於此,因而保存豐富的中原文化,南音即為其中之一。南音樂團奉「郎君爺」為祖師,就是後蜀後主孟昶,樂團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行祭儀敬拜祖師爺,並邀團員與其他曲館絃友,共聚一堂「排場」演奏,這種以樂會友的雅集曾盛極一時。
 風行於閩南地區的南音,後來漂洋過海,傳播到澎湖、台灣本島,以及東南亞的華僑社會。在台灣,南音被稱為南管,以與傳自大陸北方的北管區分,兩者同為台灣民間傳統音樂的主流。北管主要樂器包括高亢的嗩吶,以及激越的鑼、鼓、響盞,演奏時展現豪邁熱鬧的風格,因此廣泛被運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相較之下,南管以琵琶、洞簫等絲竹樂器為主,音樂溫婉優雅,充滿古典美,台灣盛行南管地區,都是文風鼎盛的城鎮,其中以台南、鹿港為翹楚。
 南管社團稱為「館閣」,其風貌非常多元,可以是庶民的休閒娛樂,或廟會活動的陣頭,也能以「御前清客」的姿態呈現,使台灣的音樂更加豐富精彩。台灣的歌仔戲、布袋戲等戲曲藝術,都從南管中汲取許多養分,所以南管還被稱為「台灣的古典音樂」。
 清朝時期,台南府城郊商林立,商人工作之餘在水仙宮廣場,演奏、唱念南管自娛娛人,許多廟宇都附設有「館閣」,南管音樂大為流行。台南振聲社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最早設館於水仙宮,後來移至普濟殿,七、八十年前移到祀典武廟六和堂,全盛時期社員多達百餘人,在古梅樹下管絃齊奏,令人悠然神往。
 可惜南管音樂喜好者逐漸凋零,又缺乏新血注入,絃音日益沉寂,振聲社到民國七十九年,只剩一位社員,不得不暫時譜下休止符。後來在國寶級藝師張鴻明及多位南管老師努力下,才使得這個近兩百年歷史的社團「重生」,並成為延續南管雅樂的重心。
 目前振聲社已不在祀典武廟練習,而將「館閣」移回台南市忠孝街自有館產,除了定期練習、公演之外,更積極培育南管後起之秀,做好扎根工作。振聲社因致力於傳統音樂的保存與傳承,多次獲得台南市傑出演藝團隊「傳統戲曲獎」殊榮,這不僅是對該社的肯定,也使默默地為傳統文化耕耘的人得到鼓舞。
 台南市是文化古都,音樂風氣非常興盛,但多以西洋音樂為主,年輕人更偏好熱門音樂,傳統音樂被接受度仍嫌不足,像南管這種具有悠久歷史、又有優雅內涵的音樂,應該設法保存,並且發揚光大。一個雅樂社團要能傳唱不輟,除了老幹之外,也要有新枝,希望振聲社能擴大走進人群、深入校園,啟發庶民大眾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帶領更多人體驗南管之美。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oshejii&aid=30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