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升學推甄當納入藝文成績評比
2011/03/08 22:14:40瀏覽348|回應0|推薦20

        聯合報三月七日報導「升學納入藝文課成績?壓力更大」話題後,看到多數家長、教師持反對意見居多。反問!是否有尊重在藝術學習成就甚佳孩子的希望心聲呢?

追溯,國中、小學實施「藝術與人文」課程教育已近十年,但由於升學主義掛帥,藝術與人文教育被視為「陪襯教育」,導致每週要上的課程遭到挪用,學生的受教權益嚴重受到剝奪,因而無法顯現學生真實的藝術與人文認知能力。有些孩子在升上國中教育階段,因課業壓力沉重,也在家長意識主導下,未能堅持自己興趣培養,而放棄原先對音樂,繪畫藝術領域的學習。等到要升高,大學時又想回頭找到自己就讀的科系,又被淘汰在嚴苛的術科考試制度之下。

        九十八年三月,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提出人文素養應從教育扎根,考慮可以由政府編列預算,提供國中、小學生欣賞有關藝文、美術、戲劇、電影等活動,就是期待教育單位能落實執行美學教育。

教育部在去年三月也檢討將恢復書法課納入正軌教育,書法習字課也會因語文領域學習節數的加重,就很順理成章被排擠掉,導致學生的受教權益嚴重被侵害剝奪。如此,教育改革年年有創新,卻年年沒落實。教育第一線國小教育很輕易就犧牲掉,融和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及表演等活動。

        金車教育基金會在去年五月四日公佈對青少年美學認知調查的結果:竟然有七成比率的人,無法列舉講出任何一位知名專長藝術家的名字,其中參與美學活動只偏重音樂及電影,其次才是參訪展覽活動,如此偏差美學教育素質,令人驚訝萬分。感嘆!是誰讓美學教育被式微的呢?。 

筆者曾任教此門專業課程,也常碰到不合理「借課」要求,而與班級導師發生意見不同的衝突。然不負責任、又糟糕的老師確實存在,執意挪用時數上國文及數學課,讓學生失去真正獲得知識平等的受教權,公然漠視文化與美學扎根教育要從小做起的理念。

所以,台灣的教育早已經病入膏肓,「五育」根本沒有並重,一些所謂「資優生」都是冒牌貨,只是國、英、數成績很好的學生,是學校製造出許多會考試機器的學生,生活技能卻變白痴。美術課就連一幅基本的素描作業都交不出來,音樂課辨識樂譜高、低大調也看不出來,由此得知他們已經沒有生活品味的興趣。

        最後,呼籲政府教育單位,不可為達成升學教育成效目標,而無形將美學教育終結,也佔用學生每週彈性學習時數,如補救教學、親師活動、班級輔導以及學生自我學習等時間,都應循正常課程教學推動,避開考試驗證成效及填鴨式教育,才能讓孩子循序漸進獲得必備學習知識,在各升學階段快樂學習。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nan&aid=4959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