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工作有感
2010/01/16 23:59:15瀏覽969|回應0|推薦8

這是一篇報社老總的一些工作指示,很多想法跟從事基層新聞工作

十幾年的小弟我很契合,我想就直接轉錄貼出來給大家看看,也隨

時自我惕勵唄(文章出自組長徐柏棻之手,簡潔洗練)。 

●最近別報有幾則新聞,雖然引發社會討論,卻也招致不少評論,甚
至出現錯誤,一則是C報報導女星關芝琳將嫁給國內一名企業人士,
結果遭到當事人否認;另一則新聞則是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被指為C
咖,同樣也是C報放在頭版大作,結果海基會否認曾以C咖形容陳雲林。

12月28日A報頭版也刊登一名憲兵軍官高調重婚,彷彿當天沒有其他
大事。

老總在編前會中表示,報紙要贏得讀者尊重,要靠長期以來建立的口
碑,不能只以聳動的標題和內容吸引讀者,否則即使新聞登出的一、
兩天會引起討論,事件過後會失去讀者的信賴。

他表示,有些新聞雖然能引起話題,但不能失去比例原則,就以前述
新聞為例,C報把道聽塗說的「A咖對C咖」放在頭版,引發政治效
應,就很不當;同樣地,憲兵重婚的新聞,頂多放在內頁社會版,放
頭版就有點灑狗血。

老總並重申衡量新聞的標準,一是新聞性,二是比例原則,最重要的
,真實性一定優於可讀性。唯有信而可徵,才不能減損讀者對本報的
信賴。

●一篇好看的報導,往往有最棒的訪談。日前地方中心推出「消失的書店」專題,本報記者潘欣中報導位在台灣最南的恆春書局,因著老闆吳威德的堅持,力抗現實不願打烊。

訪談中吳威德說,開書店不怕沒人買、只怕沒人看:有次在工具書欄發現放了一本最新的哈利波特,他不動聲色觀察,原來有名女學生怕書被買走沒得看,就「藏」在工具書欄,每天來看兩個章節,他要求店員不要挪回原位,就等女學生看完,「五天後她看完放回原位時,那開心的笑容,我現在還記得」。

這段描述讀來動容,這是台灣小人物的可愛,而同仁費心採訪找出如此深刻的內容,也就是一用強調的「故事」,厚實了專題,值得喝采。

●南投紀文禮報導「可以吃的紙」,配稿敘述手工紙廠女主人試驗製紙過程中,到菜市場找尋蔬果材料,和市場小販互動的有趣故事,也讓這篇報導極富可讀性。

希望新進同仁務必細讀,揣摩「好看的」報導的包容的元素,以及如何切割呈現。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tungnews&aid=36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