唸大四的女兒常常晚上從圖書館走回宿舍的一路上,就打電話和我或她爸爸聊天,講的無非就是最近自己面所思之事,或是學校裡的發生。總之,什麼都想和我們有商有量。
妳會認為她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嗎?
錯,她實則非常的獨立。唯這點,孩子是十分的美國式。
只是面臨一些抉擇,她會喜歡聽聽老人言。
她妹妹才剛上大一,則一切相反,很少開口跟我們談些什麼?以前姊姊在家時,兩姊妹放了學一起在書房做功課,有說有笑的。
姊姊離家去大學之後,妹妹就安靜很多,以同學為重。
我曾跟老大提起這件事,有所微言。
結果我們家這個姊姊跟我說,她很認真的就這個問題,在同學之間提出諮詢討論,她告訴我的結論是,教我不必引以為憾,家中小的那個孩子都是這樣。
同學每個人在其家中排行,當然是分屬不同狀況,孩子們剖析自己心態的看法是:
老大因為是家中最大的那一個孩子,上面沒有別的人可以靠,所以就會靠向父母去。
妹妹呢,大部分會靠向姊姊去,沒有姊姊的,就靠向朋友去。
雙胞胎的呢,就自己兩個互相依靠,不會靠向父母。
這是現代孩子自己的說法,我聽了,想了,也許這是孩子他們自己的道理吧!
我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家裡姊姊妹妹都有,我靠向哪裡去?
好像沒特別的方向問題耶!
和父母之間話不多,年輕的時候都是喜歡和朋友來往,話也講不完,好玩嘛!
但心裡對父母的親密感也未曾減損,但或許外在這樣的表現方式,也讓當時的父母覺得了孩子和他們的疏離吧!
要過清明節了,正好我會在台灣。
小時候和父母去掃墓,是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父母那一代對祭祖是非常慎重的事,不論節日大小,就是一般每天早晚家中祖先牌位的請禮問安禮數,都是規規矩矩,恭恭敬敬。
父親曾經對我們說過,以後他不在的時候,節日祭祖時間要取早,不要讓祖先在那裡等著看別人家在吃,這樣很不禮貌。
只是他養了7個女兒都嫁出去了,都忙著在祭祀夫家的祖先,唯一的兒子對祭祖這件事,好像也會讓他老爸大失所望吧!
幸好台灣還有一個三姐在,她每逢重大節日都會特別為自家父母準備一份隆重祭品,叫我弟弟拿回去拜拜。
父親生前視此為大事,身後子孫如果祭祀不力,他一定會覺得很丟臉。
為此,每次返台,總要買鮮花兩大把,和各式新鮮水果,和姊姊去上墳,我想這就是告慰在天之靈吧!
順便說一句,還是要生女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