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22 00:08:35瀏覽6324|回應20|推薦163 | |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選才電子報第190期》,其中《國文考科的修辭題》單元最引起我的注意。 內容提及:「辭章出於作者,其創作過程或因才具稟賦使然,或可能是直抒胸臆不吐不快,抑或為一時靈感,皆往往是有機結構,未必經過匠意經營。後人據以歸納分析,將修辭格分類得十分精細,成為一門專業學問,固然有其意義,但作為「練習」或「考試」,卻不宜不經說明,便遽引文句,要求學子精確判斷該文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大考中心成立以後,在設計國文考科的測驗目標,或研發試題時,遂不欲直接以『修辭格』作為測驗內容,憂心考試影響教學,將使學子費心記憶修辭格,反忽略修辭的目的。」大考中心的用心值得肯定。 我曾看過兒子與女兒的國語課本或參考書,書中很有系統的說明並舉例各種修辭的用法,甚至連段考試題中,也會出現關於修辭判斷的題目,這讓我想起了李家同教授的一篇文《啊!小四考這個?可憐可憐孩子吧》,李教授感嘆:「小四的孩子如何能懂『映襯』。『映襯』絕對是一個抽象的觀念,文學修養好的人也許可以意會。」「我們大家每天都會讀文章,有那一位是因為知道每一句話的修辭格以後才瞭解文章的意義的?又有那一位在寫某一句話的時候,知道這個句子屬於那個修辭格的。」真是於我心有戚戚焉啊! 眾所周知,目前的教學仍然深陷於「考試引導教學」的泥淖裡,只要考題考什麼,老師就得教什麼。身為中學國文老師,面對學生升學以及大考題型的壓力,更是不得不在平時大大小小的考試題目中,絞盡腦汁地出很多「嘔心瀝血」的修辭題目;然而,在我的心底深處,卻是非常反對考修辭。我個人認為修辭可以教,但不能考;學生應該要懂得修辭,因為對於提升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是有幫助的;試想:修辭考題全部答對的學生,在閱讀或寫作的表現就會很傑出嗎? 我深信國文老師教學生修辭,是希望學生能懂得並欣賞朱自清的文或徐志摩的詩;考學生修辭,卻不能讓學生寫出像朱自清的文或徐志摩的詩。衷心期盼能跳脫「考試引導教學」的模式,讓「修辭」成為提升語文能力的好助手。 為了讓學生真正瞭解修辭在文學與生活中發揮的功能,我曾經做了一份〈文學與廣告相遇在修辭〉的教學簡報,並獲得了〈台北市第六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教材教具實物展出類高中組特優〉,簡報主要的內容,正是在說明並舉例修辭在古典文學與現代廣告中運用成功的例子。 〈文學與廣告相遇在修辭〉教學簡報簡介如下: 生活在廣告世界裡,廣告隨處可見,時時入耳,充斥在你我的身邊。在不知不覺中,廣告侵襲了每個人的腦神經,甚至影響著每個人的視、聽、言、動,似乎在廣告中出現的品牌就是品質的保證。 廣告是精簡的語言,必須在十餘秒內以一、兩句話,引人注意,這樣有吸引力的語言背後的創意與修辭,是值得學習的。如果說世界上最偉大、最神奇、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恐怕是非廣告莫屬了。廣告的魔力的確神奇,其中最受廣告影響的人,又莫過於青少年學生。 〈文學與廣告相遇在修辭〉,就是以常見的廣告詞配合文學作品,加以分析、說明,希望學生不只是了解文學中的修辭,更能從廣告中認識修辭,學習修辭,進而能運用修辭,寫出創意的文句。 修辭的方式可分為:表意方法的調整與優美形式的設計,在表意方法的調整方面,介紹了誇飾、譬喻、轉化、映襯、雙關、轉品等修辭;在優美形式的設計方面,介紹了類疊、對偶、排比、層遞、頂針、回文等修辭。 每類修辭說明、舉例的流程如下: 一、修辭的定義 二、修辭的分類 三、修辭的原則 四、文學中的修辭 五、廣告中的修辭 六「文學修辭出迷宮」、「廣告修辭出迷宮」-作為延伸學習與討論 修辭,就是要把所要說的話,不但說得出,還要說得好;把所要寫的文章,不但寫得出,更要寫得好。除了要引起別人的共鳴,更要感動別人。透過修辭,傳達情意,使文章寫得優美,使話說得漂亮。 期望學生能從文學與廣告學習修辭,掌握修辭的精髓與要領。 . .
.
【後記】 徐志摩的詩〈再別康橋〉: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譬喻)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輭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擬人轉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擬人轉化) 綠柳,在夕陽映照下成了金柳,那美彷彿是美麗的新娘,而倒映的柳影也成了豔麗的身影,浮現在詩人的心頭。隨著流水搖擺的青荇,詩人也希望能像「青荇招搖」,享受被康河擁抱的喜悅與滿足。 這兩節的譬喻與轉化修辭,極為巧妙。 朱自清的文〈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排比)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排比、譬喻)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整齊的排比,以大自然的變化勾畫化出時間流逝的痕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生動的譬喻,以無聲無影不著痕跡的消失形容日子的逝去。這兩段文字的排比與譬喻修辭,具體而貼近事實。 . . . 音樂純為配合圖文欣賞,若有侵權,請即告知,隨即卸下。 .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