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21 00:07:09瀏覽8581|回應20|推薦23 | |
去年吵18分也能上大學,今年吵零分也能上大學。大學校系太多,供過於求,是事實。部分高中學生程度很低,也是事實。 但是高中生在高中畢業之後想唸大學不只是希望、是事實,更是必然。 這個必然的背後不是「文憑主義」,是社會現實。 造成這個社會現實的不光是因為政府之前鼓勵廣設大學,胡亂准許了一堆大學的設立和專科與技術學院的升格,而是更遠在這之前的時代,政府也根本沒想過高中生畢業之後,到底能幹什麼?能靠什麼為生?簡單講,普通高中的學生在高中三年,除了為考大學做準備和延續國民教育的基本全人教育之外,高中三年讀下來學生有什麼「謀生的基本技能」或「入社會的準備」? 就算不是一個指考考零分的高中畢業生,而是一個建中、北一女、中一中、南一中的資優生,假如他不唸大學(包括科技大學在內),他有沒有辦法直接投入職場就業?他有沒有辦法在台灣找到比較好的繼續進修的管道? 看看在廣設高中大學之前的年代,沒考上大學的普通高中畢業生,第一個去處就是進補習班重考,有的重考一年,有的重考兩年、三年。對於沒有耐心和經濟支援一再重考的學生,也許就去讀了二專。但其實也有很多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生,他們究竟出路為何呢?我們的教育部和現在抱怨、感嘆指考零分也能上大學的大學教授和學者專家們當時在哪裡?他們當時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當時曾經擔心過這些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的出路嗎?這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高中畢業生,該怎麼繼續他們的人生?他們憑什麼技能投入職場呢?當時或許還勉強可以找到一些低階的文書和行政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在今日可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嗎? 然而,當我們看看現在這麼多的大學,即使這些大學再爛,但多多少少也讓學生學到一點點額外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多多少少讓他們取得了一些職場上能用的工具。即使是指考考零分的學生,難道他們就不值得這個社會給他們機會學習和做好投入職場的準備嗎?換言之,假如我們認為大學過剩,又要搞什麼退場機制關掉一些爛大學,那是否政府和這些學者專家們也該想想,這些高中成績不好、被認為沒有資格讀大學的孩子,他們高中畢業後該去哪裡進修呢?該去哪裡就業呢? 如果教育部和學者專家們認為,孩子們應該在國中畢業時就篩選一次,成績不好的都不准就讀普通高中,都去念技職體系的高中職和五專?但是否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些年來高工職和五專的數量減少了多少?台灣經歷過產業結構的改變,適合各層級的技職體系學生的就業機會又有多少? 反過頭來,看看技職體系,雖然也在過去這幾年之間高工、專科紛紛升格改制,成立了許多科技大學,但是現在的高工職學生與過去相較,學習到的技能少了,雖然不少人擁有了更多的證照,但是那指代表了簡單技能的檢驗,而非較複雜技能的訓練與認可。這樣的高工職學生在習藝不精的狀況下,又進入了科技大學,偏偏現在的科技大學教師們又都跟一般大學來源一樣、專長一樣,連課程都幾乎一樣,結果這些學生因為「高中」基礎訓練差,所以大學課程讀不好,但原本擁有的技術卻又在大學無法銜接和精進。弄得他們不上不下,文不文、武不武,既當不成管理幹部,也當幹不了黑手。 看看我們的教育部怎麼樣和產業有所互動的?以農業為例,當大家都說農業要升級,台灣的農工、農專都怎麼了?把農工、農專都改制的結果,是讓農家的孩子們或對農業有興趣的孩子們與他們的家庭更苦!連務農都得要讀到大學才可以嗎?甚至於過去應該在農工和農專學到的知識,都得延後到大學才能學,還不一定學得到、學得好!只因為大學老師們都是學院派,根本也沒有務農或者是真正進行農業研究的經驗!而在其他產業不也一樣?養殖業?汽車修理、機械加工、製圖、水電工程、金工、木工等等哪一個專業不都面臨一樣的問題? 真的不是只有「服務業」或者是「科技業」需要人才訓練,他們的人才訓練才值得重視,而是所有的產業都是一樣的。但是教育部的大官們,大學裡面的教授們、學者專家們,可能認真思考這些在英數理化表現不夠好的孩子們,他們的未來、他們的希望、他們的權利以及他們的父母的希望、他們的父母的負擔?還有台灣的產業的發展呢? 這個社會在過去看不起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沒想到時至今日還是看不起考試成績不好的孩子! 這些教育界的大人們、大學校長、教授們,腦袋從來沒變過,還是菁英主義,還是滿腦子糨糊! 假如你們認為考零分的高中畢業生不該上大學,也請你們告訴大家,他們該去哪裡? 所以,不要高高在上、滿臉不屑地擔心「零分」也能上大學的問題,而該慚愧你們怎麼會把台灣的教育搞成這麼爛!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