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8 00:44:58瀏覽718|回應4|推薦35 | |
信念是一種電磁性,它們會吸引來相同性質的電子聚集一起。信念引發情緒,情緒造成行為。而我們再選擇性地從中挑出與我們的信念相契合的部分來接納,非常精確地將意識導向跟自己的信念契合、所要注意的地方而忽略了其他可能也是有效的部分。 例如: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在逛街,每當孩子一靠近架子上的商品她就大聲喊:「不要摸它!」在一旁的路人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個很緊張的母親。其實,我們也許並不知道,在以前可能真的發生許多次這個孩子喜歡到處觸摸架子上的商品而不小心破壞甚至被要求賠錢的經驗,所以,在媽媽的信念裡深信它一定會再發生,以致於只要看到孩子靠近商品就會很緊張,她的焦點就停留在「孩子都很容易打破東西」這個實相,往往在她的周遭也很容易被她發現跟她的信念一致的現象。 又例如:有人相信這個社會是無情的,婚姻是不可信的。於是,他一定也會處處遭遇跟他的信念契合的事件,無論他結婚幾次都會遇到一樣的關係。他也可以很容易指出身邊的親人、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甚至是報紙上的新聞處處充滿證據。因為,他的意識焦點就在這裡。 或者說潛意識或者佛教說第八識的阿來耶識裡面存藏著累世累生的種子,這些都是我們經驗過、聽到過、看到過、想過讀過感知過的事件所形成,它因此也形成我們對於我們眼前發生的事件和人物產生特定感覺的材料或者資訊,以這個感覺為基礎再投射出特定的反應行為,這些外在的行為於是造成眼前實相的結果。然而,大多數人都容易只感知到那個結果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感知和發生。 有個故事:可莉絲跟她的先生幾乎鬧的要離婚,原因是最近她開始發現,他的手機經常會有些不明的電話,而他總是喜歡跑到一旁去講電話,她問他怎麼一回事,他總是說:「沒事,是同事問他關於公司的事。」可莉絲告訴我,她的精神快要崩潰了,如果這是第二次的話。第二次? 在催眠裡頭當我引導她到一個她非常開心的記憶時,她來到生孩子的那一天,一切如實地在腦海裡重現,甚至她說:「我感覺他(可莉絲的先生)非常喜歡這個女孩子,他好像在哭。我從沒見過他哭。」可莉絲喃喃自語說,「我以前怎麼沒注意到這件事?我一直以為他不喜歡女兒,他希望是個男孩,所以跟我女兒一直相處不好。」 我指示她繼續觀察當天發生的事,有沒有什麼其他特別需要知道的。停了一會兒,接下來她開口說:「我真的很愛他(可莉絲的先生),他怎麼可以這樣?」我見她流下眼淚。 我問:「上一次是什麼事令你這麼傷心過?」 可莉絲立刻到了多年前的一個秋天,她發現先生跟自己的妹妹在她剛生完第二個孩子時偷偷地交往,而且對方還因此懷孕。可莉絲此時淚流不止。處理完這一段之後我再度指示她,到更早以前的記憶庫去搜尋有沒有什麼事件跟這個是一樣的感覺? 可莉絲到了童年約五歲的時候,她記得父親很少在家,通常離家在外掙錢。我問她:「什麼事令你傷心呢?」 可莉絲說,她的父親並不關心自己的母親,只管自己過的好不好,因為母親生了五個女兒所以他就借口有很多外遇,外頭又跟幾個女人生了很多孩子,希望能夠有個傳宗接代的兒子,因此母親一直很不快樂,但是基於照顧家裡幼兒所以只能忍耐。 透過一連串的感覺我們繼續往前檢查,在她的潛意識裡還有什麼更深沈的記憶藏在那裡? 這次可莉絲來到一個相關的前世,她哭得非常非常傷心,因為這一世的她必須經歷一個慘絕人寰的事件。她以為在那一世的父親並不喜歡她,只因為她不是男孩,所以母親常要遭到鄰人的閒言閒語。後來因為父親愛上母親的妹妹所以害得母親上吊自殺,隨後父親也因為受不了打擊而跟著自殺了。這一切全部發生在可莉絲的眼前,那時候她才十幾歲。可莉絲一直說:「為什麼我不是男孩?為什麼我不是男孩?為什麼我不是男孩?」 我問可莉絲:「這裡有什麼阻止在你和愛之間?」 她:「信任。」 我:「信任什麼?」 她:「信任所有的安排。」 我:「什麼安排?」 她:「更高的安排。」 這時可莉絲又來到另一個場景,原來是另一個前世的記憶。她告訴我,她是一個日本將軍,雖然那個民族也很重視傳宗接代,但是他卻非常疼愛他唯一的的女兒,跟妻子也十分相愛。那一世他是一個很愛國的人,最後是為國家犧牲在戰場。 我問:「這一世你學會什麼?」 她說:「愛每一個家人、愛國、愛我的民族。」 我問:「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家人和職業?」 她說:「為了要學會如何與家人的相處….我很幸福...我沒有對不起我的妻子...女兒很愛我...還有國家、民族...都是...更高的愛...原來這麼多。」 我問:「這些跟你此生面臨的挑戰有什麼關係嗎?」 她說:「我已經具備足夠的能力,我可以克服此生的課題。」 我:「什麼課題?」 她:「學會信任和更高的安排。」 這是可莉絲第二次提出來「更高的安排」所以我請她解釋一下。 她說,我已經準備了足夠的能力來面對我以前沒有做好的功課。 我問:「你是說,你確定你有足夠的能力來接受現在面臨的挑戰?」 她:「是的,只要我願意。」可莉絲深深吐了一口氣,跟第一次我們見面的情形比較起來整個人放鬆許多。我知道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已經完成了。 可莉絲自己說:「我一直以為我的先生不喜歡女兒,原來他是這麼地愛她--以他的方式,剛才我也可以感受到我父親對我的愛,雖然他不常跟我在一起。我還記得他送我的一個球。原來我錯了。」 在意識高度集中的催眠裡,被催眠者往往能夠以更開放的態度和更高的角度來審視事件本身,所以往往也可以把焦點移動到以前被忽略的部分, 以往的執著才有被放下的可能, 而改變就會自然發生。 佛教說:放下吧! 放下什麼?前一段婚姻?傷害你的人?騙你的人? 「我是放下了,不去計較了,然而,還是痛苦,下一段婚姻還是遇到一樣的關係。為什麼?」我的個案來到面前問。 其實,要放下的是那個深藏在你潛意識的那個信念。有人說,那是累世累生的習性。 「在那裡?」你問。 於是,對自己人生有覺察的人開始尋找答案,他們下決心開始檢查自己意識的內容,有什麼寶藏被忽略了。 催眠則是透過一連串意識的高度集中,由催眠師誘導被催眠者透過檢查過往的經驗,去深刻地認識自己是如何聚焦在特定方向,因此吸引來眼前的事件,往往能夠忽略其他的、可能有效的、不同的版本,在催眠裡那些似乎看不見的、引起困難的概念很容易在此對你指出問題的起源在何處。 找到信念的根源以及因著這個信念衍生而來的情緒,才能真正讓一個人知道當下要改變的是什麼,未來有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同時存在著。然而,當下一個決定即可改變其結果。覺察,是關鍵。 我們不斷地閱讀各式各樣的身心靈書籍、參加一個又一個的成長課程、練習各種希望使自己能夠安靜的方法--瑜伽、打坐、冥想、祈禱,希冀有朝一日自己能夠覺醒過來。能夠覺察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知道自己如何創造眼前的實相,這些挑戰到底要把自己帶到那裡,所以有機會讓生命活的更豐富。 這就是生命的目的,過程就是目的。我們在過程裡成熟。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