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轉人生的24堂課
2021/01/17 01:49:38瀏覽1381|回應0|推薦20

2021年度線上課程台灣時間一月二十三日開始


我在前一個post提到,我來加拿大的發展完全是意想不到的。但是,在我人生第一個低潮期,我第一次走進一個命相館,在舊的台北火車站旁的天成大飯店樓上,我記得那位師父的聲音跟當時名人趙少康先生一模一樣,他給我的建議我一點兒都不認同,尤其是他說我的幸運地應該在北方,如果指的是美洲的話,那就是加拿大。

結果,我去美國讀研究所後回去台灣,在大學教書,之後結婚才依親來到加拿大。更在孩子長大之後成為全職的催眠師,那是我這輩子都沒想到過的,更別說是計畫。



我最近開始的一個《翻轉人生24堂課》能幫助你:

1.理解你如何自我催眠變成你現在的樣子和你的環境

2.你如何被外境催眠

3.你正在如何催眠你的孩子和周圍的人

4.你可以增進你的正向吸引力

5.你可以改寫生命藍圖和吸引正向的改變

6.你可以成為別人的療癒者

7.你可以進入潛意識理解你的人生

8.你可以重新選擇你要的未來

9.你可以回到健康的身心靈

10.你可以選擇喜悅的人生



這個翻轉人生的二十四堂課是我在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之後為我的個案和學生設計出來的。因為,外界永遠沒有任何一套書、療癒法、宗教、理論、或者一位大師能有關於你的生命課題的所有答案,唯一能夠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說,這個物質世界是一個人根據他的意識催眠自己所形成在三度空間的實相,而且,我們幾乎無時無刻在催眠自己、也在被人催眠或者催眠別人。



如果,你也能了解為什麼現在的你,是你自己催眠自己後的產物,你就會明白這麼多年來不管你讀了幾百本關於正向思考的書、秘密的什麼鑰匙、吸引力法則、奇蹟課程或者參加賽斯書讀書會、念佛經、讀過奧修、歐靈的眾多著作,也去參加過多少家族排列、薩滿祭典,算過多少紫微斗數、塔羅牌、人類圖、咖啡占卜、卜卦或者什麼有名的療癒課程,卻還深陷在迷失的路上。



如果,你學會如何反催眠自己,在自己的生命課題之前,你可以掌握主導權,是的,你就不會只是挨打的份、被所謂的業障、因果、或罪給壓得死死的。你可以有選擇。



如果要我為療癒下一個定義,那就是,真正的療癒並非回到事件尚未發生前原來的樣子,例如把已經斷過的腳或受傷的心靈恢復到原來沒有傷痕或者沒有傷心的樣子,而是在心靈層面理解為何需要遭遇這個事件?要經由這個事件學習什麼?



療癒應該是對事件的全然接受,並且從中找到一個比較有智慧、比較圓滿的選擇來改變自己。療癒是使得傷口的痛變得能夠接受或忍受,所以人生不會因這個挑戰而停滯不前,並且把看似負面的打擊變為正向的激勵,讓自己轉彎、變得更堅強或者更了解、也能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



這就是療癒的真義。療癒並非把傷口磨平或把你變回原來的你,卻徒留給你質疑、悔恨或抱怨。



外界協助的主要是要啟動自我內在的療癒力量,它不可能將既成的傷害變不見,而是把它轉化成生命往前進、而且是更成熟的力量。

記得有一年我帶孩子去參加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建築系的招生會,在黑板上看見這麼一句話:”We will help you to find the answers when you are student here. If you are the kind of person who waiting for answer but search yourself, please dont apply."~We were at University of Waterloo open house.

「你在這裡的時候我們會教你如何找答案而非直接給你答案,如果你是那種等別人給答案的孩子,請不要來申請。」



在挑戰的面前,我要你先問自己一句話:「現在,我希望把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



然後再決定接下來的每一個行動,這樣,你是不是覺得比較有力量?



西方人有一句話:「答案就在問題的種子裡。」



很多人都知道吸引力法則,然而,在吸引一個事件之前,所有的事物都是震動的原子和分子,是中性的沒有好的分子或壞的,對的或錯的分子,只有比較而來的好和壞、美麗和不美麗,這就是震動法則。其實是震動首先創造你的環境,而在那之間,也許只有幾萬分之一秒,你都能夠有機會去決定,你要如何對眼前的事件起反應。

自從2008年我正式踏入「職業催眠師」這個領域,陪伴過上千名個案透過催眠諮商,在他們面對比較挑戰的人生課題前,有被宣告以癌症的人。



他們都會問:「為什麼是我?」

我這麼回答:「為什麼不是你?」

曉慧得知是乳癌後給我電話,我問她:「什麼時候的事?」

曉慧:「我知道先生有外遇後。」



我陪他們從被宣告癌症開始,一步步往前走,像撥洋蔥那樣一層層把他們多年來壓抑下去的情緒打開來曬曬太陽。有些人在進入開刀房時才發現癌症在催眠後幾週內變小了、有人的癌細胞甚至不見了,也有的人在幾年後因為第二種甚至第三種癌症復發而終於離世。



就像中醫說的實症和虛症,癌細胞本來是你不需要的細胞,你把它變出來以後能不能也把它變不見?



我陪過很多很多不快樂的人,他們不知道在哪兒遺失了屬於自己的那一把快樂的鑰匙。



我問貝貝:「三歲的你快樂嗎?五歲呢?十八歲?你到底什麼時候把快樂的鑰匙弄丟了?在那裏弄丟的,記得嗎?」

她:「自從五歲時我母親死掉之後,我被留在南部外婆家,爸爸北上工作之後我就不開始不快樂了。」這是貝貝的故事,她來看我的時候才二十六歲。

「十六歲,醫生就開憂鬱症的藥給我吃。」現在是三十多歲,她變了,不再老是尋死。



我問李歐:「你記得自己大約何時開始天天喝這麼多酒?」

李歐:「我離婚那一年。」

阿諾則說:「每天晚上下班後我都把自己泡在城裡的酒吧,在開車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我都想去撞車,每天都想。」阿諾,32歲,業務,他說他不知道為什麼活著?他的家人並不知道事情這麼嚴重。所以,現在當我每次遇見他的家人,我都會問,阿諾好嗎?只要知道他們都變了,我就知道我又完成一項任務。



我見過一些人,他們因為親愛的人離世而一直不快樂。在那人轉身一鞠躬下了人生舞台後,活著的這個人多年來卻都還遲遲不肯放手,活著的他忘了別人在「自己」的這齣戲裡其實都只是扮演配角而已,配角演完他們的戲本當然要下台,主角的你卻在台上大聲疾呼:「你們為什麼離開?回來啊。」配角領了屬於配角的劇本、演出了他們的戲份,領了他們的酬勞後為什麼不讓他們下台呢?

活著的人以各種模式在台上說:

「為什麼是現在?」、

「我恨你,我還沒說完,你給我回來。」、

「你不可以走,你太年輕了。」、

「不公平。」

「為什麼不我機會?」、



「如果,那一年我沒帶著兒子移民來加拿大的話,他就不會死在這裡。」劉阿姨說的,她,七十八歲。還在懊惱她唯一的那個三十歲兒子的死,她問我,能不能帶她去找他?



我問劉阿姨:「你是個醫生,你為什麼會相信這些?」

劉阿姨說:「我職業的地方是個印地安保護區,他們全都相信死後的世界,我知道你能夠幫我。」

我帶著她找到答案。



琳達帶著手腕剛剛試圖自殺的痕跡,由公公陪著來到我辦公室。

琳達的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那個早上,先生站在門口車道上,眼巴巴地望著車子裡駕駛座上的我,前一晚我們吵架,我很生氣就不跟他Kiss & Good by.(親吻和道別)就把車子開走。」

也就是同一天,他站在路邊斑馬線等著過馬路,卻被一輛車不小心勾到衣服並將他拖行近一百公尺。他的外表看不出有太大外傷,最後在救護車來以前握著他的手安撫他的人是個路人女士。他在送到醫院之前就斷氣。



琳達:「我去找那位女士,我緊緊地握著那雙我先生最後握過的手。」

無時無刻,只要琳達閉上眼睛就會看到那一對眼巴巴地望著她將車子開走的眼睛。

我沒有答案,但是我陪他們一起找答案。



我不僅僅只有在催眠室裡催眠他們,更多時候我多年都陪著他們走過,無論是在社交媒體的Facebook(臉書)、在電話中、在深夜的門口階梯上、在讀書會。我看見一個個生命在流轉、變化、經驗、學習、在回到健康、重新把使自己快樂的鑰匙拿回來。

我並非試圖將他們的人生由黑色改變為白色,而是陪同他們為人生不同的挑戰找到一個比較勇敢、有耐心、有智慧的方式來面對,他們的生命因此會變得比較輕鬆自在、比較有活力、有力量、所以能為此生選擇喜悅、和圓滿。



在這個過程裡,其實,我自己的生命也被他們改寫了。

一如我在上一本著作「喜悅,是一種選擇」寫到過的,關於打從八歲開始便跟著一位具有「靈視」能力的印地安傳奇祖父潛近狼(Stalking Wolf)學習動物追蹤術的湯姆(Tom Brown)在他所著的《追蹤師:足跡》書中裡開頭第一章「終極行跡」他這麼說:



「第一個形跡是線的末端。線的另一端,有個生命在移動;那是一個謎,每隔幾尺就留下一些線索,一點一滴地訴說著軌跡,直到你幾乎能在腦海中看見它的形影,並真正找到它。那謎題緩緩地揭露自己,一步接著一步,很快地它就透露出自己所有的面貌,藉此誘拐你一探究竟。當你跟進之後,它將會告訴你關於它的生活與所作所為的私密細節,直到你對這形跡的製造者,宛如一輩子的老友般熟悉。



形跡就像是一片片麵包包屑形成的謎題,當你一路撿拾麵包屑,直到遇到足跡的製造者時,那謎題早已進入你的腦子裡,成為你永恆的一部份。為了追蹤每一道你曾經吞食的形跡謎題,自己的形跡也隨之起舞移動、偏移方向,而發現這形跡中的微妙差異,將讓人明白你已經超越了自己。」



在經近二十年多年的專職催眠工作和訓練學生旅程之後,我終於能夠有機會停下來把我的紀錄跟各位分享,我可以這麼為自己寫下心得就是:



每當一名個案來到我的催眠諮商室,眼前這個人是線的末端。線的另一端,有個靈魂在移動;那是一個謎,每隔幾年、幾世就留下一些線索,一點一滴地訴說著軌跡,直到幾乎能在心眼中看見他的靈魂藍圖,並真正找到他。那謎題緩緩地解露他自己,一塊接著一塊,很快地它就透露出自己所有的面貌,藉此誘拐我一探究竟。



當我跟進之後,它將會告訴我關於這靈魂的藍圖與所有重要的私密細節,直到我對這形跡的製造者,宛如一輩子的老友般熟悉。形跡就像是一塊塊拼圖,當我一點一滴地拼湊這些圖形,直到遇到這拼圖的靈魂時,那謎題早已進入我的腦子裡,成為永恆的一部份。為了拼湊每一塊來到我面前的圖畫謎題,我的人生圖畫也隨之起舞移動、轉移方向,而發現這箇中的微妙差異,將讓人明白,原來我這個旁觀者也早已經超越了自己。



再次,我還是感謝每個朋友對我的信任,願意打開心門讓我得以進入他們的心靈,陪伴他們走一程。當他們的生命轉彎的時候,我的世界也已經被他們改變了。是的,這就是一個共業,一個合作的關係,我們在陪伴中彼此改變、彼此圓滿、經驗、創造各自的人生路。

2021年課程時間:台灣時間一月二十三日9am-1pm開始,名額僅剩不多,歡迎查詢

2022年課程時間:台灣時間二月十二日星期六9am-1pm開始,已接受報名。名額限定。

詳細內容請參考:www.sagehypno.com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nypai&aid=15543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