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火下當音樂響起!《近距交戰》
2007/03/30 02:28:41瀏覽5519|回應0|推薦7

像這樣一個故事,看過,一輩子不會遺忘!

近年來看戰爭片,印象深刻的,一部是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克Danis Tanovic),另一就是捷克名導揚霍布雷克(Jan Hrebejk)的作品《分道不揚鑣》(英文片名:Divided We Fall/原文片名:Musime si pomahat),多年後,終於有一部感人至深的火線下的人性故事──《近距交戰》(Joyeux Noel /英文片名Merry Christmas)!

這是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某種程度上跟《三不管地帶》有點類似,故事發生的地點在於兩軍交戰的戰火線上。這個故事是法國法國導演克里斯瓊卡希雍(Christian Carion)偶然間讀到了《法蘭德斯和阿托斯之役》(Battles of Flanders and Artois)這本書,其中一個章節「不可思議的1914冬天」,竟然提到了距今93年前平安夜裡所發生的一件事,正是歷史上著名的「聖誕休戰日」(Christmas Truce),這事件讓他十分驚奇,決定把它改拍成電影。

片子一開始是濃濃的民族主義,在那個年代,人們用民族主義教育下一代,告訴他們哪些是他們國家的敵人,他們愛如何英勇愛國。同樣的教室,學生出來講得慷慨激昂,換了一種語言,換了不同的名詞與受詞,但,如果你不讀字幕,不懂得法英德語,你還以為他們說的都是同一種語言,孩子們的神情是如此的相似!瞧!學校把我們教育成一個樣子!但出了社會呢?(歐洲電影的好處是──原音呈現,也就是說,法國人說法文,英國人說英語,德國人說德語。)

英法聯合對德國宣戰了,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心情,英國年輕人一派激昂,但他們的好友神父(蓋瑞路易絲 Gary Lewis飾)則憂心忡忡,最不想發生的情況發生了……;德國聲樂家在歌劇表演時被打斷了,聖母頌〈Ave Mari〉換上了國歌,一場好好的表演就此中斷,聲樂家Nikolaus Sprink(班諾福曼Benno Furmann飾)徵召入軍,他一點也不高興,他只想待在妻子身邊,唱著他們喜歡的歌曲……;軍人世家的法國中尉Audebert(吉翁卡列Guillaume Canet飾)收到徵召令,他不若將軍父親的欣喜,板著臉聽著父親說這是多麼好的升官機會……他其實一點也不想作軍人,更遑論打仗這麼殘酷的事了……

宣戰者與參戰者心情是不一樣的,其實近幾年好多部戰爭片都表現了這樣的主題,其中又以《紅色警戒》(Thin Red Line)把軍方高層參戰的政治野心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為了勝戰不惜犧牲士卒性命,只為他個人政治生涯考量,放在本片裡以父子關係表現,點得更為清晰,且同時又加進了父對子的期待與呵護,子想順著父意走,心又告訴自己他並不真的想這麼做,兩相對比與掙扎,讓人感受到作軍人兒子的難處,他唯一的寄託是美麗的妻與即將出世的孩子。

即使在民族主義教育下長大,入社會後不同的成長背景讓人們對於戰爭有了不同的感受。當電影癡看到德國中尉(丹尼爾布爾Daniel Bruhl飾)畫著蟲子的當兒,就想到《西線無戰士》(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男主角保羅學生時代坐在窗邊畫著窗外的鳥兒,當他在戰場上從菜鳥變成老練的老鳥,但就在戰火下,他突然從煙硝中看到鳥兒,不由想起戰前的無憂日子,一時恍然,中槍而亡……

兩部電影在腦海中交錯下,似乎,藝術,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氣息,昇華了人性,在戰火線下,更加凸顯戰火的殘酷。可以想見,為何當德國中尉拾到法軍手札,他並不認為這會是什麼重要軍事情報,反而覺得不過是個私人用品,沒有原由的就把它收了起來,只是他怎麼也沒料到,他們會停火!

三軍交戰,勢均力敵,打了這麼久,愈打愈累愈想家,而且眼看著耶誕節就要到了,應了中國人常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打著打著,其實久未閤眼好好睡上一覺,當有人不識相的打一發子彈過來,心中不滿的怒火更甚,回打的槍火可是一點也不留情,口中怨氣不斷,唸著唸著也唸出對家鄉、對家人的思念……

好比交戰的軍人,不論哪一方,都知道每天到了固定的時間鬧鐘響起,後來他們才曉得,哦!原來有人每天這個時候得起床幫媽媽煮杯香濃的咖啡,他怕自己打仗打到忘了這個習慣,所以隨身掛個鬧鐘,每天時間一到就會響,而且這個鬧鐘還在關鍵時刻擋了一顆子彈救了他一命,然而中國人俗話說的「大禍不死必有後福」卻不適用在他身上,他還是死在戰場上,可悲的是,他並不是英勇的犧牲於戰火,而是該死的誤會,更加令人唏噓。

停火的關鍵,緣於愛情,緣於對家人的思念,也緣於藝術家才有的執著。德國聲樂家眷屬安娜Anna Sorensen(黛安克魯格 Diane Kruger飾)太過思念她老公的安危,不惜動用她名聲的影響力,拿到通行證,在耶誕夜深入前線勞軍,為的是見老公Nikolaus Sprink一面,與他合唱一曲。

Nikolaus Sprink在前線待太久了,雖然他不忍開槍打任何一個人,但戰火依舊改變了他,他沒把握他能否唱得跟以前一樣,而這場在前線舉辦的音樂會,只饗宴了那些所謂「宣戰」的高層,當他看到音樂撫慰人心的力量,與美麗的妻子溫存之餘,他更希望能把這樣的感覺帶給那些與他共患難的前線同袍。

溫柔美麗的妻子,彷彿瑪麗亞的化身,帶著通行證,與夫同行,深入前線,美麗的身影瞬間收服前線軍人的心,他們在她身上看到了美麗,看到了他們遺忘了美夢,看到他們家鄉的女友、妻子……,Nikolaus Sprink在德軍戰壕中高歌〈平安夜〉,美妙的歌聲傳遞出去,蹲在法國、蘇格蘭戰壕裡的軍人都聽見了,神父拿起風笛合著音,這時音樂無國界、跨國界,Nikolaus Sprink愈唱愈興奮,走出了戰壕,揭開平安夜停火的序曲。

平安夜,一個原本是宗教的節日,這時候顯得格外神聖,似乎跨越了宗教,這時大家只想安安平平的度過一個晚上。德軍主帥看到大家的心聲,主動走出去協調,三軍主帥共通的語言,竟是英語,大家同意停火。

這時從德軍後方歷經千辛萬苦載送過來的耶誕樹,顯得格外有意義,雖然之前上層下令要運輸兵執行這項任務時,運輸兵碎碎唸說運這些樹到前線,還不如送槍彈來得實在,而且這比運送槍彈還要麻煩和困難;當時看來多麼可笑的「溫情」主義,這會兒可不同了,那樹上的燭火,在此刻,格外耀眼!

回營後,戰壕裡士兵終於可以放下槍,帶著他們好酒、好肉,紛紛走出那個壕,大夥終於可以閒話家常,雖然曾是敵人、雖然常常是雞同鴨講的不知彼此說些什麼(啊!這時電影癡想到這正好和《火線交錯》(Babel)成對比,《火線交錯》是即使說著同一種語言,依然是雞同鴨講,簡簡單單的一件事,被人搞得愈來愈複雜。),但好像也都能溝通,大家的感情是一樣的、思念是一樣的,人的共通性跨越了戰爭的仇恨、跨越了語言的障礙!

安娜的名氣早就是跨國界的,大夥兒都想聽她的天籟之聲,而這時最適用的一首曲子是啥?不就是歌劇裡的聖母頌嗎?〈Ave Mari〉一曲撫慰在場德英法軍人的心,神父於是以拉丁文幫大家作彌撒,不論是不是基督徒,同樣沈浸在此神聖的時刻裡,平安、祥和沒有種族、宗教的區別。

平安夜的停火協議,清晨,與哥哥屍體同寢一宿的弟弟,一早起來挖墓穴,想把哥哥好好安葬,但濃霧下,敵軍不知那聲響何為,對那團黑影開了槍。迫得三軍不得不再度協議停火,各自處理戰死沙場的同袍屍體。

大夥忙著分這是你家的、那是我家的、那是他家的之餘,同理心,讓三方士兵相互協助,最忙的,莫過於神父了,不論哪裡的人,神愛世人啊!他都得去唸唸祈禱文。

忙到後來,大夥漸漸混熟了,踢著足球,交換住址,交換信件,和平似乎就到來。然而平安夜,似乎神只眷顧了這一角,遠處的戰火,提醒了他們戰事仍在進行,德軍接獲通報,中尉走了出去,來到敵陣中,情商他們移陣到他們的戰壕躲一躲,等一下會有大砲轟炸;想了想,大家移了過去;德軍的戰力和準確性,果真名不虛傳,準!德軍一陣歡呼,但歡呼聲嘠然而止,那是他們友人的戰壕啊!

轟完後,德國中尉說,沒事了,他們可以回去了。這回換蘇格蘭中尉說,法國不會輕易放過他們,很快就會還以顏色,等一下法軍一定會轟炸這裡。大家對望了一下,立即起身移動到法軍戰壕裡………

只是這段發生在1914年冬天的平安夜裡曾經被遺忘的歷史,據說法國至今仍視此事為國恥,隱諱不提。為何?

在戰時,這可是違反軍令的行動。紙終是包不住火,三軍陣營裡的土兵們忍不住將此奇特的經驗寫在家書之中,然戰時每封往來的信全是受到軍方嚴格監控,他們全部被調走,相關人士全都受到懲處,更慘的是,神父被逐出教會。當主教跑來找他時,他指控他背叛了上帝,然而神愛世人啊!他不懂他哪裡做錯了,說穿了,依舊是政治作祟,他放下了他載了近一輩子的十字架,留在軍營裡,在搖晃的十字架下,步出陰暗的營區大門,迎向陽光。

據說,這個特別神聖的平安夜故事,是經過一些傳教士的口耳相傳才逐漸為世人熟知。而相信,經歷過這個特殊夜晚的每位士兵,面對戰爭的心情,不復以往,之前不論是教會告訴他們的、學校教給他們的、軍隊裡告訴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心中都有不同的計較,人性,原來,也可以如此的無法而高貴,Merry Christmas,如果他們熬過了一次大戰的戰火,每年耶誕節,相信這句話,對他們來說,格外格外的感慨深刻而有了不凡的意義。Merry Christmas!


劇照來源/海鵬電影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85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