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賴喇嘛:大腦故事》正在進行的心靈保健運動
2021/11/08 01:41:58瀏覽6830|回應0|推薦8

電影裡開宗明義引述2018年世衛組織的統計資料:全球每十個就有一個深受精神疾病所苦,而且數目還在增加;抑鬱和焦慮,全球有六億一千五百多萬人受影響,每40秒就有一個人自殺,精神上的健康問題,直接影響我們的生理健康,心理上有問題的人,更容易罹患生理疾病,像是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甚至感染愛滋,心理的健康與否與我們如何面對和處理負面的情緒和想法、如何面對緊張危機的處境有關。

並引述心理學家坦承,現有的心理醫學領域,無法真正解決人類此類的疾病,而他在東方宗教──佛教裡,看到了希望。

其實心理健康影響身體健康,早在中醫就提到了,《黃帝內經》:「心在志為喜(情緒過激)、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悲)、腎在志為恐。」所以急性子的人容易有心血管疾病,好發脾氣的人肝火旺,多思多慮的人脾胃不好,悲傷過度的人,哭到上氣不接下氣,肺氧供應不足,免疫力下降,是以肺氣損傷而生虛損;驚嚇過度會出現尿失禁,這就是腎主恐,恐則腎氣散所顯現的生理現象。

整部電影的重點就是科學研究如何維護人類心理上的健康,而科學家透過與達賴喇嘛的合作對話,發現了佛教的修行方式確實可以讓人遠離情緒上的苦惱。

對於接受現代教育,又粗淺接觸一點中醫常識和宗教靈修的電影癡來說,《達賴喇嘛:大腦故事》(Upper Story)並沒有太多新鮮觀點,且這部電影的重心並不在於達賴喇嘛個人多麼的偉大,但我們看到他早就與科學家展開對話(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佛法科學總集》商周出版),近幾年尊者與世界各地不同單位機構的人對話,也不斷提到量子力學、心理學,以及不斷推廣心理教育應該從小開始,揚棄在資本主義架構出來的價值觀。

不過就像身邊有些朋友曾問電影癡,為什麼老外那麼接受藏傳佛教,透過這部電影,或許可以讓我們看到一些觀點;為了透過英文闡揚佛理,在傳授佛教修持上,同樣是入門理論,語法變得更淺白易懂,像是修行,英文用「practice」──練習,個人覺得「練習」這個詞更適合用來解釋修行上的日晚課:練習打坐、練習「聞思修」、練習大腦的思維邏輯習慣(轉負面情緒為平靜,甚至是正念)。

片中西方科學家說,追求快樂就像練琴、運動一樣,是一個可以透過學習、不斷練習而獲得的,如果我們知道每天運動三十分鐘,一週運動五天,就能夠維持身體健康,那麼為什麼當我們知道透過修行可以得到快樂,何不立即採取行動?

在尊者帶領之下,藏傳佛教透過西方語言、西方科學,與佛法相印證,得到更多的證據證實佛法修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甚至有科學家放下教授身分跟隨尊者學習佛法和修行。

可能想傳達的理念太多,對於喜歡追根究本的電影癡來說,沒有在片中看到具體的科學理論論述,當然電影裡提到的修行方式也是極為少,少到可以忽略,如果有興趣者,可以找尊者論述的《入菩薩行論》(《平心靜氣: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安忍品〉》、當光亮照破黑暗:達賴喇嘛講《入菩薩行論》<智慧品>》橡樹林出版)。

不過有意思的是,當心理學家跟尊者說他們研究沮喪、憂鬱等負面情緒如何影響人時,尊者反問,為什麼不研究正面情緒如何對人類產生作用?於是西方科學界轉了研究方向,這才發現正能量的作用。也印證了佛法不斷強調的發菩提心的重要性;更有意思的是,當科學家用腦波記錄「同理心」、「同情(慈悲)」,才發現,原來同理心可以讓我們感受別人的痛苦,可是卻無法消除因此而來的負面情緒,但慈悲可以,一種因同理心而付出的關懷與送出的溫暖,可以達到消除負面情緒的作用,呈現於腦波的區位和能量也不同。

於疫情期間觀賞這部電影,更讓我們體會到尊者常常掛在嘴上的「全世界是一體」,看待世事,不要把「我」放在最前面(我執),而是看成「全世界是一體」,就像Covid-19,不論它的來源為何,它就是全世界必須一起面對,不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大陸洲際的事,是全球的事,只要一個人、一個國家不好,都很可能引爆全球性的問題,且除了身體健康,更多的是心理健康上的問題,更衍生市場供應錬、經濟、能源等等的問題。

二十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二十一世紀進入網路手機年代,自媒體興起,主流媒體式微,真假資訊爆量,人們知道愈多反而愈迷惘而焦慮,Covid-19迫使世界「靜」下來,迫使我們每天要與自己對話(隔離、居家辦公),迫使我們與身體對話(疫苗副作用),從來沒哪個時代像這段日子一樣,迫使全世界的人一起採取行動,這時候就會發現宗教對於人們的影響,有修行習慣的人,在這段時間心境上比起一般人更快回到平靜的生活狀態,隔離與自己相處也只是修行的日常,足不出戶雖然有點難受,也不是無法忍受。所謂「安住於心」,也就是如此,常常練習心靈的平靜,一旦遭逢異變,也很容易用同樣的方法,找回內心的平和和理性。

尊者也常說佛法修行是實用的,是要用在生活上的。修行打坐時,我們練習關注於呼吸、專注於觀想,看似很普遍的練習對於我們卻是有很大的好處。

電影癡一位朋友曾跟隨醫護團隊到北印達蘭薩拉,傳授當地藏人一旦碰到傷痛疾病時如何急救處理,她說那課程又專業又有很多不同狀況的處理方法,同時上課的時間又密集,課程重到連她都覺得吃不消,可是在最後一天實作驗收時,居然每一位都做出正確的解答和操作,她還強調,老師出的題完全不照講課的例子,而是設計出各種可能的情況,演練一個病患身上可能同時有幾個狀況,處理了一個可能又出現第二種,可是學生個個都表現的極為傑出優秀。她本來想說應該都是派菁英過來學習吧,可是這程度之高也好得太驚人,後來她想是不是藏傳佛教的修行方式很特別。當時電影癡立刻反應:專注。

修行上專注力的練習,幫助他們得以長時間的專注學習,學習效果自是格外的好。

而練習關注呼吸,其實就是關注我們的情緒,心緒雜亂時,呼吸也會亂,數息的練習,得以讓我們的思緒慢慢靜下來,這時如果我們心裡決定不了問題,也可能很快就理出頭緒。修行打坐我們或許達不到大師們「空」的境界,但用於梳理情緒和思緒,是很有幫助的,再佐以佛法持咒修行音律的協助下,以及不同法門的打坐修行法,更快達到靜心目的。用於我們的生活日常,找回心情上的平靜,就可以解決、消除很多負面情緒帶給我們生活上、身心理的不良影響,找回心理的健康,或說,修行,正是心理健康的護理法,我們需要天天對自己的心理強化練習,保健我們的心靈。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1704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