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人拍的最佳外語片《來自硫磺島的信》
2007/02/15 16:43:18瀏覽2321|回應0|推薦5

近幾年好萊塢拍二次大戰的電影少了,戰爭片再怎麼拍也被拍爛了,然而克林伊斯威特卻連拍了兩部。到底《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s of Our Fathers)跟後來這部《來自硫磺島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有什麼不同?又看了第一部,有必要再看第二部嗎?

老實說,看了《硫磺島的英雄們》電影癡有些失望,或許是期待看到當年約翰韋恩主演的《硫磺島浴血戰》(Sands of Iwo Jima)裡最後面那場硫磺島激戰的全觀點,想來克林伊斯威特無意與這部當年唯一的史戰電影相抗衡,且他也無意歌誦戰爭,更未曾試圖以戰爭慘烈場面去激發觀眾的熱血,反而是冷調子的藉著插美國美旗這件事,嘲諷媒體、政客為了自身利益所製造出來的英雄,壓根兒是笑話一場,這段旗子英雄的故事,讓電影癡不禁回想到《阿甘正傳》裡,不會懂得拿槍桿打仗的阿甘,憑他扛著同袍逃出沙戰也拿到一枚勳章,是啊,所以《硫磺島的英雄們》想說的是,那些死在戰場上的才是真英雄。

看了第一部,電影癡其實是更期待第二部的,為何?因為不滿足,以電影癡對克林伊斯威特的了解,他對於第二部的著墨及用心,絕對會勝於第一部。為何?當他第一部拍到一半,他立刻發現缺少日本觀點,他非常好奇那些躲在戰壕裡生活的日本士兵的觀點。

他這一動念,其實就成就了《來自硫磺島的信》。看了這部電影後,電影癡的感想是,克林伊斯威特成就了一部經典,不僅是戰爭片的經典,更是電影史上的經典。

本片,是第一部以美國人的角度拍二戰時敵軍日本人的觀點;本片是第一部大量啟用日本演員,讓日本人開口說母語的「西洋片」;這點可是非常貴的,從早期的改拍賽珍珠小說的《大地》(The Good Earth),一個中國故事,演員全是白人的不倫不類,得了無數獎項、貝托魯奇拍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雖然幾個主要角色用的是中國演員,可講的也是「英文」;就連《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裡的日本人用華人演員還開口說英文啦!克林伊斯威特的作法,可說劃下了一個時代的紀錄,說明「聯合國」國際村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且,更可說是跨國籍的團隊展現,在一個不懂日語的導演領導一群優秀的日本演員(一樣美語也不大通)與製作小組共同努力完成的感人作品。

和《硫磺島的英雄們》不同,《來自硫磺島的信》克林伊斯威特的敘事手法,顯然又回到他拿手的主題──人,透過麵包師西鄉(日本偶像團體「嵐」之ㄧ的二宮和也 飾)他的善良與真誠的角度檢視這場戰役,使整部電影在日軍充斥的情形下,有了平民化觀點,與傳統日軍視死如歸的武士道精神,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價值觀的落差;而這個角色事實上與《硫磺島浴血戰》裡的彼得康威Peter Conway(John Agar飾)相呼應,出身於軍人世家的他卻一點也不想從軍,加入二戰行列不過是遂了家人的心願,在軍中結婚、生子的他,一天到晚想的也是家人、孩子,只是這樣的身分出現於美方陣營裡,沒什麼大不了,反之,出現在日軍裡,相對的稀有。

當他在挖戰壕時,不像大多數覺得這是件了不起的工作,為國家、為日皇貢獻,反而叨叨絮絮的說著,他們灰頭土臉挖的洞穴,可能就是他們日後葬身的墳墓,甚至覺得幹嘛在這個小島上做這些事,像這種鳥不生蛋雞不拉屎的鳥島,美國人要,怎不乾脆送給他們,為這個島送命真是無意義……;他如此「叛經離道」一點都不像軍人的行為,自是長官的眼中釘,就在他快送了小命之際,正好栗林忠道將軍(渡邊謙 飾)蒞臨巡視。

這位受美國教育、美式作風的戰略天才,看待這場戰爭的角度,不同於一般日本軍官,他深知一進這座島,就休想活著出去,而且他慢慢了解,日軍真的潰堤了,為了日本本島,他能在這裡多守一天算一天,能讓他旗下的年輕士兵多活一天算一天。所以他打破一貫日軍拚死精神,要他們每個人至少得殺十名美軍才能死,甚至要他們撤守,別為了失敗而殉道自決。

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在蒐集硫磺島戰役的資料時,他納悶:「究竟是怎樣的人會用如此驚人,但也非常聰明的手法去抵抗防禦?當時利用挖掘隧道,將所有的軍用品藏在地底的作戰策略是違反日本作戰守則。大部分都是運用灘頭堡據點式的防禦,以及海上的砲彈攻擊,但在這樣特殊的戰役,根本就無法適用。因為如此,當時他同袍、底下的士兵都群集反對那種畏畏縮縮,需藏身於隧道的愚蠢作戰方式。」

從這部電影裡,可以清楚的看出,在無海空支援下,栗林忠道將軍如何一改當時二次大戰慣用的戰略,改以挖掘超過5000個洞穴、搭建碉堡,並使其像是蜂巢般用每一個18英里寬的隧道連結,成功將這座小島改建為天然的軍事要塞,以進行近距射擊、誘伏等防禦戰略。使美軍陷入苦戰,這場苦戰改變了美國人原以為日本已是強弩之末的觀點,促使美國政府改弦易轍決定啟用原子彈快速終結二次大戰。

但《來自硫磺島的信》和《硫磺島的英雄們》一樣,看不到戰爭全貌,看到的是日軍籌備戰事和戰爭發生之後坑道裡的生活,好比那種連倒個糞桶都得冒生命危險的鳥差事,自然落在不得長官緣的西鄉頭上,當他拎著小小的糞桶,從洞穴裡鑽出來,海上滿滿戰艦的壯觀奇景教他忘了身處槍林彈雨的危險中,為了救回吃驚掉下的糞桶,還差點為了一桶糞丟了小命,多麼的不值啊!他怎麼也要拚著活下來,他要回家看他未來得及看的小孩。

此一遭遇改變了他的想法,特別是當他看到奧林匹克馬術冠軍得主西竹一(伊原剛志飾)捉到美軍時,他非但沒殺了他,還幫他療傷、跟他聊天,讓他們這些日本草包認識「活生生」的美國人,他才曉得美國人並不像軍方說的是茹毛飲血的野蠻人,他開始想著投降求生的可能性。始料未及的是,那名讓他「保送」出去投降的上等兵清水(加瀨亮 飾),卻死在美軍槍下。

死守硫磺島上二萬多名的日軍幾乎全部喪命,但本片安排了讓西鄉活著,在日軍餓了數天之後,栗林忠道將軍帶領著最後僅剩的士卒打算衝出去做最後的垂死掙扎前,他秉著無三不成事的公式,要西鄉留在營本部銷毀所有的文件,想著看看這樣是不是能再救他一命。也正因為是西鄉這樣一個人處理所有文件,他才會銷毀所有軍事文件,卻把所有同袍寫的、未寄出去的家書,留了下來,包好埋在地底,等待日後被人發掘。

另一名存活者則是一心遵循日軍傳統死士精神的伊藤上尉(中村獅童飾),帶著地雷衝出藏身的空壕,靜靜埋伏想與美軍同歸於盡,直到戰爭結束,他卻依然無恙的躺在原地。

求生的,亡了;求死的,活了。如此的對照,有著人文的悲愴詩意,全片在刻意低彩色調下,向硫磺島的奮戰士兵們致敬,最後在凱爾伊斯威特(克林伊斯威特的兒子)以及麥克史蒂文作的曲子下,流瀉在現在的硫磺島景色悲歌中,為此史詩悲劇靜靜的畫下句點。

劇照、資料提供/華納兄弟電影

全文轉載自電影癡寫在yahoo→http://tw.myblog.yahoo.com/filmsmania/article?mid=306#339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749930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19:39 【udn】 比價後還有更便宜!手書 卡爾 天才 威特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