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不是英雄,只是比較會躲子彈《硫磺島的英雄們》
2006/11/22 03:31:09瀏覽4947|回應0|推薦0

由於前一個月一直忙著看金馬影展,關於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執導的戰爭片《硫磺島的英雄們》(Flag of Our Fathers),電影癡問了幾位同樣電影愛好者,而他們也深知電影癡多喜歡看戰爭片,但所收到的回應不如預期,電影癡只好抽空自己進戲院印證。

不過老實說,近幾年不知是戰爭題材的電影看太多,對於這部可以想見重現二次大戰太平洋戰役的電影,克林伯伯還能說些什麼?而仔細嚼咀原文片名,想來還是戰爭英雄這回事。

所謂的戰爭英雄,電影癡以片中美國原住民伊拉海亞斯Ira Hayes(亞當畢奇Adam Beach飾演)講的話作為本片標題:「我不是英雄,只是比較會躲子彈。」

確實,在戰場上真實槍林彈雨間,能活下來的,不見得是最會打仗的,也不見得是最無懼於子彈的,而是機率小得不得了的幸運兒。看看這場戰役的數字,便可了解,活下來的人,何其幸運啊!

硫磺島戰役發生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1945年2月18日到3月22之間,美軍與日軍之間發生的激烈戰鬥,美軍共派了880艘軍艦,載了11萬名海軍,用2,400架B-29轟炸機載了27,000名空降部隊降落硫磺島。這場戰役死了6,821人,受傷約21,000人;駐守的二萬多名日軍,戰死約22,000人,被俘1,083人,根據日本官方說法,他們死守硫磺島到最後一人。

戰況之慘烈,可想而知。而為何美軍非取下這個小島不可?這個小島又為何在太平洋戰役裡占如此重要的地位?電影中來不及說清楚,電影癡找資料補充給大家知道。

二次大戰之太平洋戰役,自美軍占領塞班島之後,長程攻擊的B-29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進行對日本本島的轟炸,但是這個距離對於護衛戰鬥機來說太遠,無法全程護送,毫無保護下的轟炸機容易被升空攔截的日軍零式戰鬥機擊落,因此為了確保轟炸機的安全,達到長距離轟炸的效果,又能維持轟炸機的生存機率,硫磺島對美軍勢在必得,也是太平洋戰役能否獲勝的決定性關鍵之一,此役也是太平洋戰役中最大最慘烈的一場。共有27面榮譽勳章頒發給硫磺島戰役的軍官將士,是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頒發最多獎章的單一戰役。

美軍為此小島,從數字上看來,可想而知,有多重視,幾乎是用人海戰術,以多於日軍近五倍的人數,攻下這個從空照圖裡看不出有什麼軍堡,換而言之,整座小島就是一座軍事堡壘的硫磺島。1949年由Allan Dwan執導、約翰韋恩(John Wayne)主演的經典老片《硫磺島浴血戰》(Sands Of Iwo Jima)詮釋的就是同一場戰役。

這場戰役,可說是整部電影的主題,卻不是它的靈魂,這整部電影只集中在立旗子的那幾名軍人,他們因一幀照片,成了全美的英雄人物,然而,一如電影一開始借由約翰布萊德利醫生John "Doc" Bradley(萊恩菲利浦Ryan Phillippe飾)的兒子詹姆斯布萊德利John Bradley(George Grizzard飾)旁白,述說那場戰役拍了很多照片,但只有這一幀被媒體大量曝光、引用。

熟悉美國事物的影迷,對於這張圖想必不陌生,不僅被印成郵票、海報,它甚至被藝術家畫成油畫、塑成雕像成了維吉尼亞艾靈頓的海軍陸戰隊戰爭紀念碑,又再一次說明,具時代代表意義的新聞攝影,可以如此撼動人心,影響力之大連美國軍方不敢忽視,連連要忙著戰事的前線,拿下那面國旗作紀念,查出照片上所有名單,以茲表揚,鼓舞士氣的同時,順便籌募軍事資金。

由於《硫磺島的英雄們》乃改編自詹姆斯布萊德與隆包爾斯所著作,述說父親回憶錄的暢銷書《父親們的星條旗》(Flags of Our Fathers)。大量的時光交錯補述手法,其實,是本片最大的敗筆。

為何這樣說?老實說,電影癡一直很喜歡克林伊威特導的電影,為何?他執導的片子,都很優雅,配上他精心挑選的歌曲、他特地為片子寫下的音樂,緩緩的訴說著動人的故事。

但,時光交錯的手法,一來,他不擅長,記得《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嗎?記得女主角兒女出現回憶母親的前後那兩段嗎?簡直是跳tone,而且是離譜到,直接從記憶裡抹去,不由自主直接把劇情梅莉史翠普飾演的女主角收到律師函暈眩,從克林伊斯威特飾演的攝影師開著老爺車進入小鎮開始,然後你可能也不記得後面還出現她的兒女不怎麼幸福的吵架,望著家園憶著他們的父母這段。而且糟到,不僅只是調性不同,連演員的表現也生硬到一個不行。

克林伊斯威特對跳接時間處理的技巧不足可見一斑。偏偏本片的表現手法,著重於此,跳接不流暢、攝影手法區別不足,使得觀眾,特別是現在嬰兒潮之後出生的「新生代」,可能不如克林老伯伯一樣熟悉這段歷史,加上,故事並不特別著重於誰,「無主角」讓觀眾不知如何把感情釋放在哪個人身上。

當然,也許有人會反駁說,這種「無主角」的電影,本片也不是第一部,《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同樣是失敗的例子,但相反的羅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執的電影《銀色.性.男女》(Short Cuts)、《大家來我家》(A Prairie Home Companion)……多部電影幾乎全都是「無主角」類型,他極善於此道,每部電影都可以深獲好評,打動人心,他在影壇上的成就,終於在2005年得到平反,榮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無主角」並非是一部電影失敗的原因,而是在於如何說出片子想傳達的主題。

以本片來說,主題,算是說得夠明白了,這三位在聚光燈下的戰爭英雄,有二名並不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一位則享受於名聲帶來的便利和目光;三個人,三種反應,三種不同的下場。隨著時光、時間的追溯,看到,英雄褪下光環之後,不過是個平常人,有著平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甚至更痛苦的,他們必須伴隨著戰爭的殘酷陰影年老。

克林老伯伯擅長的是,慢慢的說故事,鏡頭的快速跳接,偶有不錯的表現;如,當他們三人回到美國本土,軍方安排他們在體育場重現插旗的過程,閃光、焰火交錯下,他們彷彿回到硫磺島,鏡頭接回戰爭前線;又如,當他們來到慶功宴,紅色莓汁淋在白色巧克力的插旗英雄雕像時,那景像教「醫生」不禁想到前線弟兄傷亡的慘狀。

就戰爭而言,本片確實教電影癡不斷想起一些二次大戰的軍事手法:先派空軍連連轟炸即將搶攻的目標,減低敵方的防禦力;大量軍艦載著大批的海軍,以兩棲運輸車可以運載海陸隊員直接登陸搶灘,再用飛機載著傘兵空降;接下來就是最堅難、也是最慘烈的攻頂過程。

很多人都會拿它跟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的《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相比,就戰爭場面來說,電影癡個人覺得,克林伊斯威特處理的方式,既考究又不過度煽情讓人看到肢體斷裂、血濺的過程,卻又讓你看到戰爭的殘忍(多半是傷者、屍體)。

至於軍人,不得不說巴瑞派伯(Barry Pepper)的表現亮眼極了,而保羅渥克(Paul Walker)出現在底片上的時間不多,也極為搶眼,他們撐起全片的英勇軍人形象。

而全片戰事並非在硫磺島拍攝,劇組只在那裡只是拍攝了硫磺島一些知名場景空鏡頭,而是「主戰場」則是在冰島,雷克珍半島──位在雷克雅維克西南邊的火山半島。「雷克珍半島是個地熱火山島,很像硫磺島,而且也常有小地震,它像硫磺島有純黑的砂,兩者也經常從地面冒出火山蒸氣;它們雖然處在不同的區域,但帶著一點冷的八月冰島,氣候就像二月硫磺島一樣。」克林伯伯說。

為了讓冰島Sandvik沙灘看起來像是硫磺島樣子,製作劇組還特地搬運了許多沙到附近,這些大量冰島沙子被運來建造抵禦入侵的長牆。

特效監督史蒂芬萊利負責協調登陸戰時的場景方位定點,以及所有必須的爆破與煙火。由於現場黑砂之便,他得以使用更多更寫實的爆炸。「克林伊斯威特導演不希望使用傳統手法,像是汽油延燒、黑煙瀰漫的地面爆炸。」史蒂芬表示:「他希望捕捉到那種火箭擊中地面然後地面爆開的那種氣勢,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測試,又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安全性,我想我們成功了。」

克林伊斯威特導演不用經常通知演員到底何時、何地會有特效小組製造的爆炸,但演員們保證非常安全,卻也保證非常震撼驚訝。

「我們經常在精神沒有防備下拍攝,」萊恩菲利浦表示:「當爆炸就在你身邊發生,你的震撼反應絕對是非常真實。」他繼續說道,「整個經驗非常獨特。我在沙灘上,向左看,可以見到五百人開火,我們的心臟激烈跳動著,我們的腎上腺素也隨之亢奮,情緒更是激動,你無法不受到整個環境的影響。」

難怪戰爭場面拍得如此逼真,比較電影劇照和歷史照片,你會驚訝於二者的相似度,就連插旗子的歷史舊相片與劇本比對也是驚人的像。「這是導演克林伊斯威特極少數決定再多重拍幾次的場景。」班哲明渥克(Benjamin Walker,飾演Harlan Block)表示:「我們一共拍了這個景四到五次,希望我們沒有出錯;而在拿到腳本前,我們六個人在前一晚還不斷慢動作排練,希望盡我們能力像照片一般。」

克林伊斯威特明年會再推出一部改編自日方版本的《從硫磺島來的信》,從不同的角度說這個故事,也許,那個版本會回到克林伊斯威特擅長的風格,看到更深度人文風格的詮釋風格;而若又只是一部重現二次大戰的歷史片,沒有新的觀點,那電影癡還真想說,哦,夠了,我們不需要一再重複二次大戰的痛苦回憶。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553371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19:39 【udn】 這裡便宜!手書 卡爾 天才 威特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