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為很音樂所以「戲」一下「阿章師の拉哩歐」與《曼哈頓戀習曲》
2015/01/11 13:18:05瀏覽914|回應0|推薦2
昨天(2015年1月10日)晚上在國家劇院外廣場聆賞「阿章師の拉哩歐」,與其說這是一齣戲,還不如說它是「概念性音樂」立體化演出。

全場用的是陳明章的音樂,他專注於音樂表演,讓他的音樂感染力十足。以「拉哩歐」(radio的日語發音)廣播節目為背景,當主持人說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隨後「播放」歌曲,就好像是「音樂故事mv」在舞台上表演,把大家帶回「往日」時光,重點是陳明章的歌音樂與歌聲。旁邊的阿嬤聽得很陶醉,另一邊的大叔不斷的與陳明章合唱,當陳明章唱起〈追追追〉、〈流浪到淡水〉、〈望春風〉台下齊聲合唱,音樂結合了台灣人的共通記憶,或許每個人心中流動過的故事都不盡相同,相同的心動頻率卻是一致的。

這讓我不禁想到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曼哈頓戀習曲》。片中穆里根(馬克魯法洛 飾)幫葛莉塔(綺拉奈特莉 飾)錄製一張專輯,在沒有經費,租不到錄音室的情況下,他突發奇想,運用現代電腦科技,其實就可以錄製不錯的音樂檔,更把紐約市作為「錄音室」,在橋下,在地鐵站,在巷子裡,在頂樓,不同的空間不定的共鳴效果,並與紐約市的城市律動相結合,把周遭的城市「心跳」各種環境聲音錄了進去,成了一張「紐約概念音樂專輯」。

雖然,我們買不到《曼哈頓戀習曲》裡的那張專輯,但在《曼哈頓戀習曲》原聲帶裡,依然可以聽到他們錄製的那幾首歌的效果,甚至是葛莉塔即興創作寫給她男朋友的那首歌,也原汁原味呈現。

記得以前電影台曾推出用戲劇詮釋音樂的作法,但一直未能受到觀眾的青睞,主要原因是,故事的本身要能感動人,不然就要發展「概念性音樂」的作法,愛爾蘭導演約翰卡尼繼《曾經。愛是唯一》與《曼哈頓戀習曲》都是極傑出的示範,而今天,咱們台灣,也以陳明章作為創作概念,用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堆積了台灣人與音樂結合的共同記憶,感動了跨世代的人們,而如果你昨天來不及去阿章師,未來阿章師の拉哩歐」也會全台巡演,屆時,別再錯過了。同時愛電影的你,不妨到戲院看看這部很音樂的《曼哈頓戀習曲》 電影裡還有很多關於音樂的感動。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2011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