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露西》盧貝松的顛峰神作
2014/08/29 01:46:56瀏覽5596|回應0|推薦10
「無知才會引起毀滅,知識不會。」──《露西》


《露西》真的太棒了!

一開始知道導演要拍這個故事,要來台灣拍,就覺得,理所當然啊!在西方人眼中,東方帶著神祕色彩,一如人腦為何一般人頂多只用了百分之十的腦力,其他百分之九十的能力是什麼?如果完全開發了會如何?這是一個很有魅力的設定,但故事要如何說得引人入勝,故事又該如何訴說?

寫過不下四十本劇本的盧貝松,對於這個新故事,可是小心翼翼的密密堆壘每條可能發展出來的線,再去蕪存菁放進劇本裡,他想像如果可以發揮大腦最深處的潛能,會有什麼結果,我們對生命的看法會有什麼改變……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存。「我們能夠進一步控制自己和別人嗎?」盧貝松想像一個「平凡的女孩」,發揮大腦潛能以後,獲得超人般的體能和智力。他說:「露西就像一般人也有煩惱,她不知道如何面對人生,卻逐漸觸及宇宙最偉大的知識。」

盧貝松相信「腦力潛能開發」的點子,就足以寫成精采的劇本,但仍想找到科學根據。拜訪一些科學家,包括世界聞名的神經學家伊沃阿吉德,他是巴黎皮提薩佩特醫院之腦脊研究所的創辦人,盧貝森也是創始會員之一。「我找一些科學家談過,我很驚訝他們對癌症、細胞的看法,例如我們有幾千億個細胞相互溝通,每個細胞每秒可以發射大約一千個訊號,電腦網路相形失色,我花了幾年時間,才為本片找到真實和虛構的平衡點。」電影中的科學理論,是架構在真實的情況下,再加上可能的演繹和想像。

電影中露西的設定是腦力發揮的N%愈高,人性中感性的成分就愈來愈低。於是為了幫助史嘉蕾喬韓森進入這個角色,導演自有辦法:「我們在史嘉蕾喬韓森的牆上貼了東西,上面寫著腦力25%、50%或70%,讓她知道我想要的反應。」

從演技上,我們看到史嘉蕾喬韓森從一個愛泡夜店的女大學生,到可以快速學習一夜之間學會中文,到她能感受到她出生以來的每一刻每一分每小秒的細微感受,打電話給母親感謝母恩,銀幕上的超大特寫,可以清楚看到她臉部每一絲皺紋和每一根肌肉的變化,那要多強大的專注力和表演功力!導演給了演員表現機會,演員也把握住機會。而且很微妙的是,所詮釋出來的露西,在不同的時候,因著腦力發揮的不同程度,她身上的氣質還有氣勢也跟著變化,這才是教人正視她演技能力的關鍵點。

本片在台灣停留拍片的時間只有短短十一天,台北101、晶華酒店、大稻埕、三軍總醫院和桃園機場等場景,在全片的占比卻很將近三分之二,而另一個重要城市在巴黎,也是汽車追逐戰的主場地,當然汽車用的,還是導演很愛、很法國的標緻汽車。

《露西》是一部愛看科幻動作片的人看科幻動作片,但喜歡探討電影的人,它帶著回溯生命起源的人生哲思。為什麼叫露西?當考古隊發掘出標本AL 288-1時,一旁婦錄音機裡反覆播送,傳來披頭四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於是她就暱稱為露西。從電影中也拍了人類始祖露西,女主角叫露西,片名也是露西,最後現代的露西腦力開發到後來可以穿越時間,回溯過去,猶如米開朗基羅經典壁畫〈創世紀〉之〈創造亞當〉,露西與露西接觸了,那一刻露西感受到什麼?不知道,她所有腦中的資訊化只一支隨身碟。

於是有人將本片與《2001太空漫遊》、《永生樹》放在一起,當你以為架構如此龐大的電影片子會很長,但盧貝松這部電影完完全全的不廢話,節奏之快,讓人目不暇給,教人看完立刻想買票進戲院再看一次,看看自己有沒有漏了什麼?

其實這部電影還滿殘暴血腥的,只是相較於那令人眼花撩亂還來不及消化就轉到下一幕的科幻設定,會教人忘了,露西,為了活下去,殺死不少黑道,某種程度也是呼應了生存的原始野蠻,但當她雙手拿刀利落刺進張先生(崔岷植 飾)掌心時,說著,這時除了痛你感受不到其他,意味著,如果可以感受到痛以外的知覺,痛也就不那麼難以承受,就像她沒有麻醉就開刀一樣。是不是很有禪味?

當最後一幕結局出現時,喜歡看奇幻武俠小說的電影癡,會心一笑,哈,成神了嘛,當警探追問露西在哪時,他的手機響了,出現一則短訊「I am everywhere.」於是友人戲稱,剛好接到《雲端情人》,剛好那個「雲端情人」正是史嘉蕾喬韓森的聲音演出。

而說起盧貝松,他應該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法國導演,但他在一般觀眾跟重度影迷心中的地位,絕對是兩回事,每個影迷心中都會有一部盧貝松,甚至很多人因為盧貝松唸電影,他的影響力之大,真的很傳奇。

不過也許你會發現,影迷心中的盧貝松電影,只限於他自編自導的作品,那些他只掛名製作的、編劇的,都不能算是原汁原味的盧貝松。

1983他以一部低成本製作的科幻電影《最後決戰》,充滿創意的實驗性,入圍多項國際影展,引起電影公司的注意,那年他只有24歲,之後拿到更多的資金,1985拍了《地下鐵》,打造巴黎的地下世界,本片就可以看出他汽車追逐戰的傑出功力,直到今日仍視為經典,當年入圍凱薩獎十三項提名。

而深愛潛水運動的他,1989拍了他的第一部英語發音的電影《碧海藍天》,半自傳性的電影,透過鏡頭,盧貝松把大家帶進藍藍海洋的廣闊世界裡,本片並找來法國人氣演員尚雷諾飾演主角,當年在法國上映時,配回法語,上映時間更長達一年,它所受到的歡迎可見一斑。而重新剪輯長達三小時的導演版,入圍凱薩獎五項提名。

1990的《霹靂煞》(Nikita),後來好來塢改拍成美國版《雙面女蠍星》(CBS和華納推出影集《霹靂煞》,拍了四季),但美國版不僅票房不理想,口碑也遠不如原版的《霹靂煞》,有人深究原因,覺得是法國版的女主角安娜芭麗瑤(Anne Parillaud)演得太好,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盧貝松鏡頭底下的演員,個個深具魅力,安娜芭麗瑤因本片而聲名大噪,也為她奪得凱撒電影獎最佳女主角及義大利國家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不僅僅是她,《終極追殺令》的娜塔莉波曼,當年的她才十三歲,這部電影是她的處女作,她詮釋的不僅是破碎家庭下的孤女,還要在殺手的保護下才能存活,更與殺手談起戀愛,為了自保,還必須學會持槍殺人,超齡的演出,為她贏得掌聲,並打進銀色生涯;《第五元素》的蜜拉喬娃維琪,在此之前是名模,偶爾在銀幕上露臉的漂亮寶貝,一部《第五元素》和《盧貝松之聖女貞德》把她的演員生涯推進高峰。

媒體問導演他如何選擇演員,他說他只選有演戲天賦的演員。而正因為跟他合作的演員都會受到大眾青睞、贏得更好的演出,當法國演員阿瑪威克的經紀人告訴他說盧貝松想要見他一面,希望他接演新片的一個角色(《露西》裡的國際刑警),他受寵若驚:「盧貝松要找我?我才要找他吧。說真的,光是聽到盧貝松自編自導,我就想答應他了。」 這就是盧貝松的魅力和影響力。

2000年他創立EuropaCorp影業,專攻商業電影的製作,也培植新進導演,《終極殺陣》系列、《企業戰士》、《鬥犬》、《愛‧謎‧藏》、《即刻救援》等等都是這家電影公司推出的電影,於是我們看到很多盧貝松掛名監製或編劇的作品。

盧貝松曾在2006年9月11日法國RTL廣播電台宣稱《亞瑟的奇幻王國:毫髮人的冒險》是他最後一部執導的劇情長片,之後不會再導片。但幸好他後來拍了《亞瑟的奇幻王國》2和3、《神鬼驚奇:古生物復活》,2013更拍了一部很好看的黑幫電影《黑幫追殺令》。

也幸而他並沒有真的封拍,否則我們又怎能看到他拍出像《露西》這般等級的作品!十年的構思,十年的等待,劍一出鞘,即非凡品,至今,盧貝松,依然是教人仰望的大師中的大師!


☆盧貝松編導之作
2014《露西》Lucy
2013《黑幫追殺令》Malavita
2010《亞瑟的奇幻王國:跨界對決》Arthur and the Two Worlds War
2010《神鬼驚奇:古生物復活》The Extraordinary Adventures Of Adele Blanc-Sec
2009《亞瑟的奇幻王國2:馬塔殺的復仇》Arthur and the Vengeance of Maltazard
2007《亞瑟的奇幻王國:毫髮人的冒險》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2005《天使A》 Angel-A
2000《盧貝松之聖女貞德》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1997 《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1994 《終極追殺令》Leon
1990 《霹靂煞》Nikita
1989 《碧海藍天》The Big Blue
1985 《地下鐵》Subway
1983 《最後決戰》Le Dernier combat

原刊於開眼e電影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61/34611456/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61/34611843/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167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