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屬於那個懷念卻又現代的「聽」的時代《音躍巴黎》
2014/07/29 17:58:53瀏覽1054|回應0|推薦4
常在想,現在的學生,如何獲取其他課外的知識、訊息?以前在我們那個年代,報紙除了新聞外,繽紛版、寰宇版裡有各式各樣千奇百怪、如同百科的小文章,在那個年代的學生,除了報紙,最重要的不是電視而是廣播,每個禮拜追著流行音樂排行榜,深夜伴著倪蓓蓓溫柔的嗓音和音樂入眠,也曾半夜聽著相聲、司馬中原爺爺說鬼,更早的小時候,隨著阿公聽京劇、陪著阿嬤聽歌仔戲,和阿姨一起聽著廣播劇……那是臺灣廣播最豐富、蓬勃的年代,《音躍巴黎》勾起了許許多多的廣播印象,卻也也佩服法國人深耕「聽眾」的努力和用心。

曾在2007年《勇敢復仇人》(The Brave One)看到茱蒂福斯特飾演的廣播主持人,每天漫步紐約,錄下她「聽」到的「紐約」。當時就覺得,哇,原來,廣播節目還可以這麼做,帶給我們不同於《早安越南》、《紐約鳥王》這類脫口秀型節目的撼動力。

《音躍巴黎》法國紀錄片導演Nicolas Philibert費時一年多,在巴黎法國廣播大樓「La maison de la radio」裡拍攝;這棟建物的名稱正是原文法文片名,這棟廣播總部乃建築師Henry Bernard設計,花了10年才打造而成,位於塞納河畔第16區,放送電波的塔高則有68公尺,內部有上千個節目辨公室和61個錄音棚,包含了France Inter(各類型廣播節目)、France Info(24小時新聞)、France Culture(探討人文歷史藝術為主的廣播節目)、France Musique(古典、爵士)、France Bleu(各類型廣播節目)、FIP(各類型音樂)、Le Mouv'(流行音樂)等電播電台 。

透過France Info的新聞編輯台,我們看到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的不同,也看到24小時新聞在編輯時,不同時段編入的新聞要不一樣,結尾的趣味新聞選擇也很有意思,甚至在這個電視泛濫的年代裡,他們一樣做環法賽、足球賽的現場直播,畢竟還是有很多人無法盯著電視看,只能一邊聽著廣播追賽事啊!而France Bleu視障主播蕾蒂西雅柏納(Laetitia Bernard)如何展現她跨越視覺障礙,展現她的新聞專業。

看到指揮家Matthias Brauer帶領的Choeur de Radio France正排練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看到女聲樂家洛絲捷(Ruth Rosique)排練舒伯特的〈野玫瑰〉;看到他們為了錄製廣播劇如何的吹毛求疵;看到廣播人跑到森林錄著天然芬多精的「聲音」把綠意透過廣播,播送到每個收音機裡;看到他們對「311日本海嘯」、「茉莉革命」的深入報導和訪談;看到他們訪問電影《復活》劇作家尚柏納普伊、《熱舞騷莎》導演尚克勞德卡里耶、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以及《玫瑰的名字》作家安伯托艾可、「吟唱詩人」藝術家達達米露塔、喜劇大師喬胡班,朗讀、問問題的方式,讓我們看到這些名人的另一面,同時還有「一分鐘獨處」讓受訪者在沒有主持人的情況下,如何在這一分鐘裡與聽眾對話,或是自我對話;還有法國作曲家暨實驗音樂樂器音樂家皮耶巴斯田(Pierre Bastien)以廢物利用自製樂器表演〈Composition aux elastiques〉;25歲的美國創作歌手瑪伊亞薇妲(Maia Vidal)素顏上節目,現場演唱〈讓我怕怕的26個英文字母〉(Alphabet Of My Phobias),除歌聲繞樑外,26個英文字母也代表了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地震(Earthquake)、地球暖化(Global Warming)及核電(Nukes)等不可漠視的26個世界危機,傳遞了法國人的地球關懷意識……

同時身為大提琴家的法國國際電台(France Inter)古典音樂主持人佛德烈羅德翁(Frederic Lodeon),堪稱擁有全法國最多古典CD。他的辦公室CD之多幾乎把他淹沒,卻樂在其中,不但每張CD都保存良好,哪個專輯放哪裡他都能快速找到,包括五年內都沒播過的CD,這些音樂是他心目中人類最珍貴的遺產。他說只靠古典音樂就能生存18年的節目,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記得那年去巴黎,身邊只帶了一個輕巧的隨身收音機,打聽收音機,傳來的即是多樣而豐富的廣播和音樂,讓我這個音樂不離身的異鄉人,透過這種方式,讓耳朵與眼睛裡滿滿都是法國風情,電台裡所選的古典音樂,更教人愛不釋手,用它逛了一天的羅浮宮,真是太美了!

在《音躍巴黎》看到廣播世界在法國依然如此的蓬勃發展,不論是棚內室外的訪談方式,用心的帶給聽眾不同的世界,不禁感歎,咱們的廣播節目是不是也可以有更多的可能,可以帶給聽眾更多的人文,想想,以前臺灣的廣播節目似乎還比現在多樣呢!

原刊於http://vod.fetnet.net/review/pe999999/W001739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41&aid=1553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