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8 03:37:52瀏覽4184|回應0|推薦7 | |
看這部電影時,每次聽到主角的名字,都讓電影癡有一種熟悉感──Vitus,很像很像年澀少年時讀的一本書歌德所著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電影內容雖然無關乎歌德這本重要的著作,但所描述的煩惱的心情,並無太大的不同;電影癡向來就覺得小孩子也有小孩的煩惱,無關乎他的年紀大小、無關乎他的IQ高與低,而在於小孩的個性和心理感受。
記得前一陣子跟一位友人聊天,她說她的智商不到九十,嗯!所有認識她的人都覺得不可能,但立即的,電影癡就問她,是不是不耐煩做測試,隨便胡寫一通,果不奇然,答案是肯定的。IQ值近幾年來已經愈來愈受到爭議,電影癡也不記得小時候自己做的分數是多少,但肯定也高不到哪,猶記得高中時,老師跟我們表示說班成績最好的,都不是智商最高的。某種程度上,不論是成績或是IQ似乎都無法真正的測出一個人聰明與否;因為要看接受測驗的人的配合程度如何。 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Vitus)雖然它是以音樂天才為著眼點,在電影癡覺得它反映的其實是一個天才,不論是哪個領域的天才,所做的反撲。當然為了戲劇效果,選擇了音樂天才。 而他所反撲的大人世界代表人物即是他的母親Helen von Holzen(Julika Jenkins飾),他愛她,但他不喜歡她拿他出來炫耀,他不喜歡她加諸於他身上的諸多與種種限制。因此,當他父母邀了一堆人到家裡來,要他秀他的琴藝,他忍不住彈了一曲鋼琴入門練習曲,圍繞著他的大人們,臉上露出可以理解他父母多麼寵愛他、多麼以他為榮的心情,了然的說,是啊!他確實值得栽培。這時維特又很受不了大人們的自以為是,立刻彈出他拿手的舒曼,立刻驚豔四座!驚得那些尊貴的客人們啞口無言!而這時,他年僅六歲,短短的這段劇點出了維特的敏感與聰慧,及調皮叛逆的性格。 在大人的世界裡他唯一的感情出口,除了音樂,另一個也算是小孩──大人小孩的爺爺,他會帶他回爺爺家,在爺爺家裡,爺爺沒給他什麼限制,甚至要他拿起鋸子幫他做木工,而他爺爺正打算做一個翅膀送他玩,因為飛翔,是人類最大的夢想。 中文的片名「想飛」其實傳達的不過是一股自由的想望。片子一開始處處感受到這位天才少年所受的肘制,感受得出來他是一隻受囚禁的小鳥,他母親一直限制著他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明明他跟他的鋼琴啟蒙老師學得好好的,他好喜歡她,可是她媽媽說她已經沒有資格再教他了,她幫他找到了更好的名師;明明他好喜歡小保母Isabel,兩人在父母不在時玩音樂高興的唱著跳著,是她在他領略了生活的快樂,他媽卻為了小小的錯誤趕她走,還說要辭職帶他,不論他如何說都無法改變他的決定,然而他的生活,可以想見的是,更多的不自由…… 其實,這反映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大人們以自己的價值觀,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允諾他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可是,「填充式」的教育下,孩子們喪失的往往是最美好、純真的童年,以及他們應該有的冒險、嘗試與犯錯的權利,以及選擇的自由與負責任的態度。在我們長大成人為人父母之後,似乎也忘了自己曾經的童年、曾經有過的種種與父母親對抗的想法。 想飛啊想飛,所有的情緒化為叛逆的行為,維特經常性在課堂上跟老師衝,已是跳級唸書,老師已受不了他的傲慢,決定找他的父母來,要他去唸大學…… 那種不受拘束的自由想望,化為想飛的欲望,與爺爺的心願合而為一,爺爺成了唯一傾聽他心聲的朋友,爺爺跟他如果他想做他自己,必須捨去一些東西。維特仔細的考量了爺爺的話,他決定帶著心願,和爺爺做給他的翅膀飛了…… 從頂樓墜落地的維特,毫髮無傷,但他媽媽還是覺得奇怪,於是帶他再做一次測驗,當她獲知維特的IQ只剩120多時,難過的掉了眼淚,她聰明可愛的天才兒子,已不再是前途無量的天才了,他智商平平、琴藝也平平…… 看到她如此難過,醫生更是不解,她禁不住說,維持從那麼高的地方掉下來,身體奇蹟似的連擦傷都沒有,智力也正常,她不懂,這有什麼好難過的。 可是對於望子成龍,而且已經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人中龍鳳的海倫,她如何接受她兒子從龍鳳變成凡夫俗子呢?而她一生全寄望在兒子的功成名就上,這下子完全幻滅,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可言? 維特回到一般的學校唸書,和一群跟他年紀相仿的同學就學,只是他好似不改叛逆本色,唯更懂得拐著彎達到他的目的,一日,他在課堂上問老師,說老師那麼聰明、比他們有知識,一定知道是誰發明蒸汽機,老師得意的說出答案──瓦特;接著他又說,可是為什麼蒸汽機不是瓦特的老師發明的?老師立刻啞口無言。 一段簡單對白,表明了,天才成就,不見得來自於他的老師;更表明,老師不見得比學生還厲害。 重新過學生生活的維特,不再劍拔弩張,懂得跟同學、老師相處,一如他和同學在公園裡騎腳踏車,兩個人都戴著隨身聽,一樣兜著圈子騎腳踏車,當鏡頭帶到維特時,響起的音樂是優雅的古典樂,當鏡頭轉到他同學時,音樂換成電子樂電子樂、古典樂、古典樂、電子樂,配合著腳踏車的速度,節奏不同、風情不同,但都一樣都搭得上騎腳踏車的拍子。這也隱喻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養方式和成長過程,不論天才與否,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驗歷。 然而維特的看似平靜的生活,卻起了變了色;以前是媽媽在照顧他,現在是他回過頭來照顧媽媽;以前那個美麗跋扈的媽媽,這會兒得了憂鬱症;事業成功的爸爸,這時也有了事業危機,工作就快丟了,家庭經濟即將陷入困境…… 維特這時發現聰明也有聰明的好處,在沒有父母親的管束下,加上爺爺的信任,他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把期貨、股票當然遊戲,快速累積財富,買下父親的公司,不但保住爸爸的工作,還讓他坐上決策大位。 爺爺一向是維特的避風港,在爺爺的關懷與支持下,他終於找回他對音樂的初衷,而這個轉變的關鍵,本片選擇了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而且是所有古典樂迷、樂評最愛的一個版本──顧爾德詮釋的版本。維特買了顧爾德彈的郭德堡變奏曲到爺爺家欣賞,音樂放得非常大聲,聽著聽著,維特把cd關了,打開琴蓋,彈了起來,在下面做木工的爺爺一直以為他聽到的都是cd版本,直到他走近房門一看,才發現,原來,維特裝傻瞞過所有的人,包括醫生和專家們。 也是在這個時候,爺爺發現維特的祕密,他完全了解孫子的心情也尊重他的抉擇,他選擇沈默並成為維特的支持者與倚靠,他知道這位天才,擁有一顆凡人所無法理解的才能,唯有自由,維特才能發揮他最大的效益。 本片飾演維特的兩名童星,飾演維特六歲的Fabrizio Borsani和十二歲的Teo Gheorghiu都表現得極為驚豔可人,特別是Teo Gheorghiu,他本身也是一位音樂天才,本片原聲帶中所有鋼琴曲都是他親自演奏,光是聽他的音樂,絕難想像這樣的琴聲出自於十二歲的小朋友;不像劇中主人翁也是數理天才,Teo Gheorghiu他坦言他最頭痛的科目就是數理了,不過他對歷史非常感興趣。 教育問題一直都是很多父母很關心的,深恐自己的小孩跟不上時代,期望能給小孩子以前自己沒有的一切,給小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是,在我們給予孩子那麼那麼多時,是不是忘了問,這到底是不是孩子要的,是不是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俗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就在告誡身為父母的我們不要干預過多,想到電影癡的表妹,現在醉心於古典芭蕾的她,小時候什麼都學,心算啊、畫畫、鋼琴……等等,偏偏舞蹈是她小時候唯一排不進去的才藝,卻成了她長大後的最愛。 生命自有出路,即使是天才,也想飛,當母親干預的手不見了,維特飛著爺爺遺留給他的飛機,去找那位媽媽幫他找的星明老師,因為他體會他爺爺說的,飛機停在陸地上最安全,可是不飛的飛機,還是飛機嗎?在爺爺泯頑不靈的童心中,他看到了他的出口,也看到了所有的限制與非限制,其實存乎一心。 原聲帶由SONYBMG發行,這裡可以試聽(博客來網路有售): http://www.sonyclassics.com/vitus/html/soundtrack.html PS. 2007/06/22~2007/07/05台北光點上映 劇照來源/佳映娛樂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