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武霸山基點峰
2008/04/12 23:36:08瀏覽4868|回應0|推薦21

馬武霸山基點峰

馬武霸山基點峰在環山部落上方,它的西北方即百岳之一的志佳陽山。環山部落因位處志佳陽山下,舊時稱為「志佳陽社」,但若論相對位置,部落似和馬武霸山基點峰更親近些,而志佳陽山,還在更後方高高凝眸。

站在中橫支線上望向環山部落上方的群山,雄拔高聳的志佳陽固然最為醒目,但山體寬廣的馬武霸橫陳於前,也自有其不凡的氣勢。熟悉附近山勢的老弟小花為我講解今日上山的路徑,他說:「上馬武霸要借助防火巷。」他向山頭比畫,指向翠綠的山腰間兩條明顯較為土黃的間隙,他說:「兩條防火巷路況都不錯,但是右邊那條需要涉溪,左邊這條則有吊橋,我們今天取左邊這條上山。」從他的比畫處看去,我清楚看見山際間彷彿真有一條蜿蜒的山徑,從山腰接稜線緩上,直直通向山頂。

為了怕我不明瞭防火巷的型態,老弟又順手指向近處山壁上的一條防火巷,「這一帶防火巷特別的多,你看,那裡就是。」果然,一面翠綠如碧的大山壁上刻著一條明顯土黃的帶,像條騰升的黃龍直往山頂飛去。我有些懷疑這樣陡上的防火巷是否可以行走?老弟:「可以的,我曾走過和此差不多一樣陡的防火巷,如果無法直接上,大不了走之字型迂迴上去,仍是可上的,而且很有效率喔!」望著這條騰升的「黃龍」,我有些懷疑他的說法。

從中橫支線上看環山部落,會覺得這是個極美麗的山間小部落,尤其是房舍上各種五顏六色鮮艷多彩的屋頂,在晨曦下顯得特別的明晰亮麗。走進部落裡,幾個老人隨意走走,或坐或聊,有位黑大叔酒意未醒的朝你笑笑,時候雖早,但街上已傳來卡拉OK的酣唱聲,部落裡,各人悠閒各人的,而在部落邊上,也有些農婦已頂著朝陽在梨園裡揮汗忙碌著。

離開部落,沿著平等國小旁的水泥產業道路走,路旁有些泰雅族的人物、生活雕像,身著獵裝自信擺手的泰雅男子、共飲交杯酒的泰雅夫婦……把這個平凡的山道裝點的有些觀光的氣息,不是說不好,但我更寧願這些經費能用於直接改善部落居民的生活。

水泥產道走會兒,就看到了一個路標,上面分別標示著「平等吊橋」及「司界蘭溪吊橋」。若是上志佳陽山,就要往左走司界蘭溪吊橋,上溯一段司界蘭溪(一名四季朗溪)溪谷,就可以到志佳陽登山口,由此可以單攻志佳陽山,或是再向上「走」雪山南壁(想想,應該算用「爬」吧,因為真的很陡!),由此上雪山主峰,這也是登雪山的傳統路線,日治時期鹿野忠雄等人探戡、考察「次高山」,都是走這條道兒。

也在這裡,溪谷整個開闊了。下方一攔河壩,是司界蘭溪從左方來匯的地方,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湍急冰冷的溪水,那年從志佳陽下來正遇見鐵橋斷毀,一夜山洪後勉強涉溪的驚險如今還深刻感受。

而攔河壩的這頭,則是大甲溪的上游,這段溪谷上承武陵農場的七家灣溪,急水處依然吐著白色沬子張狂十分,可近岩的水灣處,水色也仍泓碧澄清,只是沒有了櫻花鉤吻鮭的魚蹤。

「可能是水溫不夠冷吧,或者是汙染嚴重,水質不夠好了!」我試著回答老弟的提問:「為何這裡只在武陵農場的隔壁,卻不見櫻花鉤吻鮭?」早年的情形我們已無從推知了(櫻花鉤吻鮭的學名最早是以發現地「Saramao」命名,「Saramao」即梨山,還在環山部落下游,由此看,或許那時這裡也能見魚蹤),但現在這段溪谷全已是部落的農場果園,極目所見,山壁上全都是光禿禿的桃梨枝影,少了深林的庇蔭(水溫會增高),又多了農藥的汙染,我想,這樣的推想也近實情吧。

走上平等吊橋(環山部落位於平等村,故名),吊橋上搖搖晃晃的,四邊溪谷視覺上又闊闊朗朗的,再加上谷裡的風送來絲絲清涼,忍不住就想在吊橋上多呆一會兒。

過了吊橋,頭頂著果園上如地羅天網的桃梨枝條,這時正是梨花開花的時節,粉嫩的梨花點點的爬滿細枝條上,伴隨著春風旖旎嬌人,甚是可愛,看看花、眺眺水、賞翫一下農家院舍,只一截子路,就走得人心神舒暢。

上山的道在水泥產道盡頭處左轉,一棵樹上釘著「馬武霸山登山口,柯藝登山隊」小告示板,這是老弟認識的山友,遠從彰化來的朋友,感謝他們為我們找著這條防火巷山徑,我們才能如此順利的上朝馬武霸山。

山徑再上一會兒,就不見水泥的路面了,取而代之是一條平坦,且可見兩條車轍的小土路,這車轍應該是「山蹦子」的車痕,是給上山維護防火巷的工作人員搭乘或運送物資用的,照「柯藝」的說法,這路路況極好,若是騎越野機車,應該可以直接「撞」到山頂。

順著這條工作道迂迴的上升近200公尺,就到了防火巷的岔路口(登山口高約1580公尺,岔路口高約1780公尺)。所謂的「防火巷岔路口」應該說是一條緩稜的底部吧,由此上去的稜線植被明顯被整理過,除了不見高大的樹木外,雜草的高度也甚低且絕少,三三兩兩還有幾棵刻意栽種的樹苗,老弟說:「這是為防火巷特意栽種的樹種。」我們猜測這種樹種應該是極不易燃燒,且成林後又能抑制林下的植被生長,因此有助於山林防火。

這條防火巷看得出來近來還曾大肆整理過,所以成了條極平坦寬敞的「高速公路」。有時稜線較緩,山蹦子行走的「工作道」和「防火巷」就合而為一,我們就逕行在車道上;有時稜線較為陡峭,「工作道」就改以較緩的之字形繞路而行,而「防火巷」則繼續沿陡稜直上,這時,我們則選擇踩著「防火巷」陡坡逕直而上,雖然腿腳有些吃力,但是爬升的效率卻甚為驚人。

防了爬升效率外,走陡直的防火巷還有個大便宜,即展望變得更好了。隨著高度越高,底下的環山部落、大甲溪谷、中橫支線,完全盡收眼底,我想這裡應該是鳥瞰環山部落最佳的地方吧!

再向遠處望,對面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甘藷峰、甘藷南峰、閂山、茶岩山、平岩山……,所有北一、北二段,及附近著名的中級山無不一覽無遺,縱目騁懷,叫人心胸為之一開。

志佳陽杜鵑也開花了!就在這志佳陽山下,「嘿!能在老家盡情綻放,妳們真是幸福的傢伙啊!」我和老弟選擇在一處視野極好,又有志佳陽花容的地方午餐,映著粉紅的顏色看向對面的中央尖山,心中真是無比舒暢,這個角度的中央尖山並不是其最尖銳挺拔的姿態,但因為其原本的姿態已夠驕人了,所以,光這樣,也很夠,很夠了!

山徑再上,不久見到了一座可供直昇機暫停的「停機坪」,這片大平台的邊上還可以發現一些火燒過的模樣,上河出版的地圖上註明2001年這裡曾發生過森林大火(相關新聞可參見http://msl.csrsr.ncu.edu.tw/news/web/net_20010213linhou.htm),聽說當年延燒了三天三夜,共燒毀了80公頃的森林,一度人們還擔心會影響及於上游櫻花鉤吻鮭的棲地……我想,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近年來,這一帶的防火巷整治會如此地用力吧!

再往上走,或許緣於前些年的森林大火,這裡竟然成為老弟口中的「武陵高爾夫球場」了。稀疏的草場,寬廣的防火巷,以及平緩的山坡,遠望,竟然頗似高爾夫球場的球道。而且,我不相信有哪座高爾夫球場有那那麼好的展望,「球道」下方,環山部落、大甲溪谷依然歷歷,遠方,群山也仍在彼處崢嶸著頭角。

仔細檢視「球道」,許多不知名的小黃花也開得正艷,而且這裡的海拔雖然不過二千三、四百公尺,但竟然可以見到許多只現蹤於三千公尺高山上的翻白草,讓人不禁懷疑:「她們難道是從對面山上,或是上面雪山上飄散下來的?」

在腿腳很乏力時,我們終於走上高2,496公尺的馬武霸山基點峰,山頂平坦得似一處超大果嶺,從這裡望向上方的志佳陽山,彷彿已不那麼遙遠了,還記得那年在瓢簞山屋望向這條馬武霸山稜,覺得也是那麼的近。

和老弟討論了一下從志佳陽下來走馬武霸的可能性,究竟這裡有「高速公路」,展望又好,但是從瓢簞過來馬武霸的山林應該沒有明顯的路跡,且明顯地也繞了些路……除非是志在探戡,否則應該不如走傳統路線划算吧!

下山,我們刻意行走上山時沒走的山蹦子「工作路」,坡度緩了,腳步也輕快了,但也因此更多時間在林下穿行,林中多是二葉松高大的身影,襯著午後蔚藍的天,以及坡上不少青翠的樹,這「工作道」上也滿溢著青春的陽光,雖然,比起防火巷,還真的繞了不少路哩!

在較下面的「工作路」上,我們發現了一處超大型工寮,看痕跡,不久前應該還有人居住,工寮前粗製的木桌木椅,可以想見不久前還是工人們夜夜笙歌的所在……由此,也可以了解為啥「高速公路」還維護得這麼好了。

一步高、一步低,輕快的往下走,再走回大甲溪谷太陽已很低很低了……這趟馬武霸山行,起攻點為1,580公尺,到山頂為2,497公尺,半日內上900公尺,又下900公尺,腿腳不禁有些緊蹦而疲累……

但歷經了一個冬,很喜悅自己終究又走在山徑上了,彷彿找回了丟失已久的寶貝,感動的想大聲喊著:

「山,我回來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177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