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野人獻曝回首學習英文路
2010/07/17 17:17:09瀏覽2113|回應1|推薦5


   
不像今日許多孩子,學英文的時期非常早,大部份均從小學便開始了, 我那年代初中才開始接觸英文. 打從初中起, 我對英文便產生濃厚的興趣, 只是當時教材與設備均付之闕如,我雖以第一志願考上新竹縣立第一中學, 但是初一教我英文的莊老師, 他因為早期是受日本教育, 整天以臺灣腔的國語對我們說「日本好」(唸成褥本好). 直到有一次上課文的單字例句, 他把 “This is out of the question.” 翻譯成「這是問題以外的問題」, 當時雖有疑惑,卻仍傻不愣登的寫下來, 直到有一次月考完畢, 某班一位白髮皤皤的英文監考老師問我們該詞何義, 我們當然支吾其詞,幸好他教我們說, 該句是 impossible 之意, 原來就是「不可能」呀,什麼「問題以外的問題」!

為了聯考,我也到竹東自強補習班去惡補. 當時根本沒有家教班, 該補習班是唯一壟斷竹東的一家. 但我很幸運碰上教我英文的王老師,他畢業自師範大學英語系. 雖然依舊是考試導向, 但他常帶領全班(超過一百人)朗誦課文, 我十分熱衷學習英文, 成績表現又佳, 所以我信心滿滿.

直到學校舉辦英文朗誦比賽,才把我自以為英文不錯的幻覺打碎. 比賽方式是由各班英文老師推選, 我那莊姓老師居然沒選我, 他挑中我的鄒姓同學, 怎麼會是他? 我真是失望到極點. 可是柳岸花明竟然又出現一村, 原來學校為了提倡英文朗誦風氣, 採用抽簽方式另成立比賽組, 老天, 我居然被抽到! 真是天助我也! 我心想,這組人選係由抽簽而得, 程度應該較差, 我獲勝機會不是更大嗎? 這突來的機會也抵消了不少我對那「差勁」老師不會選才的不滿, 但比賽結果是, 我根本沒入選, 害我整個人摔入失望的深淵中!

其實我對補習班王老師英文實力是蠻有信心的, 他對文法規則亦十分熟練, 當年我也把柯旗化那本「新英文法」念得很多遍了, 書早已被我翻黑, 可見當年我所下功夫亦頗深了, 只是當年英文教學雜誌甚少, 我鮮少讀課外讀物, 字彙的增強亦十分有限. 相較之下, 當年我是在教學設施與教材均不足的情況下,努力苦讀英文; 教學設施與教材現今可謂十足充足, 然而學生不肯下功夫,不想花時間, 那有可能把英文學好? 雖然虛懷若谷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態度, 但由於自尊心做祟, 往往造成學習過程中的障礙, 也就是 His Achilles’ heel (唯一的致命傷) was his pride. 即使英文程度那麼好的王老師, 有一次我在參考書上看到相似詞,我問他 be proud of 是否也可說成 take pride in 及 pride oneself on 時, 他的回答居然是 “老師不會的,你就不需要會”我當時覺得我好像惹毛他了,一時無言以對. 其後我畢業, 還回去找過他, 我仍不改愛問的本性, 我告訴他我在棒球場的顯示板看到一句英文很怪, “All stars sporting good.” 為何沒有動詞, 他也沒說清楚,後來我才知道, 那是一家運動器材公司的名字! 他的哥哥雖教的是數學, 對英文倒也挺有一套, 有一次他來代課, 教了我們一句, 該是拿破崙在厄爾巴島最後一役後說的一句話, ABLE WAS I EVE I SAW ELBA. 這句話被報紙刊登, 因為用大寫印出, 才看出大有苗頭. 注意中間有一個字母是 V, 代表 Victory 吧, 你有注意到其餘的字母均是對稱嗎? 有趣! 但上了高中, 讀到那句話才知到是ERE, 乃是before之意, 是否他瞎掰就不得而知了。
 
我高中讀建國中學(我第六十三名考進), 但高一時很倒霉, 被一位退伍軍人轉任的吳姓老師教英文, 有一次上課, 他把bicycle重音錯念在第二音節上,
同學余萃平(他後來上大學成了我的莫逆之交) 拿字典所注的音標給他看, 他略拉下老花眼鏡, 接著說:「字典錯了. 」 我們一輩子都在談論這個笑話.

高二英文老師唐明治(很遺憾他去年已過世), 他教學十分認真,他告訴我們平日還幫中央日報譯外電稿, 因為我英文常考高分, 唐老師常請我上講臺在黑板上寫考試答案. 他總是把我名字最後的「松」唸成「森」. 高三我選丙組(當時十分想學醫), 我們的英文老師是當時號稱建中王牌的曾老師, 聽說他曾留美七年(欲沒拿到學位), 他的口音雖不怎樣, 但教材卻挺紮實的. 當時有一位蔡同學, 英文好到你不敢置信, 我常和他混在一起, 他十分喜歡對我談英文, 遺憾的是, 除了英文他沒有一科功課好. 起初曾老師發現坐在第一排的老蔡從不聽他講課, 不悅地不斷指責他, 後來他發現真相(固為不管題目有多難, 老蔡還是考九十分以上) ,結果每上英文課, 曾老師便告訴老蔡不用聽, 叫他念國文. 聯考時他大爆泠門,成了本班的大黑馬, 他居然考上第二志願---北醫的醫學系. 因為當年我們用的是BSCS的生物版本, 他最後讀的是英文的版本! 他常叫我拿字典考他, 隨便翻一頁找個字考他,信不信由你, 這個遊戲我還沒贏過! 因為我愛寫筆記, 有一次他發現我的筆跡與他的頗為神似, 他拿過去仔細看過之後, 在我筆記空白處寫上: “  On closer examination, it's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mine.”. 聽說他初一時常去一間美國教堂玩, 神父十分疼愛他, 猛教他英文, 所以他成為英文怪胎.

      上臺大才是我英文程度急速起飛的階段,尤其大二開始. 大一時好友余萃平好意告訴我,tyrant 這字的r 需抬起舌頭,我唸成l,成為Thailand。我從大二起到台大外文系修英語會話,來自Minnesota 的Babara Lutes 對我們的發音要求十分嚴格,任何地方出現的the 都要咬舌頭,否則便會被她叮,那段時光學習蠻豐碩的,她有次下課後與我們一同走在台大校園,我提到她男友Herzog,她說我唸她男友的名字比她還準,這多虧我德文老師wilfred Koch 的功勞。

      研一時我鼓起勇氣參加台大英語演講比賽時,我不斷去找我在外文系修Speech and Debate課的老師 Mr. Friest (他是Priest) 練習,他還幫我把文稿改得更口語些,比賽時有46 位參賽者,所以先來一次即席演講   (Impromptu Speech) 進行淘汰,最後剩16 位進入決賽,錄取5名,我得到第三名(second runner-up),其餘錄取者全是女生,有三位是台大外文系。台大外文系教授顏元叔也是裁判之一,他告訴得第一名的外文系曹麗文說我的講稿內容最好,因為題目是: My View on Taiwan’s Economic Situation.(我對台灣經濟狀況的看法),那是我的主修。

我在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所上的課當中,最具挑戰的當然是IMBA課了。起先我以學生也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為由,使自己不那麼緊張,直到有一學期發現學生中有美國人(其實是美裔瑞典人)時,的確讓我有點不自在,上課也較患得患失,惟恐表達得不準確。其實後來發現自己是多慮了,以我的英文能力不僅溝通毫無問題,那些外國學生還颇滿意呢。

我上IMBA的課所以全程均使用英語,主要因為班上十幾位外國人幾乎聽不懂中文,最主要也是課程原本就是如此設計的,絕不能失信於學生。但是班上有外國學生反應,清華大學的IMBA課,有教授雖以英文簡報表達課程內容,卻以中文講解,搞得外國學生霧煞煞,的確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文化差異所產生的衝擊(Culture Shock)特別引人注意。有一位來自南非史瓦濟蘭的學生,他說他父親有12位太太,在他的國家娶老婆要準備17頭牛,當然房子與土地是必備的,我們馬上追問他,他卻說自己只有一位太太。有學生對我們的傳統市場感到十分新鮮。我問來自Turkey的學生為何國名用該字(火雞),他也說不上來。一位大學主修社會學的美國小姐,竟然不懂 black humor為何意,他父親以上三代都是傳教士的美國人Steve,對我用的 idiom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the egg.”居然也表示沒聽過,頗讓我意外。


在這段重要的學習過程中,我認為我做了幾項重要的重建工作:

( 1 ) 發音系統的重建(Reestablish your pronunciation system)

            檢討發音的第一步當然是字母, 第一個字是H的讀音, 必須發長音 e , 另一個字母則是N, 須念enter之en音,這個字母有太多人唸錯, 錯唸成中文之「恩」音. 像NBA不少記者均唸錯, 另外就是百分比符號 %, 須唸成percent,重音在第二音階, 有些人唸在第一音階, 聽起來以為是person, 非常刺耳. 就像中文的賄賂, 常在電視上聽到記者把「賂」(音同「路」), 唸成「絡」的音. 平常人唸錯沒話說, 媒體記者唸錯則頗離譜. 美國音舆英國音之間, 發音差異是蠻大的, 最好就使用一種系統的音, 混雜使用麻煩就大了. 像leisure 這個字, 美國人唸 i 長音(如 eat ), 英國人則發e 短音(如 let) . 下面有幾個字, 重音常被讀錯, 今列出並用括號的數字表示重音在該音節: variable(1), parameter(2), metabolism(2), mechanism(1), formidable(1), admirable(1), alternative(2) .

              說英語時口音的正確性十分重要, 你語法有誤可能還能讓人瞭解, 但發音錯誤卻常讓聽者滿頭霧水,所以任為一個字都不可拖泥帶水, 尤其在念咬舌音 “th”(interdental consonant) 時,更要做得紮實, 否則如 “think” 與 “sink”, “mouth” 與 “mouse” 不分, 則後果便很嚴重; 另外像母音的區分, 如 bad 與 bed ; taste 與 test均頗為要緊.
        底下有一張個人整理的發音練習表,可以多加練習:

cancel  cancer  kill  cure
bill  beer  pale  pair  live  leave
bell  bear  rail  rare  have  bad  bed
listen  whistle  castle  sheriff
bury  leisure  boss  bus apple  April
commerce  commercial  debt  level
middle  mechanism  calamity
parameter  alternative twelve
mature  salary  celery  won one
hypothesis  reservoir  rendezvous  ennui
repertoire  metabolism  food  foot
rice  lice   Dad  dead 
bad  bed  sad say said

               當然, 以上所列的字讀者必須確實的唸準, 其他類似的字自可舉一反三了. 雖然市面上有些補習學校拼命在提倡所謂的自然發音法, 本人認為效果有限, 尤其遇到無法由拼字直接發音的例子,麻煩就大了. 像 bury, ennui, debt, Sean, sheriff, rendezvous 等字,均不易用所謂的自然發音法唸對,多聽或使用音標符號可能是較正確的方法. 另外,市面上也有一些頗為怪異的英文單字記憶法, 比如用中字的諧音去標注該字, 個人非常不贊成,我覺得這種捷徑絕對會弄巧成拙,其實用聲音去記字是最有效的方法, ,你認為怎樣會把一首歌唱好? 當然是不斷的練習啦. 不花時間就想一僦可幾,對學好一種語言來說是不太可能的.

( 2 ) 多讀英文書, 如自傳,小說,雜誌, 報紙 在文章脈胳中吸收自己的字彙
       (Learning new words in the context of books, magazines, and newspapaers)

            英語要說得好,字(words)的掌握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為字乃是知識的象徵,掌握精確思想之鑰(Words are the symbols of knowledge, the keys to accurate thinking.) . 當然,廣泛閱讀是增加個人字彙(vocabulary) 的不二法門. 對於非母語的學生, 能在文章的脈絡中,靠上下文學得字的內涵, 日後方能真確的運用該字,也就是掌握其真義. 但是也有語言學家把英文比喻成女人的衣櫃, 充斥一些她不想用的衣服,而她想穿的那件卻找不到,實在挺貼切不過. 當然也有一些專門討論字的書, 目的在縮短讀者提昇其字彙的時問,加快字彙的擴增速度. 有些學者寫這類書的理由,係想改善一項持殊的現象, 學者發現美國的孩子, 剛開始學字時,好比一塊非常會吸水的海綿, 大約三歲時,巳能使用一千字左右, 認識的字更達三或四千字,到達十歲時其字彙更戲劇性增加至20.000字, 然而可惜的是, 這種由好奇心及興趣推動的原動力, 卻隨年齡之虛長而逐漸式微, 成人每年增加的字彙居然只有五十至六十個.

      有鑑於此, 文字學家(etymologist) Norman Lewis 寫了那本” Word Power Made Easy” ,希望透過該書的設計,以有效能地(effectively) ,超快速地(jet-propelled speed) ,協助讀者重獲過人的智力, 再度以敏銳,無止盡的好奇心, 重建你孩提時的「強勁學習力」(Power urge to learn) ,所以在該書的鋪陳上, 係建立在兩大簡單的原則上: (1) 字乃是想法的語言表徵(Words are the verbal symbols of ideas), (2) 你所熟悉的想法愈多, 認識的字便愈多(the more ideas you are familiar, the more words you know) 因此,成功的人擁有卓越的字彙(Successful people have superior vocabularies.) 作者更表示,字乃是全世界最大的寶藏之一(One of the greatest treasures in the world---words) .

( 3 ) 勤於使用英英字典(Use English-English Dictionary frequently)
     
字典的充分使用是有效學習英文不可或缺的好習慣, 英文大師吳炳鍾先生過去在對孜孜學子演講時, 便不斷強調使用英英字典的重要性, 記得他舉出一個他過去未仔細查核字典的字cohort, 他原以為是一個好字,指的是一群同屬性的人, 或古羅馬時的軍團, 後來查字典才發現,原來美國人使用此字有貶低人的意思, 係指同謀者,比如 the mayor and his disreputable cohorts.(市長和他那群臭名昭彰的同夥) . 不查字典可真危險啊! 余光中教授在為朗文當代高級辭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寫的序中, 亦提到他自己在多年前與一位美國太太聊天, 提到一位畫家, 余教授說了一句話:It seems you are intimate with him. 不料對方「笑容頓失, 臉色尷尬, 言語囁嚅, 不知如何是好」原來這個字intimate雖是指關係密切,但用在形容男女閱係時要格外小心, 因為有性的含意, 如果說成 “They were intimate three times” 則指他們有三次性行為. 所以余教授再三強調,查字典是一門學問, 一大鍛鍊.

以個人的觀察, 當你向學生推薦便用英英字典之際, 他們總立即回應, 字典若以英文解釋怎麼看得懂? 當然也可以使用英英.英漢雙解辭典,其實像朗文(Longman)及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對使用者均有貼心的考量, 其解釋用字係以最常用的2000-2500 字為之,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甚至將這2500個稱之為界定用字彙(Defining Vocabulary)詳列於字典後供使用者參考.除非你的字彙水準低於2500字,否則使用上述兩種英英字典應得心應手.

      ( 4)多看電影或電視影集, 多模仿(Use DVD as learning tools)
  
           如果利用欣賞電影來學英文則更是逸趣橫生,配合目前 DVD 的播映技術,可以自由控制字幕的出現, 讀者可以利用反覆練習達到學習聽說英文的效果. 可以把每個練習段落放短,譬如十五分鐘,先把字幕消除,其次再用英文字幕,再換中文字幕,最後就是要聽懂無字幕的情節. 使用英文字幕時, 可利用暫停的方式記下用字或查字典,徹底了解其意, 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劇中人的語調(intonation) , 多加模仿(inmitate), 自然能進步神速,這可達到耳濡目染, 潛移默化之效.( Learning by osmosis.)

     (5 ) 找使用英語母語的人, 多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 (Try to practice English with native speakers)

      當然你可以花錢請使用母語的外國人, 採用一對一(One on one) 的方式上課, 或者去教堂上免費的課, 只是你心中一定要有準備, 他們傳教是很正常的, 教英文可能只是一種手段, 何況他們不收費, 做太多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 近年來教中國人英文較積極的可能是摩門教徒. 早在我服兵役時, 便曾參加在中壢的英文班, 他們上課十分投入, 幾乎不會在上英文課時傳教, 參加的學員也十分踴躍, 事隔多年仍緬懷不已. 最近我參加竹東摩門教英文高級班, 受教於一位長老 Christensen ,他上課非常生動, 唱作俱佳,同時他學養甚豐, 學員都有如浴春風之感,後來有一次課結束, 剛好有機會與他閒聊, 才知道原來他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名教授 Clayton Christensen, 也就是創新者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 , 創新者的解答(Innovator’s Solution) 以及創新者的修練(Seeing What’s Next) 的作者, 還告訴我他父親有一本新書即將出版, 主要是闢於教育方面, 前一陣子我果然在臺北101大樓的Page One 看到, 書名叫 “Disruptive Class” , 目前國內已有中譯本. 書名為“來上一堂破壞課“, 麥格羅. 希爾出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9521&aid=4235622

 回應文章

ellen chou 童山已濯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學無止境啊!
2010/07/18 04:13

我手邊也有一本柯旗化的新英文法第二十一版。

每次展讀都有新發現! 


林富松(DOUG)(stone9521) 於 2010-07-18 09:52 回覆:
是啊, Memories are like slippery eels that are apt to
slide back into the sea of forgetfulness.
歡迎常來訪, 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