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30 15:02:24瀏覽3465|回應48|推薦170 | |
87 高齡母親近作:鯉躍龍門 蘇東坡當初被謫貶南海時,曾為好食檳榔的瓊女寫下「兩頰紅潮増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的詩句,為檳榔西施下了最好的註解。 宋朝文豪黃庭堅,也曾以檳榔為題寫了一首詩:「蠻煙雨裡紅幹樹,逐水排痰肘後方。莫笑忍飢窮縣令,煩君一斛寄檳榔。」 這詩也有一個典故:《南史劉穆之傳》記載一則劉穆之的故事。穆之少時家貧,又好酒食,常到妻兄家乞食,每每受辱,劉妻以為可恥,雖常予規勸,也難入劉之耳。有一次妻兄家辦喜事,其妻勸勿前往,穆猶往之,酒醉飯飽之餘,向妻兄要檳榔消食,妻兄諷刺他說:「君常飢餓,不得飽食,何須檳榔消食。」 以後穆之做了丹陽君,大擺宴席招待妻兄,妻向穆之致謝,穆之說:「我不記仇。」等到妻兄歡飲將醉,穆之令丫環用金盤裝滿檳榔奉上,妻兄甚感羞愧無地自容。 宋朝朱熹,也曾給檳榔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憶昔南遊日,初嘗面發紅。藥囊知有用,茗盌詎能同。蠲疾收殊效,修真錄異功。三彭如不避,糜爛七非中。」這詩也來自一個故事⋯ 相傳遠古的時候,海南有個妖精名三彭無惡不作,於是天帝派一天將叫「賓」的與三彭搏鬥了七天七夜,三彭抵擋不住,便向深山密林深處逃竄,但賓緊追不放。這時恰遇一樵夫挑柴下山,在山澗飲泉解渴,三彭為了脫身,當即變成一條小蟲潛入水中。樵夫飲入腹內,三彭得以逃脫,久久不敢出來。三彭的師母聞訊急忙趕來營救,賓敵不過她,被她用大石壓在山腳下。可是賓寧死不屈,一心仍想救百姓,於是就化做一種植物,在石縫中茁壯成長,它就是人們所說的檳榔樹。 檳榔為棕櫚科常綠喬木檳榔樹的種子,別名「賓門藥餞」,雅號「洗瘴丹」,尖長有紫紋者名「檳」,圓大而矮者名「榔」。在藥用當中,稱檳榔的果殼為「大腹皮」,其種仁為「檳榔」,大腹皮功效可以下氣寛中,利水消腫,瀉肺和胃。檳榔功效可以驅蟲消食積,下氣除脹痛,行水截瘧疾。 關於檳榔驅蟲亦有段故事。在雲南傣族就一直流傳這麼一個傳說:在很早的時候,有一位叫蘭香的姑娘,有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勤勞賢淑的蘭香與該寨的小伙子岩峰熱戀,正在如膠似漆的愛情當中,蘭香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岩峰懷疑蘭香不貞,要和她斷絕來往。 蘭香的父親也以為女兒做了丟臉的事,又氣又恨,便拿出一些檳榔吼道:「快將這吃掉,到林間去等死吧!」蘭香含寃吞嚥下全部的檳榔,泣不成聲奔向林間而去,過了些時候,只見蘭香從林中走出來,腹平如常,人們走進林間一瞧,啊!原來她排出一堆如小蛇般的小蟲子,這時大家才明白,蘭香原來是患了蟲積症,正巧檳榔可以殺蛔排蟲,也因檳榔而挽回了一段良緣。 是藥三分毒,凡事有正面必有其負面,檳榔在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中心,被列為一級致癌物,一般認為口腔癌的成因很多,抽煙、喝酒、食檳榔都有可能致癌,但嚼食檳榔是主要原因之一,長期嚼檳榔會造成口腔黏膜下的肌肉纖維化,從而導致病變,這些病變是發展為口腔癌的前兆。 衛生署也說,吃檳榔成習慣的人,有人說不夾紅白灰,或是改吃「包葉仔」的就不怕罹患口腔癌,事實上,菁仔本身含有檳榔素、檳榔鹼,以及亞硝酸胺的致癌物,不用添加任何東西,就有致癌風險,而加了紅白灰、荖葉、荖花則更容易使口腔黏膜潰爛,增加致癌的危險,若是再加上煙酒檳榔不分家,就奉勸癮君子們先買保險再下賭注了。
家母畫作:約克夏犬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