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喬家複字號也搞集體跳槽
2006/07/15 01:07:11瀏覽3018|回應4|推薦61

走廊裡埋怨聲不斷、交頭接耳增多,是不是有人想搞「柔性政變」?還沒到寒暑假,請假的人卻突然變多,難道是場集體怠工?離職率不斷升高,而且該走的不走,想留的卻一個個求去,該怎麼個留才?

講晉商商道的連續劇「喬家大院」,前兩天演到老掌櫃要率伙計集體離職跳槽,那個時代用的話叫做「辭號」,情節竟與現代企業常碰到的問題如出一轍。

喬家大院的戲裡,企業管理談得多,從願景(匯通天下)、核心價值(義、信、 利)、策略、行銷,到人力資源、通路管理、風險控管,還有賽局的影子,雖然用的是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字彙,卻活生生是個現代商學院的教材。

為了解決伙計辭號的問題,老闆喬致庸推出了伙計頂身股制度,就是有點類似現代的員工分紅配股或選擇權。不過,光看喬家大院,解決不了問題;光是談理論、講策略,不如拿來實務應用。

其實,辦公室裡每天煩人的事情很多。例如組織工作績效不佳或老出狀況時,主管會怪部屬打混,部屬則批評主管不會管理、不恤下情。總之,都有話說,都容易把問題歸咎他人。這是現代企業的問題,戲裡也看得到。

問題出在哪?知覺與歸因的偏差,是個關鍵因素。在很多時候,個人的知覺與客觀的事實會有相當大的差距,講得白一點,就是「偏見」常常壞事。

知覺(perception)影響行為,管理者必須瞭解部屬的知覺,才能採取正確的激勵方式,也才能有更公正客觀的績效評估;避免知覺偏誤(偏見),是組織行為中非常重要的基礎。

在心理學上,知覺有一定的形成過程,而在各個階段都可能產生認知偏差,並因而做成錯誤的判斷或決定。很多人在瞭解這些偏見後,可能會驚訝於每天怎麼會犯下了這麼多的謬誤。  

與例來說,慣性效應(Habituation effect)很常見,當你習於老王的勤奮工作,長期下來,可能會因認知疲乏,減低對老王勤奮程度的認定;同樣情況,小李天天打混,混久了,看來似乎也沒那麼混。這個考績打下來,即未必能反應實際情況。

再看看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與時近效應(Recency effect)。前者是指最初的記憶容易記得(例如初戀情人),後者是指最近的事情容易記得。這也是為什麼在新人招考面試時,往往對第一人或最後一人的印象最深刻。

常在辦公室中出現的,還有所謂的月暈效應(halo effect)。大概意思是一個人表現好時,大家對他的評價遠遠高於他實際的表現,即月亮的暈光擴大了人們實際看到的月亮大小。反之,一個人表現不好的時候,別人眼中所認為的糟糕程度,也遠超過他實際糟糕的表現。

前者過度褒獎,後者過度貶抑,都是偏見下的產物。在這種效應下,主管常對自己寵愛的部屬, 給予較高的績效評等,對不喜歡的部屬則給予較差的績效評等;還有,長得順眼的,考績好過看得刺眼的。麻煩的是,有些主管可能並不自覺。

此外,常見的知覺偏誤還有:刻板印象(Stereotypes),例如「唯婦人與小人難養矣」,或是「老狗玩不出新把戲」,都是典型的偏見;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Error)的影響力,總超過應有的影響力;類我效應(similar-to-me effect),又被戲稱是夫妻臉效應:提示效應(priming effect),例如開會時主管對某事的評論,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判斷。

Recent behavior bias則是指剛發生的表現,對績效評估的影響較大,例如Allen可能拚了一整年表現都很好,卻毀在打考績前幾天的一件「漏勾」事件;符合偏誤(Confirmation bias)則是高估與自己預期一致的資訊,卻低估與自己預期不一致的資訊。

這些知覺與歸因上的偏誤,往往會阻礙組織的多元性發展、影響團隊合作與溝通、 破壞組織氣氛與成長。

解決的方法不難,教科書上教的是:多聽、多看、多想,也就是要儘量蒐集完整的資訊、多聽聽不同人的意見、多思考過去的觀念是否還足以符合現在的情境。

丟開教科書,最重要的是,主管要有自覺,知道人們容易有「偏見」這檔子事,做決定、下判斷時也就能多幾分考量。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phenC&aid=353164
 引用者清單(1)  
2006/07/17 10:15 【R@Y觀光行銷學院】 喬家複字號也搞集體跳槽

 回應文章

blue phoenix葉葉為君舞清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拍拍手
2007/05/16 21:50
寫的真好 下次我有問題要來你這兒請教你這個張老師了
blue phoenix


腦袋停不下來的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人類的行為都一樣,只是解釋方法不同。
2006/07/17 01:56

難怪有人說,最適合當總統的人,應該是歷史學家或哲學家,

只是這兩門學問,大家都有興趣只是沒有敢真的當飯吃。真是可惜。


■♀醫楊曉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以
2006/07/15 17:43

自知之明已經很難, 知人之明更加困難

為什麼還有許多人, 自覺可以當大家的心靈導師呢?



稻柏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司與管理
2006/07/15 14:27
有些公司的本質 與事業模式 ,就是屬於暫時性的, 但是卻刻意塑造永續經營的假象;
有些公司的本質, 屬於永續經營模式,穩定, 細水長流的, 但是卻刻意塑造讓人有將會發財的假象.
那是一種致命的假象 ,讓就業市場出現恐慌的惡源.

台灣的多元化,
有高投資, 高風險, 高報酬的行業;
有穩定, 有保障的傳統企業,. 公家單位

唯有靠管理階級,.訂定合適的制度與管理文化 才能發揮團隊功效

社會主義, 強調穩定, 福利, 大家分擔風險. 但是若失去競爭力,, 有可能全盤皆輸 造成社會經濟蕭條.
資本主義, 強調高風險, 少數人成功, 足以讓自己富貴, 甚至對社會(繳重稅, 捐款)負起額外的責任, 永遠有人成功, 但是不見得能維持社會協調.

穩定環境中, 就不該有明星, 不該奢求暴利,
高風險環境中, 就不該抱怨去蕧存精.

了解自己的個性, 各取所需, 真誠以待, 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