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01 11:56:00瀏覽1945|回應1|推薦15 | |
最近十年以來,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除了健保給付的問題以外,還有一群人一直在鼓吹病人的權益,而且到處在控訴醫療品質不良。由於這樣的作法,正式嗜血的媒體最愛,所以,魚幫水,水幫魚,媒體拿到廣告費,而這些醫療權益捍衛者也成了名。成名以後,這些人都認為自己是最對的,因為「輿論」站在他們這一邊,當然,這樣的人醫療院所的CEO都極力拉攏,顯然好處也不少。 當炒作輿論到了某個程度,這種偏頗的看法,加上醫院的商業化,再補上台灣人根深蒂固地認為「無商不奸」,於是,自認是「權益受侵害的消費者」的病人,只要遇上醫師的醫療不順利,自然比照吃到黑心豬肉牛肉一樣,先來個抗議,然後找這些醫療權益捍衛者作顧問,然後,狠狠地利用媒體抹黑醫師抹黑醫院,以這樣的作為來要脅醫療專業就範。 當然,久而久之,年輕的醫師們因為大老們主張「自主學習」,所以,不管大老搞了多少倫理教育,年輕人已經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年輕醫師對於有風險的科別的態度,就是不用聯絡了。現在來個四大皆空加上永遠塞滿的急診,病人要是生病的時候,沒有關係沒有立委照顧的人,就是沒有床,就是在急診打地鋪,就是沒有專科醫師來照顧。跟送進汽車工廠裡的鋼材一樣,讓不知道哪裡來的作業員,進行各種手續,做壞了就丟進廢棄物再生中心。 沒錯,醫師不幹有風險的治療,問題是有風險的病人才是真正需要治療的病人。這下就如這篇報導裡講的,一直搞訴訟,是「醫」「病」雙輸。那麼,誰是贏家? 賺飽了虛名,把醫療環境搞爛又不必負責任的人,就是贏家。因為是贏家,所以,可以在這裡還假惺惺地裝作公平正義之士,發表這種新聞稿,認為這個神經外科的案件,醫師的罰款太高了。
【2012/04/01 聯合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