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醫療專業而言,很專精於某些特定疾病的專家,其實,不見得是最好的醫師。這群專家專心處理某些特定疾病,對於其他的科別的問題,就不會在意。在美國,曾經有過一個研究顯示,癌症病人的心血管問題,較少被腫瘤科醫師好好地照顧。(當然,很多癌症病人可能撐不到心臟病發作,就已經去世了。) 地區醫院當然有好醫師,因為從前很多非冷門,有經驗的較資深的醫師,都是從區域醫院,醫學中心轉到地區醫院發展,他們有不錯的收入,工作壓力相對也沒有那麼大。這些醫師把不少不需要到教學醫院做過多「教學性」醫療的病人,在病人住家附近,把事情處理完畢,對病人,對整個醫療環境都是OK的。加上醫師們遠比各位想得還怕醫療糾紛,看起來怪怪的病人,透過轉診系統,在長途跋涉到醫學中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但是,健保制度對於同樣的醫療,依照等級給予不同的給付之後,地區醫院因為「醫療成本」比財團醫院,或是大醫學中心來得高,給付又是這些醫院的80%而已,最後把醫院關起來的時候,沒有破產就偷笑了。 所以,對於您提的幾點,我的回應如下: 1. 地區醫院的掛號費跟診所相同,部分負擔也差不多,不會比較貴 2. 大牌醫師其實比較喜歡去地區醫院,因為設備與支援比診所來得完備,比較好施展,但是現在沒有這樣的地方可以待。 3. 大部分人其實都不是「有經濟能力」的人 4. 其實,大部分人的疾病,也不用看專科,只要看家醫科或一般內科外科即可。日本的辦法更簡單,讓地區醫院形成醫療資料互通的聯盟,互相支援檢驗檢查,也一樣不必重複檢驗。 5.一家老小去地區醫院看病,真的有大問題,再轉診不是也是一樣效果。
有生存空間,才有好醫師願意進駐,衛生署推動社區醫療,但是卻任由健保局消滅地區醫療的骨幹,導致台灣的醫學中心不是爆多,就是虛有其表。地區醫院原來會有好醫師,現在沒有,不是因為地區醫院沒有好醫師而病人不去,而是地區醫院被逼得活不下去,好醫師只好去開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