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3 08:55:37瀏覽935|回應0|推薦12 | |
引用文章體恤老人家 應設博愛診 前陣子有個老人家為了找個博愛座來坐,與一個大學生發生衝突,甚至被打傷。這個新聞也熱鬧了好幾天,然後一大群人都在發洩憤怒之後,不再提這件事情。鯊魚那天看到這個看起來很有見地的意見,但是,經驗告訴鯊魚,這個博愛診,只能說說,不能做。 作者提出博愛診的想法,主要是因為「有人交了看診醫師指定費,而先看」,而他的親人是「很老的老人」也沒有餘錢可以交指定費,所以,無法先看。如果有博愛診,那麼他的家人又可以在不付「醫師指定費」的情形下,得以先看。 為什麼說這個建議,只能說說,一定不能做? 大家知道急診有檢傷制度,把病人依照疾病的嚴重度,來分級,然後讓最危急的病人先就診。所以,在急診就診,年老的病人感冒,與車禍瀕死的年輕人擺在一起,除非年老的病人突然昏倒,否則,一定是那個瀕死的年輕人會受到醫師第一優先的照顧。當然,在門診看病,的確不會有瀕死病人的出現。但是,既然是來看病,大家的健康都是有點問題,大部分的人也都不舒服,也都看起來很虛弱。年紀大的病人,身體不好,的確容易承受不住長時間的等待,但是,一個身上的病還沒有完全好的年輕病人,加上一身的併發症,絕對也是一樣承受不住長時間的等待。所以,年紀大小,並不是決定病人能否長時間在門診等待的唯一因子。 那麼,我們也可以用類似檢傷制度的方法,來允許部分病人先看嗎?那麼,這個制度要如何建立?帶著氧氣,呼吸急促,但是神態自若,與沒有帶氧氣,呼吸急促,臉色難看,卻忍著的病人,哪一個該先看?老實說,經過客戶服務系統的努力,條文大概只會越寫越多,合乎資格的人也越來越多。年紀大應該還是其中一個資格,但是,其他的資格越來越多,就會發生排擠效應。作者的初衷,最後也是一樣不會達到。 老實說,「有錢好辦事」讓人覺得市儈,而且不能做到「敬老扶弱」,但是在一個大家都是「老弱」的狀況下,很難建立一個機制讓大家滿意。假如博愛診不可行,有沒有方法可以減少等待時間? 第一個方法,就是改成「約診」。這個方法只需要修改制度,不需要增加硬體。但是在台灣的醫療現況下,基本上是做不到。因為以台灣的現實環境,一個病人門診的給付約是新台幣150元,沒有辦法看得夠多,很明顯地,一定會「入不敷出」。而且時間到就請出,時間未到,先來了也不看,恐怕也不是台灣民眾能夠接受的。 另外一個方法,也許不會影響看診人數,但是需要資訊化,添購大量硬體,那就是用各種通訊器材即時通報看診進度。在日本,的確是有診所採取這種方式,但也不是每個診所都這麼做。不過,會發生等待過久的醫療單位,往往都是大醫院,做這種系統,不論是硬體的成本,還是系統的複雜度,都不是診所級的系統可以解決的。以現在醫院營運的觀點,大概不會砸大錢做這種非評鑑必須的事情。 真是很感慨,發表評論的人,就是不希望「金錢」決定一切,不料解決問題,還是「沒有錢萬萬不可」......... 醫療品質,是用錢堆出來的..........不由個人出錢,就是要有人買帳,如是而已。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