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3 08:07:48瀏覽9986|回應0|推薦46 | |
蒸汽騰騰,熱熟的秈粳混合米飯,萬頭鑽動於同樣炙熱的煲仔內,上邊鋪滿著腊味,周邊點綴著數顆青江菜,舉箸夾了一片厚約兩分的廣式臘肉,面對著光線,半透明脂肪透射著淡褐色光線進入眼簾,細嚼腊腸瘦肉纖維內滲出肉汁,富含山西汾酒的濃郁風味,再來片膶腸(注*),六瘦四膶,加入天津玫瑰露香,可在嘴裡有起沙感及豬膶的甘香。生抽澆在火熱煲仔表面所蒸發出豉油香,以上的諸多種種無疑是美味的保證。 沒錯,是腊味煲仔飯,煲仔即砂鍋之意,為廣東人稱呼法。 這種簡易飯食,原是人力拉車夫因營生需四處走動,飲食成為一個問題,車夫索性在拉車之後懸上一只煲仔,無論在何處,就地取材,生個火便能做出煲仔飯可用以充飢,又其有稍許飯焦香,反而成為今日人們喜愛的特點。 我腊味飯煲仔飯的啟蒙不是在廣州也不是香港廟街,卻是在台北市民生東路底某家港式大排檔,是朋友領的路,雖說是大排檔,但卻是以餐館型態經營。 當日點了原盅腊味飯飯(煲仔飯)需要等待一會,所以也點上炸兩(炸兩為油條別稱,在館子裏,用來稱呼腸粉鑲油條)以及鼓汁蒸排骨先祭祭五臟廟為上,約默過了15分鐘,雖說是號稱現做,但是15分鐘的米飯是如何做出來的?暫且不管如何,打開仍然燙手的盅蓋,飯香臘肉香氣迅速四溢,撥開腊味那下邊摻混著臘肉油脂的白米飯部分,端看著那飯粒,金光燦燦般,雖然不是腊味那般起眼,但沒了它可臘味終究是臘味,沒了綠葉,那紅花將再也不是紅花了。 人說初戀的滋味是甜美的,雖然我的煲仔飯初體驗雖沒有這麼的詩情畫意,但也著實讓人驚喜不已好一陣子,可不是。 煲仔飯如同台灣的快餐,但種類更為豐富,雖說是快餐但實際上對於心急之人,可是一點也不快。可對於講究吃食的廣東人或香港人,對於煲仔飯的現煮這一工序甚為要求,心急也不成,一定使用煲仔,更甚者還要以炭火烹煮,經典腊味煲仔飯還要有三寶,就是腊肉、白油腸(生抽腸),腊鴨(或稱油鴨),米的選擇一般傳統選料是以秈米為主,最著名的為廣東增城絲苗米,不過個人認為上好的泰國香米亦為不錯的替代選項。 廣式臘腸起源有這一說法,根據廣東省中山黃圃鎮鎮誌記載,那廣式臘腸草創者為黃圃鎮一賣粥檔主,名王洪,是年因陰雨連連故將豬肉、豬肝、以醬油、鹽、糖、 再以腸衣灌製,將之販售,反應熱絡,供不應求,名噪遠近。 臘腸亦有一說是唐朝時期阿拉伯人或是印度人遠赴中國經商,自故鄉攜帶灌製品肉類到中國,後廣東人食用後模仿而效之。 自個對食材挑剔個性,不免俗於年前製作了一批廣式腊肉與腊腸,時至今日,那腊味煲仔飯饞蟲又來叩我家大門,想,也是時候該冰箱的腊味拿出來,品嚐品嚐一翻了吧? Ps. 膶為肝的代名詞,廣東人忌諱奸字,在粵語肝與奸字同音,故以膶(音潤)字替換之, 1 事前提早把米用清水浸泡25-30分鐘。 2 米用清水把多餘澱粉洗過至少兩遍, 並加入少許鹽和油攪勻備用。 3 在沙鍋底抹一層油,至於爐上起火。 4 見沙鍋稍熱,把浸泡好的米盛在沙鍋裡. 並加入清水。 5 水位線約高於米面1.5至2.0公分左右, 先不上蓋以大火燒開。 6 見水沸騰,轉小火並上蓋。
7 莫約8分鐘.當開始有飯香,開蓋,若見水已少, 及放入備好的腊味,(本法需先切片)。
8 再上蓋以小火約5分鐘,此時應該開始有腊味香, 即可熄火,。 9 不急著開蓋,燜約 2分鐘,擺上以盾汆燙的青江菜 或是橄藍菜,隨後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