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5 00:21:39瀏覽719|回應0|推薦3 | |
上個月又去了趟美東,這次是坐大陸航空公司由香港飛越北極圈直達紐華克,一路都是白晝,北極的冰海都看得十分清楚。 不過美國航空公司的服務,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差,但是還是看到不少笑話。 一個口渴的乘客攔住一位空服員問,「請問有沒有茶水?」 這位女性空服員略停留了一下,笑笑說,「我這裡只有垃圾。」 就頭也不回的撂下這位目瞪口呆的乘客。 她講得沒錯,她是推著一部收集垃圾的推車。 石油價位高漲,美東一般的無鉛汽油已是四美元以上,可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依舊,週末由紐澤西開到長島,一路上都在塞車,沒有見到甚麼人少開車。 新超市越開越多也越開越大,進到這些冷氣大開,貨品充裕的超市,客人倒見不到幾個人。 對於節約能源,美國東岸看不到任何改善。 美國中產階級愛在郊區置產,巨大的花園空間,後院有螢火蟲野鹿松鼠,與大自然爭地,浪費大量的能源保持空曠房間冬暖夏涼,用水資源保持草地綠蔭。 聽說西岸環保節能比較積極。 話又說回來,近年來美國聲勢雖然下滑,卻依然是世界各地許多人嚮往的民主聖地。 美國文化讓人感覺粗俗但是平民化,讓世界各個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夠輕易接受。 同樣的,美國也可以輕易地接受其他不同的文化,雖然極少學到精瓍,但是她不排斥的態度就比其他民族要開通。 食物上就是最簡單的例子,美國式食物也就是將各國的食物簡易化。 變成所謂的義式肉醬麵,德國香腸變熱狗。 現今每個住宅區附近的小商區 (strip mall) 都一定看得到中餐外賣與比薩。 中東與墨西哥食物也是越來越多。 我以前曾在美國中餐廳打過工,對美式中餐還是有些感情。 中國菜 (Chinese Food) 已經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基本上,每一個商場,只要有賣食物,一定可以找到中國餐廳或者中國菜外賣店。 在大紐約區,中餐館的數量可能超過賣漢堡熱狗的美式快餐。 這些餐廳不一定是中國人開的,老板可能是白人而廚師可能是西語裔的老墨。 事實上,美國最近最成功的中餐連鎖店 P.F. Chang 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國白人創立的 (P.F. 是他真的名字 – Paul Fleming ) 。 這次好奇去光顧了一次,就是典型美式中餐: 湯有酸辣、蛋花、餛飩,前菜有春捲、生菜雞鬆、叉燒排骨 (Chinese spare ribs) ,主菜有蘑菇雞片、青椒牛肉、宮保雞丁、蝦仁龍蝦汁 (Shrimp in Lobster Sauce)、甜酸肉這一類的「名菜」。 菜單上沒有 Egg Foo Young、Chop Suey 這一類的老菜倒讓我有一點驚訝。 美式中餐這一段時間看來還是有所改進。 只是酸辣湯鹹得要死! 美國的大眾文化過去二十年也受到許多亞洲的影響,日式漫畫卡通已經由次文化變主流,光看兒童卡通節目就有很多濃厚的東方色彩,如 Juniper Lee,狄斯尼的American Dragon: Jake Long, Nick 的 Avatar「降世神通」,更有教中文的卡通Ni-hou, Kai-lan「你好,凱蘭」,這是 Nickelodeon 繼 Dora the Explorer (在美國是教西班牙語但是在台灣改變教英語的兒童節目)之後第二套讓美國兒童學習外語的卡通節目。 在二十年前的美國社會是無法想像的。 東岸真的多了好多東方人,最多最顯眼的是韓國人,他們團結又有效率,紐澤西許多街道全部束立起韓國商店招牌。 最大的亞洲超市也都是韓國人經營的,就是比華人開的明亮乾淨,而且不光是賣亞洲商品,吸引許多非亞裔客人光顧。 只不過東岸民族複雜,不像中西部已成為種族的大融爐,所以許多工作上還可以分出族群: 小吃店(Diner)是希臘裔,便利商店美容院是韓國裔,酒舖多是印度裔,洗衣店是華裔… 這麼多族群能夠共存在一個地方,雖然小磨擦不斷,但是大致上(或者是表面上)是相互尊重容忍,這也是美國多年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