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食在新加坡 – 螃蟹與肉骨茶
2008/02/01 01:27:18瀏覽9347|回應3|推薦8

也是將近兩年沒有來過新加坡,街景改變了許多,新建的高樓大廈中夾雜著舊式雙層唐式洋樓,到處仍然可以見到綠地,只是計程車還是超級難叫。

政治上新加坡仍然是一黨專制,但是和香港比起來,文化上新加坡和台灣更接近,講閩南話也通。 同樣是夾在強國之間的小國,專制的新加坡政府知道怎麼樣委屈求全。 被趕出大馬來西亞聯邦時,敵對的印尼在一旁虎視眈眈,但是這個華人為多數的國家還是採用馬來文國歌,今天新加坡的華文教育是跟隨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制度,以求與「國際」接軌。 

這次在新加坡東跑西跑見了許多人,接觸到的老同事,不論是不是本地人都是一樣的 content,對工作環境、對生活方式都表示滿意。過去經濟不斷成長再加上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大多數的新加坡人願意接受老大哥政府的照顧而不去擔心自己的未來,樂的安於現況。 相對於新加坡人的安逸,台灣人有找不到出路的焦慮,香港人有為恐賺錢落人之後的急躁。

新加坡的食物依然美味,去了三天三夜,吃了三次螃蟹、三次肉骨茶Bak kut the(我很欣賞南洋華僑率性地將各地方言直接轉換為羅馬拼音,只是往往搞得洋人與中國人都不知道是甚麼意思)還有兩種海南雞飯…

下飛機那晚被帶去Geylang的《無招牌海鮮》餐廳。 《無招牌海鮮》有許多分店,我從前光顧過East CoastEsplanade的分店。 這一次被朋友帶去Geylang 的本店,說做的比較好。 愛吃螃蟹的朋友事先打電話訂了三隻大(jumbo)螃蟹(斯里蘭卡螃蟹),兩隻做「辣椒螃蟹Chili Crab、一隻做「胡椒蟹」Pepper Crab  Chili Crab只略有辣味, Jumbo size 確實肉很多,大口吃蟹很過癮,只是滿手醬汁剝蟹殼很麻煩,甜辣的醬汁很適合用小饅頭或者白土司沾著吃。 Pepper Crab 則是用白胡椒,有別於其他餐廳用黑胡椒料理的Pepper Crab,只是味道太過清淡,不大出色。 另外又點了清蒸筍殼魚、炸麥片蝦姑、油條沙律(魷魚,本地稱蘇東,漿鑲入油條再炸)等等。 麥片蝦姑尤其值得推薦,上桌時我本以為是避風塘式作法上面蓋的是蔥蒜辣椒,結果吃到嘴裡是出奇的鮮甜,清淡不油,沒有香辣反而更吃的出海鮮的原味。 這道菜用小龍蝦來料理也是一樣的鮮美,肉更多、更結實只是沒有蝦姑的甜嫩。

Geylang的《無招牌海鮮》是一張大帳篷下面搭著十來張桌子,餐廳外面許多黝黑的印度人走來走去,裡面端盤子打工的很多都是中國大陸人。 Geylang我不熟悉所以餐後朋友還特別開車載我去「觀光」,原來 Geylang 一邊是美食,街道的另外一邊則是風化區,可以看見許多女孩子在街頭拉客,司機還告訴我們這個街角是中國女孩,那個街角是印尼女孩,再過去那裡則要小心因為「她們」不是女孩。 印象中執法嚴謹的新加坡居然有這樣的街頭風光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第三天朋友帶我們去《永成餐室》Eng Seng,說是有很好吃的Pepper Crab 《永成餐室》是個小吃店,其實這個地方是幾家小吃店共用十多張桌子,不過大家來這裡都是為了《永成餐室》的「黑胡椒螃蟹,聽說常常需要排隊一個小時左右才能等到桌子,而且螃蟹還要先打電話預定,要不然等到桌子卻沒螃蟹吃就掃興了。 朋友好心,不但打電話訂螃蟹,還早到幫我們搶桌子,十分感動! 《永成餐室》應該是家庭式經營,每週三休息,下午四點左右營業,說是開到十點,但是當地朋友說螃蟹往往七八點就賣完,也是用來自斯里蘭卡的肉蟹。 幾隻黑黑的螃蟹盛在一個很土的橘色塑膠盤子端上來(“螃蟹好小!”隨行朋友嘀咕。 其實不小只是沒有《無招牌》的大),黑胡椒味的香辣另外還多了鮮甜,盤底的醬汁黑亮黏稠有如巧克力醬,也可以用白土司麵包沾著吃,果然味道與其他地方的Pepper Crab大不一樣。 我們另外叫了福建炒麵,炒青菜等等,但是這裡除了黑胡椒蟹以外並沒有其他特別好吃的東西。 

新加坡海鮮餐廳聚集的地方還有East CoastBoat Quay兩個地方。 East Coast以本地人為主,比較物美價廉。 Boat Quay則以西方觀光客為主,價錢高昂。 不過Boat Quay 靠著水道和古老建築,風景優美,又臨近金融區,在這裡的小酒館喝喝啤酒倒是不錯。 另外有一家印尼餐廳 Sundanese Food也很有特色,只是這次的行程排不進去。

另外來到新加坡一定得去「熟食中心」Hawker Centers逛一逛。 我之前去過的有Newton Circle Maxwell Lau Pa Sat Newton是做觀光客生意為主,價格偏高,小販喜歡鼓吹遊客點炭烤龍蝦、虎頭蝦 Tiger Prawn 之類的昂貴海鮮。 不過這裡的燒烤方魚(魔鬼魚)BBQ Sting Ray是宵夜的美食。 Lau Pa Sat 地點較適中,交通方便,夜晚喝生啤吃沙爹的客人特別多。 不過近 Chinatown Maxwell可能是最多美食的 Hawker Center 如《天天海南雞飯》和《東風發》的去骨海南雞飯,《金華》的魚頭米粉,《老巴刹》的肉骨茶… 這次來新加坡還是無法避俗的吃了份海南雞飯,《東風發》的雞油飯與去骨雞肉都很正,雞肉軟而入味但是不油膩,和印象中《文華酒店》的海南雞飯相差不大。

臨走之前去《黃亞細肉骨茶餐室》吃肉骨茶早餐。 這家餐室頗有歷史,早上6點開始營業而下午2點就收市。 香港特首曾蔭權訪新時曾要求下午2時以後光臨但被拒絕。 不過我們一進門就看到一張店主夫婦與馬英九的合照掛在牆上,而且還是特別大張,看來馬英九比曾蔭權或者泰國前總理Thaksin人氣要高。 《黃亞細》的肉骨茶的湯雖然略帶褐色,但是仍然以白胡椒味為主,湯頭味道極佳,油條加進去吸飽湯汁後又別有風味。 湯喝完還可以再加,服務生慢條斯理地用不鏽鋼茶杯端出來直接加到碗裡。 排骨倒是普通,比起臺灣夜市裡的排骨可能還老了些。 其他的粉腸與豬腰也都還好,粉腸浸泡在黑甜醬油汁裡吃起來是粉粉的,豬腰切片過水有一點老,略遜於油爆的脆嫩。 肉骨茶聽說是當年華工休息時補充體力的點心,而且胡椒還可以去暑氣。 《黃亞細》是個有古早味的餐室,幾張桌子在室外大樹下,每張桌子旁都擺著燒著滾水的小茶壺與茶具,可以想像當年來到南洋異鄉的華僑工人休閒時三五聚集一桌喝茶吃肉骨,不像我們坐下來點一桌東西沖沖吃完去趕飛機…

其實南洋華僑是甚麼時候都可以吃肉骨茶Bak kut the 新加坡式的以白胡椒為湯底有別於馬來亞褐色添加中藥的湯底,碗中一定有一瓣未去皮的蒜頭。 夜間酒後Balestier Road上也有許多家開到兩三點,這時候來一碗特別醒酒。

Information

《無招牌海鮮》No Signboard Seafood  412 Geylang  Tel. 6-8423415

《黃亞細肉骨茶餐室》Ng Ah Sio - 208 Rangoon Road

《永成餐室》Eng Seng  247-249 Joo Chiat Place Tel. 6-4405560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ansiao&aid=158609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最喜歡樟宜機場!
2008/02/08 04:29
雖然新加坡老是被西方國家認為不民主,
李光耀卻一直是我的超級偶像,果決、有毅力、排除萬難、執政有創意,
兩本李光耀傳我從大學到現在看了好幾遍,因為我小時候是左派惡少女,
覺得能搞好公屋、退休金、健保.....真是太酷了,就是應該這樣~

李光耀的文筆也很好,我一直收集一些他的小文章,很喜歡讀。
新加坡對我一直是有特別意義的地方呢。
倒是我在新加坡沒吃什麼,怎能三天吃三次螃蟹啊?



 

Peec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介紹你去別家店
2008/02/01 23:58

黃阿細的肉骨茶好吃,也是我最早認識的店。5毛錢一包的茶非常甘甜。但壞處是必須早去(不然就賣完了),而且沒有冷氣,會吃得一頭大汗。

建議去亞華肉骨茶。在PSA Terminal那兒的店做白天的生意,有冷氣。 在Havelock Road 593號的店只做晚上的生意(開到清晨),也有冷氣。


Rink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螃蟹與肉骨茶
2008/02/01 08:51
謝謝分享南洋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