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轉貼-再富也要窮孩子
2009/10/02 13:55:09瀏覽321|回應0|推薦1

這幾天忙準備作品, 就貼個前二天收到的文章..

來自據說是南京大學佈告欄上,一封署名為"辛酸的父親"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匿名信", 是來自哪裡一點都不重要, 重點是內文的意義....剛好再看到今天對岸的 "國慶" 軍演, ...要怎麼說我心裡的話呢~..這樣講吧, 古人說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去論字面的道理,只用引申其中的內涵︰建立面對小事情的基本態度,自然延伸後可應用在任何事物,小從個人生活起居~大至公司治理甚致國家建設發展…沒什麼好多講的~ 一切盡在不言中~

bytheway..對岸的活動竟然是用“秒”為單位計算?!我就算一個人洗澡都不敢以秒來計算咧~~~這中間不談政治,個人是被震撼到了~但一點都不覺得訝異;同樣類型的事物也發生在雙方的教育、政經環境之中。我沒立場質疑或指正任何事,我只是深深覺得...靠北邊走咧~ 我怎麼覺得自己看起來沒啥競爭力了呢~太可怕了。有太多事情你不得不面對,因為那是現實;有更多事情你還得和著血淚硬上,不管接不接受,都只能笑著面對,要能笑著面對不容易, 所以必需常態性的不斷積極學習和誠實自省~~透過近乎自虐的磨練我才能再擠出那少的可憐的一丁點笑容~哈~您說慘不慘呢!!  對了剛好想起昨天和客戶聊起了武士刀(大刀),您以為那只是拿來砍人的嗎~是地也沒錯,那只是表面就是物相,要是有興趣不妨去深入瞭解之中的文化,然後您就會發現︰為什麼這樣的東西可以用【日本文化精髓】這六個字代替。所以結論︰~這只是我個人的自言自語札記, 謝謝隨便看。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
代裡出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後,心裡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
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
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
事。

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3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
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後,從你
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
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
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
出入卡拉 OK及酒吧…。

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
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
點善良的心?

(以下是某位對岸執教職父親的感言)

閱畢整封信,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我最關心的不
是胎兒的性別,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雙胞胎甚或4胞胎?

我執教的學校,有2男2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4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
爸拎著4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4次塞給4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
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
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
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
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
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
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
";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

我們東方家庭"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
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
神。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 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
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而是
象徵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
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4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
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
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 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
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
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
崽含在嘴裡或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
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
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

含在嘴裡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
如殺子」的道理。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
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6art&aid=337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