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滙豐總部續留倫敦 打消遷香港
2016/02/16 19:33:10瀏覽103|回應2|推薦0

 

2016-02-16 04:24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滙豐銀行十四日宣布將把總部留在倫敦,打消遷往香港的計畫。圖為倫敦滙豐銀行總部大樓。 美聯社
分享歐洲最大銀行滙豐控股公司(HSBC)十四日宣布,董事會一致決定把總部留在倫敦,放棄遷往香港。彭博社報導,滙豐獲得英國政府在法規和稅制上的讓步,並考慮到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及香港「一國兩制」保證港人自由已出現疑慮等因素,結束十個月的長考,決定將總部留在倫敦。
滙豐發布聲明說:「倫敦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高技能人才薈萃之地,因此仍是滙豐這種全球金融機構理想的總部所在地。」

聲明沒有提到政治問題,但法新社說,大陸對香港的影響漸增,正侵蝕香港的自由,觀察家認為這可能損害香港做為自由金融中心的地位。

一八六五年在香港創立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於一九九三年香港回歸大陸之前,將總部遷到倫敦,迄今仍為香港上市公司。滙豐去年四月考慮再遷回香港,當時距英國國會選舉僅兩周,許多選民認為銀行不負責任,選舉期間打壓銀行聲浪升高,滙豐考慮遷港,因素包括英國的稅制、金融法規和英國可能脫離歐盟。

滙豐評估搬遷過程「彈精竭慮」,甚至向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和賴斯請益,搬遷成本估計十五億美元。

選舉結果英國保守黨大勝,讓財相奧斯本得以在選後對銀行讓步。滙豐決定留在倫敦,堪稱奧斯本的一大勝利。滙豐在英國雇用四萬五千人,二○一四年在英國納稅廿四億美元,分析家說,滙豐考慮遷港,可能就是為了向英國政府施壓,「過去百年來,跨國企業都是這樣做」。

輸家則是香港,彭博估計,滙豐百分之廿二的資產在香港,香港貢獻滙豐二○一四年近半的稅前盈餘。但大陸經濟放緩、大陸經濟管理方式引發新疑慮,甚至香港出版商失蹤,引起「一國兩制」是否侵犯香港自治權的疑慮,都是滙豐考慮遷港時,對香港不利的因素。

滙豐強調,儘管留在倫敦,不會改變以亞洲為「樞紐」的策略,仍靠亞洲帶動成長,未來三到四年將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增加四千個工作機會。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47034671

 回應文章

人民戰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16 19:48

路透專欄/維持現況 兩邊不討好

2016-02-16 04:25 經濟日報 編譯劉品佳


滙豐銀行(HSBC)維持現況的決定,可能得冒著全盤皆輸的風險。在曠日廢時地比較其他金融中心之後,滙豐仍選擇將總部留在倫敦。英國已成為對金融業較為友善的國家,而曾是滙豐總部的香港卻有著不確定性。然而,滙豐公開徵選總部地點的做法,卻可能讓倫敦和香港徒留失望。

滙豐在為期十個月的審視期間,曾對多倫多和巴黎等具備地緣多樣性的城市青睞有加。滙豐選擇總部的11項標準中,包括競爭力、穩定度和未來成長性等。

路透去年即報導,基於滙豐的標準,新加坡、香港,甚至加拿大的吸引力都勝過當前總部所在的倫敦。然而,對滙豐這家在近151年前創立於香港和上海的銀行而言,回歸中國將是符合現況的唯一選項。

但是,滙豐董事會卻一致通過留在倫敦,部分是因為當地環境變得更友善。英國當局或許也意識到,即使向中國示好,也無助於滙豐果真遷回香港而導致的稅收損失。當局也一再保證,倫敦仍會是引領全球金融中心。

另一方面,滙豐直至1992年才遷離的香港,光環卻已失色不少。中國經濟趨緩和金融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中國經濟前景離北京擘劃的理想尚有一段距離。香港的法規制度看來也日漸不穩。在香港2047年完全回歸時,情況也不太可能改善。

即便如此,香港仍是滙豐第二大市場,且滙豐正大舉投資珠江三角洲,中國業務勢將持續擴大。但滙豐維持現況的決定,可能會使中國覺得不光彩,也不會讓倫敦覺得深受青睞。(作者Peter Thal Larsen是英國路透專欄作家/編譯劉品佳)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16 19:36

觀察站/香港輸家?「金融中心夢」挫傷

2016-02-16 04:25 聯合報 香港特派員李春


香港一直有個「金融中心夢」,那就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既不讓新加坡超越,又能與倫敦比肩。滙豐控股決定總部不遷回香港,或多或少挫傷了香港。

做為全世界少有的「銀行多過米鋪」的都會,香港港督上世紀七○年代初,才小心翼翼地首提香港作為區域金融中心,那也成了香港向國際金融中心進軍的第一階段。

到上世紀八○年代,香港作為「四小龍」之一的經濟起飛,以及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的機遇,八○年代中期香港聯合交易所成立,到八○年代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成立,標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已經齊備。

從上世紀九○年前期,包括經歷香港過渡和回歸的重要時期,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和鞏固的階段。而現階段則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期盼在鞏固中的向上提升期。

做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過去主要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的橋梁,地位日益重要。今天有人認為隨著中國大陸開放,隨著中共當局強化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這種橋梁作用開始淡出。

但今天香港是亞洲區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成為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國際集資中心,是大陸資金流動的重要橋梁,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過試水場。其主要因由,一方面是中國大陸金融未完全開放,沒有進入真正的金融市場化階段;另一方面是因為香港是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城市,有很多國際都會沒有的便利,還有有自由的資訊傳播、成熟的法治。

滙控動心遷移總部十個月來,也是香港爭取滙控回港的十個月。最後匯控作出決定,其董事會方面含沙射影地說,原因包括「英國享有國際尊崇的法規架構以及司法制度,還有豐富的處理複雜國際事務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