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名家觀點/是費用?還是罰鍰?
2015/07/13 10:22:20瀏覽76|回應0|推薦0


2015-07-13 04:28:22 經濟日報 周俊吉

英、美監管單位日前連袂對六大跨國銀行開出約58億美元(近新台幣1,800億元)的天價罰單,刷新史上金額最高的集體處罰紀錄。這六家銀行分別是花旗(CITI)、巴克萊銀行(BARCLAYS)、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瑞士銀行(UBS)與美國銀行(BOA)。

罰鍰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美國司法部調查這些銀行共謀操縱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及外匯市場交易之情事,其中五家銀行在認罪協商後,共需支付逾27億美元的罰鍰(CITI為9.25億美元、BARCLAYS為6.5億美元、JP Morgan為5.5億美元、RBS為3.95億美元、UBS為2.03億美元)。

二是美國聯準會(Fed)對上述五家銀行「不安全且不健全的做法」,處以超過16億美元的罰款。巴克萊銀行還需額外支付13億美元給紐約州金融服務局(DFS)、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另有美國銀行遭Fed處罰2.05億美元,理由是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操縱外匯價格的相關行為。

路透社隨即指出,近兩年來,歐美監管當局針對操控LIBOR與外匯等非法行為,累計已向各銀行開罰逾100億美元(逾新台幣3,000億元)。

LIBOR是什麼?LIBOR是指英國倫敦的銀行同業間,其所從事歐洲美元、日圓、英鎊、歐元及其他貨幣等資金拆放時的指標利率,是目前國際間賴以制定貸款利率的重要依據。操縱LIBOR走勢無疑會損害消費者權益,舉凡民眾的儲蓄、信用卡、車/房貸、養老金等日常資產都會受到影響,當然也會美化銀行帳面、增加不義之財。

整起事件持續超過五年,自2007年12月至2013年1月,這些銀行外匯交易員,透過建立網路聊天室和專屬暗語來操縱基準匯率,影響每日交易量超過5兆美元的全球外匯市場,藉以提高業績、創造利潤。

筆者之所以利用大量篇幅解釋這宗跨國銀行聯合認罪案,是因為該事件茲事體大,不只是資本市場普遍存在的僥倖心理,還有可能引發的系統崩潰危機,值得社會各界深思、正視。

至今仍餘波盪漾的2008年金融海嘯,始作俑者就是這些「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跨國投資/商業銀行,將許多品質欠佳的金融商品,透過複雜的財務工程、裹上漂亮的層層糖衣,大量向全世界傾銷,到最後不僅自身難保,更賠上全球經濟景氣,至今仍有國家泥足深陷、無法自拔(如希臘)。

拜全球央行聯合坐上直升機灑錢之賜,這些金融巨擘得以快速恢復元氣、再度生龍活虎,但顯然沒有記取教訓、痛改前非。面對情節如此重大的操縱LIBOR與外匯交易,雖然主管機關祭出「巨額罰鍰」,或許在業者看來,其意義僅等同獲取利潤所必須的「經營費用」而已。

金融業是一種信任產業,有信任,天涯也能咫尺;沒有信任,連舉步都維艱。近代文明能夠突飛猛進,信用貨幣的廣泛使用可說居功厥偉,因為人們信任貨幣的價值,信任銀行在現代社會的中介角色,信任金融系統可以發揮經濟血液的功能,金融業才得以長期雄踞自由市場的主導地位,也因此各國政府不約而同都將金融相關產業列為特許行業。

如今,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金融醜聞,不斷侵蝕著金融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信任,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再相信銀行、不再相信中介、不再相信他人,一切只願親力親為、只想眼見為憑、只要銀貨兩訖,屆時恐怕也是現代組織、人類社會崩潰之日。

(作者是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2584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