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家可歸的中學生》找回遺失的幸福滋味
2009/03/19 01:08:29瀏覽1788|回應0|推薦5

其實就是一份歸屬感,讓我們在所有快樂以及悲傷的時刻能夠分享;每個人不是生來就懂得勇敢,也不是註定孤獨而把自己埋藏。

寂寞的時候習慣向著陽光才能很快忘掉曾經在黑暗裡留下的創傷。

十四歲和二十八歲的百無聊賴是等質等量的沮喪,倘若自己也無法決定去處,那麼就算是沿途有再多的援手也不夠拉拔。匿身角落的孤傲此般過於誇大,很容易會記不起然後淡忘那些曾經在生命中微笑慈愛的臉龐。

須臾一瞬的塵世我們不該刻意遺棄被愛和愛人的表達;有著需要保護與溫柔的對象,於是就會奮力肩扛起痛楚、壓力、以及盼望。人類都擁有脆弱的靈魂在遇見了誰之後才變得堅強。

以下白話版心得感想:

我在想,是不是最近日本電影興起一股矯情風?前陣子《心動奇蹟》的柴犬很可愛,但是我看得很無奈;雖然這兩部片都是真實故事改編,但是演起來就覺得讓人有點造作的感覺。

不是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更準確的來說是感到突兀。

小池徹平家喻戶曉的美型雖然營造出讓人心疼的感覺,但是演技甚至還比不上戲中當他哥的西野亮廣;幾乎每個角色(除了公園裡跑龍套的調皮小孩子以外)都表現的比主角田村裕好。

想必有許多觀眾是因為同情小男主角的遭遇而掉眼淚,嚼樹根、啃紙箱、狼吞虎嚥的吃著老伯伯餵鴿子的吐司邊;跳過這些強調貧窮的情節,我覺得反而能夠增加這部片的可看和耐看度。(臺灣有著類似情況的小朋友成千上百,怎麼不用你們的眼淚去換成對他們的關愛?)

社工西村媽媽和好朋友義也的父母(義也他媽是演《阿信》的田中裕子!演得真有說服力),劇中出現那些幫助他們三個孩子的好心人;我們生命中總是會有不求回報而給予的關懷,只是時至今日本該是人類普遍的善性反而在現實的社會中變得難能可貴。

「對不起。」

主角阿裕的母親總是在自己悲傷的時候說抱歉;對於無法給予孩子們的快樂感到內疚,轉過身後仍舊微笑煮著湯豆腐,想帶給家人們幸福的滋味。母親一向都有如春風般溫柔地撫平我們的創傷,把所有不安定的氛圍驅離,在平凡中偉大。

「為什麼要道歉?妳又沒有做錯事。」

那是因為希望你能夠原諒我的無能為力,讓我自己也能面對自己渺小的脆弱。

阿裕的父親拋下一句要大家好好過活,然後解散;雖然想必他內心的痛苦不少,但是舉動也實在太戲劇性。阿裕的哥哥姐姐兩個人相較起來懂事得多;大哥打工替弟妹張羅生活,姐姐總是嬉嬉哈哈又感性地凝聚起三個人的情感。

這部片好看的地方反倒是這些簡單帶過卻又流暢平實的部份;兄弟姐妹、母子、願意伸出援手的人們,對於人生也很迷茫的老師,餵鴿子留下吐司邊的老伯,甚至是給姐姐一顆包子吃但是沒有出現在鏡頭的婆婆。

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我想著;在我還有力氣也有能力去關懷我周遭人們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要多做些什麼讓他們明白我會一直陪在他們身邊。也謝謝他們給我一份歸屬感,讓我在喜怒哀樂的情緒後最終還能有所依靠與棲停。

無家可歸的中學生官方網站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soabcd&aid=275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