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以生命演繹的旋律
2009/03/12 11:34:18瀏覽4031|回應1|推薦6

習以為常的一切驀地轉身成空,泛著笑意的嘴角以及爭執時倔強的表情,強忍也藏不住的眼淚;生活有太多的美好卻總在落幕的時候才會驚覺。

我們終究在某日離去,所有馱負的重擔都將卸下肩頭;身前身後的一切再也無關緊要,想輕撫的再也觸不著,歉疚的再也無法彌補。最後的告別式上沒有必要存在的謊言,泣不成聲裡的言語才是我們真誠的表達。

「如果早知道的話。」

可惜我們對於未來的事沒有辦法預知,對於悔恨也無可奈何;懷念總比相處容易,失去才會深刻珍惜;請問深愛著彼此的我和你,為什麼心口不一?

大提琴琴聲低吟,絃上揚起的往事在今時此地漫天蓋地;清晰的面容變得模糊,淡忘的感情愈發顯明。人生的際遇像是旋律也說不定是齣鬧劇;追逐的夢想突然在某日昇華,視野遼闊以後更能看清自己。

以下白話版心得感想:

雖然說謹以此片感謝殯葬業者,可是我覺得讓我感觸最深是生死、愛和寬容。

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不見得非要風光氣派,畢竟身後的事早已經不再有知覺;而身旁邊送行的親人們,懷持著是什麼樣的心情陪著他走完這最終站?愧疚、氣憤、不捨?還是心存感激?再多的言詞再也無法傳達,這些情緒就像是投進湖心的石子般,在我們心頭盪起陣陣漣漪,靜默卻隱隱揚擴。

劇情裡安排幾場納棺的畫面;有一生辛勤的太太,有自以為女兒身的男生,有獨居老人,有小朋友,有基督徒,還有另外兩位對男女主角影響很深的重要人物。不管我們在社會上擁有什麼樣的地位,最終都避不了撒手人寰;不管被多麼深愛、孤獨、甚至是被不諒解,到底也是歸於黃土。

我們追求的一切最後會留下些什麼延續如同白駒過隙般的人生?意念是永恆不滅的能量,只會被淡忘而不會殆盡;直至某日被翻掘起,被重新感受承繼。

所以澡堂的阿嬤倒下以後,讓美香(男主角的妻子)和瞧不起男主角職業的兒時玩伴,開始接受大悟(男主角,本木雅弘飾)的工作。納棺禮儀師那份專業和情感,表現出來的是尊重,而不是輕率了事;我一直以為沒有職業高低尊卑之分,只有人們本身敬不敬重自己的工作。

一份工作在本質上不單只是一份工作而已;澡堂阿嬤堅持甚至固執地經營,是為了長年慣於來此泡澡放鬆的男女老少。還不想倒下也不想放棄,是因為捨不得那些凝聚於此的感情。

我覺得這部片的缺點就是太多細膩的想法藏在每一個鏡頭和對話讓我心得感想寫不完。石文那段似乎有點多餘卻是很大的伏筆和脈絡;有些心緒不用言詞說話,而是讓對方去思索。究竟一顆石頭上面能承載多少表達?石頭終究沈默,在另一個人也能擁有相同體悟的當下,就會到感受沈甸的重量。

NK公司(禮儀社)的老闆,離家棄子的女職員,大悟來不及見最後一面的母親,跟女人私奔最後卻孤獨死去的父親,在火化場工作愛泡湯下棋的歐吉桑,甜美的廣末涼子(大誤!),每個人在鏡頭之外的眼神都紀錄著什麼樣的喜怒哀戚?

死後萬事皆休,留下的爭執就只剩下還在世的人們面紅耳赤地吵吵鬧鬧;我想起前陣子看的《人間條件2》,想起一些周遭遇過的事。倘若虛偽的情感太多,能不能就用最真實的溫柔來面對現在所能珍惜和擁有的?

人死了,是穿越另一扇門離去;通向何處只有啟程的人才會明瞭。

PS. 在飛機上看過英文字幕雖然不是每句都懂卻也不小心在空姐面前流下男兒淚,回臺灣再看一次果然更是老淚縱橫。不愧是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好看到真的不是我三言兩語就能寫完的。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官方網站

電影主題曲:送行之人(久石讓的音樂真的是讚!)
 

電影預告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soabcd&aid=2736004

 回應文章

wwt
心得
2009/03/22 09:41

- 一開始簡單的幾件事,就把男主角軟弱的個性突顯出來

不過也似乎是這個個性,後來才會半推半就的情況下,開始入殮師的職業

"做這個行業是你的天職"說這句話的社長應該不是偶然

- 入殮儀式中,最讓我感動的動作是輕輕用自己的手覆蓋在死者手上以及在化妝前撫摸死者的雙頰;也許其更實際的目的是在固定姿勢,但透過彼此手心溫度的傳遞;讓人想起小時候哭的滿臉滿髮都是汗水而且"臉溫"上升的時候,總有一雙溫暖的大手拭去臉上的淚珠,然後輕輕的安撫說不哭了,悲傷總能適時的離開

- 從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澡堂婆婆,到最後送走自己的父親,好像死亡就是從路上看到的喪禮,就開始一步步接近,只是我們要爭吵,要享樂,要猜疑,要逃避,常常忘掉這樣一回事

- 父親給的是一塊又重又粗造的石頭,而孩子給的則是又小又平滑;到臨終之際,父親還是拿著那一顆平滑的小石頭;這部分也讓我好感傷

- 當大火倏地的燃起,對不起才一股腦的宣洩而出...

- 入殮儀式雖然短暫,但卻是在世者能"好好"陪臨終者走的最後一段路,即便有再多不捨,感謝,隔閡,不諒解,總是希望亡者能帶著自己"喜歡"的容貌,衣物離開;但似乎也是因為這種短暫,才讓人更懂得珍惜,把藏在心中對死者在世時想說的話一次說完。似乎入殮儀式不僅是對死者,對在世者也是一種救贖與釋放

"為什麼這些魚要一直這樣,最後還是不免要一死"

"他們生來就是這樣"

看這片太讓人傷心了

沒完沒了的飛翔(sosoabcd) 於 2009-03-22 22:47 回覆:

入殮儀式不僅是對死者,對在世者也是一種救贖與釋放。

我也是這樣覺得;
很多句我們口說的對不起,其實只是想減輕一些自己的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