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7 22:29:37瀏覽629|回應4|推薦6 | |
我不是個好脾氣的人,也不是個有耐心的人。 看著有些人沒完沒了的教導我那些所謂的“道理” 我實在想很直白的“呸”一聲了。 我尊重和我有歧見的人,但我無法尊重在一開口就把自己定位在道德制高點,好為人師的人,總是以為別人是落後的,愚昧的,無知的,總想著有意無意誘導別人去否認自我。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只要我們感到舒適,那就沒有什麽先後之分。 鮮花總是從黑暗的泥土中綻放開來,不如意的環境才能更鍛造一個人的意志,更容易產生智慧果實。 所以,請在表達意見的時候,字斟句酌,是否一面高呼言論自由,而隱形中其實是專制的在否認別人的觀點。 另,看到有新聞和一些人談論馮小剛的簡繁字體言論,其實他個人僅僅只是提到兩個字的繁簡採用,而非整個字體體系的更改,實際的說,如果現在再完全換成繁體,呵呵,估計中國文盲數量大增啊,那造成的社會困擾恐怕不是一般大了,其實更多人不是就字體本身優劣來探討,而是牽連到政治內容在談,以此作為攻擊中共的一個理由而已,我很煩這樣的操作,也很煩一些不願意獨立思考和探究的人在後面跟風。文字字體變化其實一直都是個運動的過程,從甲骨文,金書,楷書,隸書·····一直都在變化,而簡體字的存在也是由來已久,在南北朝,唐朝的文字記錄中都已經慢慢擴大出現了簡體字,而在民間被稱為俗體字,破文等。 近現代簡化的趨勢更明顯,從太平天國的簡體字,到清朝末年,到五四·····到中華民國政府制定的簡化字標準·····如果硬要把簡體字的出現扣在中共腦袋上,真是有點過譽了吧,呵呵。 練習過草書的人應該知道,簡體字在草書中出現的最多,包括王獻之,王羲之,董其昌,歐陽詢,蘇軾,鄭板橋等大家的作品中都有現代使用的簡體字,所以,簡體字不是沒有歷史根基的現代政治產物,同樣屬於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 簡化字應用,其實也不代表繁體字就會消亡,至少很多人雖然不會書寫,但是要看懂,完全不是問題,而在識字的字典上,是簡繁並列的,差別在於現實使用中選擇哪種而已,著實沒有必要爭個輸贏,一定要滅了簡體字,那樣不過是庸人自擾。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