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傻瓜,誰叫你看報紙買股票?
2007/05/21 13:38:11瀏覽1634|回應0|推薦0

<傻瓜,誰叫你看報紙買股票?>

你平常是不是看報紙來投資股票呢?如果是,請儘早改正這個壞習慣,因為這是極不智、且愚蠢至極的行為。

我這麼說,可能十個散戶朋友有八個要震驚到跌落到手邊的報紙,並感到茫然不可置信。不根據報紙的最新資訊來研判行情、投資股票,那,要根據什麼呢?

看報紙、投資股票,是多數投資朋友會幹的事,包括專業法人與基金經理人都是如此。但從結果而論,我敢打包票,能藉此賺到大錢的散戶,十個不出一個;剩下三、兩個是手腳很快,憑著眼明手快而賺到小錢;其他的呢,我想,都住到舒適的套房區,把短期投資損失改列到長期投資報表上,但都很阿Q的不承認自己的失敗。

根據報紙來投資股票,我所眼見的朋友,多數都是短線的投資人,很少人是看報紙來做長期投資,因此,鍛羽而歸者居多,也不令人意外。

聽我說到這裡,聰明的讀者大概可以聽出絃外之音:"莫非,看報紙做股票,只能做長線,不能做短線嗎?"

不是的,我的意思並非如此。正確的說法是,看報紙來投資股票,根本就是個錯誤的方法。問題不在報紙的報導有問題,而是你根本用錯了投資工具,沒弄通投資的正確方法,導致你手上有報紙,卻有看沒有懂。懂得做長線投資的人,因為心中有定見,不會受市場短期的消息面所左右,所以看報紙有觀點、有想法,自然能活用報紙上的財經新聞來做投資。

所以問題是出在你的投資腦袋有問題,不是報紙財經新聞有什麼問題的。

什麼?你不承認你的投資腦袋有問題?那我問你,路邊的擦鞋童理論你聽過吧?意思就是說,當街頭巷尾都在討論股票投資時,包括連路邊最沒知識的擦鞋童,都跟你侃侃而談起股票經時,這代表行情已經過熱,你該出清滿手的股票,趕緊逃離行情即將反轉的市場了。

為什麼該如此呢?因為證券市場的多頭行情意味著,想買股票的人比想賣股票的人多,所以才會有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來購買供給量不足的股票。供給量為何不足呢?因為賣方市場看準行情會節節攀高,因此惜售股票,準備用更高的價格待價而沽。就是這樣,買的人多、賣的人少,股價快速沸騰增溫,這就是多頭市場的標準邏輯。

可是,換另一個角度觀察,一旦市場上所有的人手上都有股票了,那請問,這些滿手股票的人,要把股票用更高價賣給誰呢?當然是下一個願意再出更高價的笨蛋啊,這種笨蛋沒腦袋,只知道幫別人擦皮鞋,所以擦鞋童一進場,就代表市場買氣已到強弩之末,再也找不到最後一隻笨老鼠來買股票了,行情自然急轉直下。

擦鞋童理論很有道理對吧?你當然會點頭認同。可是我問您:現在街頭巷尾還有誰在擦皮鞋啊?那我們要根據什麼來研判擦鞋童進場了呢?答案很簡單,就是看報紙買股票的人一進場,就代表行情有點過熱、要反轉了喔!!

聽懂了嗎?擦鞋童是誰呢?就是不折不扣、看報紙買股票的閣下、大人、您,因為你看到報紙說什麼,你就買什麼,你跟沒腦袋的擦鞋童,又有什麼兩樣呢?

一份報紙的財經消息一曝光,工商專業報紙大概一天就有十萬份的發行量,大眾化的龍頭報紙少說也有四、五十萬份的發行量,換句話說,一檔股票的利多消息一發佈,証券市場馬上有五、六十萬人同步知悉,假設這些人當天同步買入股票好了,股價立刻漲停鎖死,人人馬上都有這檔股票了,那請問,下一個買股票的白老鼠是誰呢?

其實看報紙就不假思索而買股票的人,就是市場上不折不扣的傻白老鼠與擦鞋童,只是這些投資朋友往往自己不承認而已。

根據經驗法則,當報上某一檔股票的利多消息一發佈時,你仔細去看看它的技術線型,通常股價早已悄悄上漲了好幾成,或者底部已經打底完成,即將進入末後端的噴出演出了。所以一看到報紙利多消息就眼明手快的買股票,還可以賺到魚尾巴;遲緩個幾天,確認股價天天漲停才進場的,抱歉,您就是最後一隻白老鼠了。

剛剛講經驗法則、經驗法則,那我憑什麼有這樣的經驗呢?抱歉,小弟我十多年來就是財經記者,累積的這種發布新聞經驗,相信絕對多於多數讀者朋友吧?如果不相信,回過頭,你逐一去對照今天報紙的利多消息與該檔股票的關係,你絕對會發現,十支有七、八支股票確實股價已起漲了一陣子了呢。

所以財經報紙有沒有問題呢?沒有問題的,記者通常不太會刻意製造假消息的,問題是在投資朋友往往弄混了投資的法則,才會根據報紙的指令來做股票,這種行徑,就跟參加投顧會員可以領到Call-in、Call-out的服務一般,只是報紙收費廉價,只有收取你十元、十五元的費用而已,所以你的服務自然就是擦鞋童級的服務囉。

讀到這邊,講個結論吧---下次別再看到報紙說什麼好、就買什麼了,用腦袋想想,這檔股票是不是低點放量,值得買進?還是高點出量,必須賣出呢?把自己的投資腦袋練清楚來,再去翻閱財經新聞吧!

資深媒體人 王志鈞
2007/05/21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974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