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17 13:24:21瀏覽1595|回應2|推薦12 | |
<投資活力旺概念股> 最近台股走勢沉寂,要漲不漲、要跌不跌,讓不少證券投資人感到迷惘。這讓我想到去年底我曾應邀到財團法人純青社會福利基金會分享<如何快樂工作>這個題目時,有一位資深聽眾問我:"台灣經濟前景好像很悲觀,到底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在哪裡?" 這個問題當時我沒怎麼機會回答,但是卻一直放在心底深思。 最近,看到全球股市的投資脈動,我才忽然有了更清楚的覺醒,原來全世界都在進行一個全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卻也在歷經2008年的世紀金融海嘯之後,進行了一個大洗牌的動作。過去的經濟發展邏輯被打破了,而新的機會正在崛起。在這個一落、一起的冷暖交替中,整體經濟市場看起來沉悶,但其實機會自在其中。 根據我的看法,2009-2010年的全球股市是走一個跌深反彈行情。之後,2011-2012,則是一個大盤整的局面。在這個大盤整中,沒有競爭力的產業與公司會被淘汰,而有競爭力的,卻正在崛起中。 如果我們還要以區域或產業發展來看當前的世界,就會看不清楚機會所在。但若改以聚焦個別公司與個別企業領導人的發展策略,就會看到投資大地上的朵朵春花正在秋日沉寂的土壤上,醞釀新的機會。 所謂舊的經濟發展邏輯,是以歐美先進市場為領導中心的脈絡帶動新興市場發展,所以歐美景氣好,新興市場的出口產業也跟著旺。歐美景氣下去時,新興市場的內需活力有時還會繼續暢旺,反過來推昇歐美先進市場的活力。 冷戰結束後的世界,歐美市場像一列前拉式火車頭,拉著全球經濟向前走。 21世紀後,新興市場又像一個後推式動力火車,推著全球經濟走勢不致下滑。 而世紀金融海嘯之後,一個新的投資觀點是:這兩列火車頭的拉推趨勢都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已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域經濟體都正在進行複雜而緊密的融合。未來的世界,去談一家公司是美國企業?歐洲企業?中國企業?日本企業?或台灣企業?其實都不對。 不管一家企業位在哪個區域體,只要它能夠掌握宏觀全球市場,以及微觀利基市場者,都會有絕佳的獲利與股價表現! 所以投資人若還像多數基金投資或機構法人一樣,固執過去的觀點,先從區域發展角度,Top-down下來,往下尋找最有經濟成長區域的最佳獲利成長產業或公司,就很難捉到新的投資機會。原因是:新的經濟發展地圖不是以國家別來看,而是以哪家企業或集團能掌握全球化世界的結構性機會來決定發展前景。 簡單來說,我們不能看到台灣經濟前景不明朗,就認為台股沒有投資機會;也不能認為美股漲勢凌厲,就認為投資美國股市就遍地是黃金。 用傳統區域經濟觀點來投資股市,近年最失敗的案例就是投資中國股市。很多外資機構近兩三年都高度看好中國股市,而中國區域經濟的成長率也確實遠高於全球或歐美日等已發展國家的表現,但偏偏,陸股卻是近年最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有再多資金看好人民幣升值趨勢而流入中國市場,但熱錢卻只推升了房市,沒帶動股市表現。 原因何在呢?我覺得,可以從中國企業到底有沒掌握到全球化市場的大機會?還是僅固守13億人市場?用這兩點來做合理解釋。 未來的世界,有掌握到全球宏觀大市場,以及全球化市場中的利基市場者,就有機會掌握到繼續蓬勃發展的機會。換句話說,個股表現會遠多於區域經濟體的整體加值。所以,一個地方的經濟表現好,不代表該地的上市公司都會雞犬升天,而只有利基型企業會繼續牛氣沖天。 反之,一個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區域,只要個別企業能切入利基市場,或彈性調整策略去穩固規模市場,就代表它的股價表現能一枝獨秀、鶴立雞群地立於長紅不敗之地。 企業體本身的競爭活力,其實才是決定未來一家公司之股價表現的關鍵鑰匙。過去習慣以整體股市表現來決定資金該佈局何處的投資人,實在應該調整想法,拋棄大盤,而改用放大鏡、顯微鏡來精挑細選各地股市中的春筍,才能為自己帶來更高獲利機會。 對年輕人來說,經濟的前景已不再是問:我的國家未來的經濟成長率如何?產業趨勢何在?而應該改問: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我該到哪個公司工作,才能搭上順風車,掌握到能全球化發展或切入利基市場的有利企業? 拋棄國家觀念、拋棄區域經濟成長觀念、拋棄大盤觀念,我覺得,投資人才能掌握下一輪投資機會。對一個年輕工作者來說,道理也是如此。 對基金投資人來說,這也意味著挑選基金的難度和挑戰更高,因為多數基金經理人所據以做決策的經濟指標(bench mark),已日趨模糊失焦,機構投資人很難從中獲取超額利潤,基金投資人跨在這些機構法人身上想賺取高額報酬,自然也不容易。 聚焦有前景、具利基企業的公司,對大型機構法人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挑戰,這是結構性因素使然,也就是基金商品的設計模式框住了法人機構的選股彈性和佈局眼光,並只能在有限的空間中去布局具超額獲利機會的標的。多數時候,他們還是得局限於bench mark來選股。更多時候,卻是善用避險操作來為公司賺取套利財,但這些獲利卻並不一定會反映到基金的淨值表現上頭。 未來的世界變化很多,投資人必須潛得很深,才能看出獲利的機會在哪裡,以及看穿法人機構愚弄小額投資人的花招與騙局。 對年輕工作者來說也是如此,求職不應該再迷信招牌大、知名度高與老牌企業,因為那是過去成功者的邏輯,而應該張大眼睛、做好功課,以及仔細研判,找一個目前不起眼但未來成長機會無窮的公司待著,或許才是更好的贏家策略! 簡單來說,好的公司一定是活力旺。活力旺這三個字,很難用數字指標來精確衡量何者達到標準,而多少有點憑感覺。但投資本就是如此,在風險中布局,獲利的機會才會高於無所作為或因循舊規的企業。工作之道,其實也差相近之! 王志鈞 股市慈善家 2013/03/17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