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景氣中的職場生存之道
2012/10/25 23:19:41瀏覽2651|回應1|推薦10

<不景氣中的職場生存之道>

最近大家都在談經濟不景氣,其實這已經不是新話題了,但是對於職場或人力就業市場來說,裁員、緊縮人力,甚至變相減薪或無薪休假的狀況,卻又好像是從今年第四季才開始變嚴重。

其實,人力市場是最落後於整體經濟市場的一環。也就是說,當經濟火車頭---比如外銷接單、公司生產訂單開始減速趨緩時,列車的末端車廂---也就是勞動生產市場,恐怕還在猛增員,以增加生產勞動力。

所以,當企業大老闆開始緊張未來景氣時,通常基層員工還在熱烈與熱情地加班。但是,當老闆想出撐過景氣寒冬的辦法時,基層員工就要焦慮地面對一波波的裁員壓力。

可憐的職場上班族,老是落後市場景氣,也很難避免成為企業撐過景氣寒冬的有利工具。畢竟,裁員是降低企業營運成本的最快手段。少聘一個人,每個月就可減少幾萬塊的開銷,多簡單啊!

面對這樣的勞動市場壓力,上班族該怎麼辦呢?

這讓我想起了四年前,也就是2009年春天時,受到世紀金融海嘯影響,人力就業市場大概延後三到六個月開始反應,使得2009年上半年的就業市場呈現一片哀嚎。

我剛好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動手寫職場類的部落格和書籍,並勤奮地在文字的天地裡筆耕,希望幫助更多台灣讀者找回職場的競爭力。

四年來,我在部落格上發表了很多文章,有些還被<天下雜誌><大紀元日報>拿去轉載。另一方面,我也一口氣寫了<別再相信成功者的話><為什麼工作要像一條狗><為什麼超人才有加薪機會><為什麼變形金剛不怕失業威脅>等六、七本職場書。

相較於我持續經營的投資理財類部落格,以及七年前就開始寫的技術分析與股票、基金投資類書籍(加起來也有七、八本)來看,我的一個簡單心得是---台灣職場上班族根本不太愛看書、不太愛進修、不太愛線上閱讀、也不太願意花時間或花錢來增強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為什麼呢?因為我一共經營兩種部落格---職場類的與投資理財類的,從每日瀏覽量可以發現,兩者為一比五之比。也就是說,願意看職場部落格的人,只有投資部落格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拿出版品來看也一樣,職場類書的平均銷售量也只有財經類(投資理財類書)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間。

四年下來,不論我如何努力地推廣職場進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努力寫文章、想傳遞效率上班與幸福工作的觀念來幫助職場年輕人提升競爭力,我發現成果都非常有限,簡直是逆水行舟,要花十倍的力量才能達成與推廣財經類書籍同等的效果。

問題出在哪呢?在我自認自己已經卯足全力、持續努力後,我不得不承認一件殘酷的事實---台灣職場工作者的自我進修動力實在太薄弱了。

沒有多少基層工作者願意進書店買書來提昇自己避免被裁員的實力,就算是免費的部落格文章,也沒多少人願意花時間來看。大家寧願上網看娛樂影片、打電玩、玩手機跟人聊天,就是不愛自我進修。

所以,面對職場裁員風潮又起,沒有準備好的上班族又開始膽戰心驚,害怕自己從職場上被刷掉,又豈能怨誰呢?

世紀金融海嘯都已經走了四年,這四年間,除了新進職場的社會新鮮人還在摸索、提昇競爭力外,職場老鳥、老手若還抱怨說:"糟糕,景氣糟,飯碗不保,都是政府害的、企業老闆害的..."。這種說法就有點太沒說服力了。

我一直覺得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在不景氣的時候,沒競爭力的員工會被刷掉,留下來的員工,一旦景氣榮景恢復,又會受公司重用。搶手的人才甚至會在景氣復甦期間,成為企業界競相挖角的對象。

從職涯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不景氣永遠是汰弱留強、強弱發展兩極化的關鍵轉捩點。正是因為有不景氣,才能讓有準備、有實力的職場工作者,取得在競賽跑道上的領先機會,並讓他們能抱走冠軍獎盃!

對有準備的人來說,不景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可以遠遠甩開沒競爭力的人,讓自己能更快奔向領先群。

不景氣其實一直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景氣好時不願花時間進修,在景氣不好時只會抱怨的上班族,此時才要想如何避免被裁員、降薪,恐怕都為時晚矣。

如果您是屬於已經在這個部落格看了我職場類文章有四年的人,我相信你應該不會擔心不景氣,甚至會歡迎景氣寒冬的到來。

正如我文章一開頭說的,其實當就業市場開始緊縮、裁員時,就很像一個感冒的病人進入發高燒、最慘的發病階段,其實離景氣復甦的黎明曙光就已經不遠矣。

有競爭力的人此時應該想:"等景氣復甦時,我該做什麼、往哪裡發展,才能卡到更有利的職涯位置呢?"

在不景氣裡的求生之道,其實不是在寒冬裡冷得皮皮剉,而是要在寒冬裡想,冬天過去以後,我該往哪裡開闢自己的新天新地呢?永遠及早為未來做準備,才是景氣好時也罷、不好時也一樣,永恆不變的生存之道!

王志鈞 外星來的職場達人

2012/10/25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6982876

 回應文章

abra
眼高手低的台灣人
2012/10/26 00:32
知道王先生的感觸 其實這就是所謂的 眼高手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