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8 17:25:51瀏覽4159|回應3|推薦13 | |
來印度,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旅遊也好,我給的建議是:清空腦袋再來!
先講最多人感受的旅遊好了。 來印度,如果你沒有看到滿街的垃圾、路上的遊民、貧民窟、混亂的交通,那我懷疑,你應該是坐錯飛機了。在印度,以上這些是必備的『風景』,而這些,對於不曾來過的人是一大衝擊。 『他們怎麼能夠生活在那種環境?』『他們的水好髒,怎麼喝?』......這些『驚訝』的反應,不是少部份人才有,而是大多數人。常常聽到背包客說,很開心融入印度當地人的生活,我只能說,錯了,你融入的,只是少部份人的生活,絕大部分人的生活你融入不了! 你能接受骯髒的水僅僅放置一段時間讓砂石沈澱就拿來煮食、飲用嗎?你能夠接受用抹布將碗、杯擦拭過就直接拿來使用嗎?(而且那個抹布還超級髒)你能夠接受衣服就是用看起來一點都不乾淨的水洗洗曬乾就拿來穿嗎?這些都是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在街上買杯飲料,用步行的方式走上一段路,就叫做融入當地的生活。而即使是背包客,他們至少還是住在一個有衛浴設備的地方,而不是跟上千人一起使用一個廁所。 所以,當你腦袋還存有自己國家乾淨、整齊的那一個印象時,你會每天在『驚訝』中度過你的印度之旅。而當你結束旅遊時,除了驚訝,卻裝不下太多對於旅遊途中發生的美麗文化。先清空腦袋,才能面對印度『特殊』的風景,不是要融入當地生活才叫旅遊,把沿途的風景放入自己的腦袋,消化、回憶,也是一種旅遊。 那來這邊工作呢?那更是要清空腦袋再來。 台灣的企業很特別,有相當多的人,尤其是目前的中高階主管,只要公司在大陸有廠,幾乎都有所謂的『大陸經驗』,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每個說起來都頭頭是道。 但對於印度來說,越成功的但對於印度來說,越成功的大陸經驗,就越是阻礙。 舉例來說: 印度人做生意,不看長期,只講短期利益。在大陸做生意,長期配合很重要(尤其有暗盤的時候);印度人做生意,喜歡貪貪小便宜,大陸做生意,要的是『大便宜』;印度人講話,通常三分講十分,大陸做生意,至少還是七分講十分;印度人的生意規則自有一套,但大陸做生意至少還有跟國際接個軌......這些的種種,都是得要放下『大陸經驗』後,重新學習的。 來印度工作的台灣人,往往面臨的問題在於,無法與台灣方面溝通。這種溝通不是語言上的問題,是在『面臨狀況時思考模式』的問題。 遇到問題了,台幹往往不是要解釋問題,而是要解釋印度人為甚麼這樣想的?但結果卻常常是『我們在大陸沒遇過』或是『沒有人在這樣做生意的啦』的回應!印度人堪稱世界個民族中的『奇耙』,什麼問題在別的地方沒有碰過,在印度你就會碰到;沒有人這樣做生意,但印度人就是這樣做生意。這就是問題,當腦袋沒有清空,面對印度市場,就容不下印度的特殊性與『不可思議』。 至於在這邊生活,我只能說,當一杯杯小小的星巴客咖啡就能夠感覺到極度幸福時,對於印度,也就已經沒有太多的幻想了,那時候腦袋早就空空如也!(不是放空,而是已經認命) |
|
( 在地生活|亞洲 ) |